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分析

時間:2022-06-29 02:50:33

導語: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分析

摘要:將通識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是當代教育理念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文章闡述了高校通識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在高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路徑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通識教育;實踐能力

1995年,國家教委出臺了《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的若干意見》。2012年,黨的十八大高度重視強調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2017年,教育部頒發的43號令中,提出高校應該怎樣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重要觀點,為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施路徑的研究,對高校發展,以及培養現代化的接班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現狀

創新創業思想是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創新創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是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及創業者的素質集合。當前,我國高校大力倡導、多方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全方位支持、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的相關活動,使創新創業通識教育進高校、進課堂[1]。高校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缺乏明確的角色定位、師資力量不足、實踐平臺不完善等。

二、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具有時代性、創新精神的全方位和個性化的教育模式,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與發展。高校應該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賦予高校的新思考[2]。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思想、高度社會責任感、較強專業知識與能力共聚的新時代接班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通識教育是創業思想轉化為現實價值的重要紐帶,是引導市場資源配置的信號,更是驅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引擎[3]。

三、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施的路徑

(一)確定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施的目標定位。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創能力、實踐能力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可靠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開展具有培養學生創新本領的教育實踐課程,實現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相結合的寬口徑教育模式。(二)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課程體系設置是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施的核心內容,是實現目標定位的重要載體,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實施的基本途徑。設置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課程,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和培養目標,分成基礎知識課程、實踐課程和專業特色課程三個模塊?;A知識課程是培養形成系統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實踐課程只在面向特定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學生,參加一些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完成實踐課程的構建;特色課程針對具有一定特長、興趣愛好的學生,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課程科目的設置上,應注重經典與現代相結合,內容兼具基礎性、前沿性和趣味性。(三)夯實第一課程,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完美結合。實施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以夯實第一課程為基礎,可以細化為必修課、公選課和任選課三種,給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同時,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將學生在第一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在第二課堂加以實踐和豐富,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地將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理論知識消化吸收。(四)構建多元化的評估機制。構建多元化的評估機制,是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檢驗實踐路徑之一。對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多全方位、多角度的評估,主要在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上進行評價和分析。在內容上,要符合當今時代大學生的共同特點、共同需求,更要體現每個大學生自身的特點,重點評估大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及創新創業的精神。例如,學習能力、使命感、責任心、意志力、興趣愛好等。在評價主體上來說,要采用多角度、全面的分析評價,包括教學評價、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互評等形式。同樣,可以分年級、分小組進行,包括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評價主體[4]。

總之,高校把通識教育與創新創業相結合,能夠在激發學生求知欲,開闊學生的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還沒有充分地被認識,需要高校從理論和實踐的高度,推動高校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武巍.高校通識教育的現狀與實施路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5(3):138-140.

[2]李越恒,張彥忠.基于精細化管理理論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7(3):65.

[3]齊黎麗.談通識教育視域下的人才培養[J].教育教學,2017(3):109-110..

[4]張等菊.“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蘊、策略及路徑研究[J].高教探索,2016(10):56-58.

作者:郭一珂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