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舞蹈創編和教學藝術特點

時間:2022-08-14 08:28:29

導語:小學舞蹈創編和教學藝術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舞蹈創編和教學藝術特點

摘要:通過對小學舞蹈創編的特點以及教學藝術進行全面研究和分析,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實現舞蹈表現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舞蹈;創編;教學;藝術特點

相關專家的研究表明,小學舞蹈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在不斷的發展當中逐漸呈現出直觀性的特點,在提升小學生的藝術素養上能夠發揮出巨大的價值。但是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小學舞蹈課程沒有得到基本的重視,影響了這門學科的長遠發展[1]。因此,從小學舞蹈創編及教學藝術特點入手,對于其中的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分析應該是實現這一科目長遠發展的關鍵。

一、小學舞蹈創編的特點

1.趣味性。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創編舞蹈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使舞蹈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另外,要將舞蹈的藝術性融合到趣味性當中,在集中小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這對于提升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外,教師應該為每個舞蹈融入一些熟悉的生活場景及游戲場景,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感知舞蹈的價值和魅力。如果再配合動聽的音樂,實現音樂和舞蹈的有機統一,那么小學舞蹈創編的趣味性就會大大提升。比如《小兵學藝》這支舞蹈,教師編排了一些簡單、輕松的動作,引導小學生發現舞蹈的趣味性,配合動聽、歡樂的音樂,使得學生能夠在自由發揮的過程中對舞蹈動作進行自行調整和完善,實現舞蹈創編的自然性。2.直觀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心理和年齡上都具有不成熟性,因此對于抽象的舞蹈往往不能全面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就應該從舞蹈的直觀性入手,讓小學生利用肢體語言進行直觀的舞蹈表演,不斷提升他們對于舞蹈的興趣,這對于舞蹈藝術特征的展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另外,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和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舞蹈教師的期盼,進而就會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的思想感情才能得到直觀的表達,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內涵和意義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編排那些情感豐富的舞蹈時,教師應該將難以理解的思想轉化為直觀與簡單的動作,便于小學生理解舞蹈的內涵。

二、小學舞蹈教學的藝術特點

小學舞蹈在創編過程中具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舞蹈藝術的傳授時,教師就應該盡可能深刻地挖掘其中的魅力,使學生舞蹈表演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小學舞蹈教學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肢體語言的強化、情感教學的融入、眼神的交流,等等,這些藝術特點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為實現小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強化肢體語言的訓練。肢體作為表達舞蹈語言的重要工具,對于舞蹈整體魅力及藝術風格的表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講授舞蹈動作的時候,小學教師應該重視形體動作的表達,從而使得舞蹈的魅力能夠得以清晰的展示[3]。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形體的塑造,為舞蹈動作的進一步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相關研究表明,舞蹈動作的優雅性需要上半身與下半身的配合,人體上半身動作對于情感基調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下半身主要是為線條的塑造打基礎,兩部分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舞蹈藝術魅力的充分發揮。因此在進行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肢體語言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舞種進行動作的選擇,為后期動作的完善作準備。比如,在進行經典風格舞蹈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對于學生肢體的主干部位比如胸部、腰部動作進行完善和指導,提升他們舞蹈表演的表現力,提升舞蹈動作的靈活性。需要進行這類指導的舞蹈包括民族舞和現代舞等。2.在舞蹈教學中融入情感教學。情感是舞蹈表演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情感的舞蹈就沒有靈魂,難以發揮出其真正的表現力。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舞蹈創編的過程中,要為舞蹈注入靈魂,實現舞蹈精髓的最佳表現。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播放和舞蹈相配合的音樂,使學生在感知音樂魅力的過程中大體把握舞蹈的風格,掌握舞蹈的情感和魅力,為舞蹈動作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4]。比如《寶貝蠟筆》這個舞蹈需要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進行情感表達,因此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舞蹈故事的情節,然后為之配合歡快的音樂,使學生能夠感知舞蹈的美好,最終在詮釋舞蹈故事的過程中為舞蹈動作的統一和生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即便舞蹈表演當中出現不規范的動作,舞蹈的整體魅力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另外,通過這一情感表達,舞蹈的整體流程也能夠得以完善。3.舞蹈教學中用眼神進行表達。眼睛對于人們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舞蹈表演中也能夠準確地表達、傳播情感。恰當的眼神交流,能夠讓觀眾感知舞蹈的魅力,對于舞蹈藝術效果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眼神訓練出發,讓學生利用眼神進行舞蹈意境的表達,這對于舞蹈藝術魅力的提升十分關鍵。比如,編排《千手觀音》這一舞蹈,觀音安寧與平和的眼神十分關鍵,教師要盡可能引導學生讓自己的眼神表現出純潔、善良及真誠,從而使得整個舞蹈的精髓得以全面展現[5]。另外,通過書寫不同類型的眼神詞條,進而對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能夠提升學生情感及眼神表達的能力,加大舞蹈藝術的表現力。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準確表現情感的變化,使舞蹈藝術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三、結語

總之,作為小學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舞蹈的創編與教學對于舞蹈綜合魅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舞蹈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特定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加強對于學生的形體、情感及眼神訓練,使得學生的舞蹈素養得以全面的提升。同時盡可能保證舞蹈創編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提升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理解能力。小學舞蹈教師應該在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策略,實現舞蹈表現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將小學生培養成為綜合發展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威.農村小學舞蹈教學初探[J].藝海,2015(6).

[2]劉水清.小學舞蹈教學[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0).

[3]毛亞敏.情感教學在小學舞蹈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6).

[4]鄭云.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舞蹈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大眾文藝,2016(3).

[5]單瑋.小學舞蹈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探究[J].北方音樂,2017(13).

作者:益卓拉姆 單位:西藏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