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1-28 10:16:48
導語:冷鏈物流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冷鏈物流業的迅速發展,各高校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專業都陸續開展了冷鏈物流相關課程的教學。文中就《冷鏈物流》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提出圍繞上海海洋大學的水產和食品專業特色開展綜合性教學的課程建設思路。
【關鍵詞】冷鏈物流;教學;課程建設
1引言
上海海洋大學在“十三五”中的辦學目標是:到202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海洋、水產、食品等學科優勢明顯,理工農經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學科研并重,國際化、開放性的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學[1]。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新鮮、健康、營養的食品,對于冷鏈物流的需求不斷增大,但是我國的冷鏈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對冷鏈物流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擴大。結合學校的辦學目標,上海海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在分析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本著“錯位發展,立足優勢”的原則,確立了專業以培養面向制造業、食品行業所需的應用型物流人才為目標[2]。《冷鏈物流》課程為立足于市場需求,圍繞上海海洋大學特色,實現物流工程學科與水產、食品等學科知識融合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交叉型課程。自2015年正式開設以來,“冷鏈物流”已成為上海海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重在讓學生在了解和掌握冷鏈基本背景知識的前提下,在冷鏈物流中綜合應用物流工程專業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安排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大國,我國每年約生產各類易腐食品近10億噸。但由于專業化分工的發展,易腐食品產銷地的分離,大量食品需在專業物流作業后才能抵達消費者手中[3]。“冷鏈物流”即指冷藏冷凍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4]。冷鏈物流涉及的學科非常廣泛,除了一般的物流知識以外,還涉及到其它的學科,例如,動植物生理學、食品安全、冷藏技術、保鮮技術等。由于學校對課程的課時要求和限制,目前的冷鏈物流課程總課時控制在十六個課時。那么,如何使學生在如此少的學時條件下,在已經學習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和構建冷鏈物流的知識體系,為學生今后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是該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的重要關注點。文章通過對物流工程專業培養計劃的分析,梳理了冷鏈物流的基本知識體系,如圖1所示。如圖1所示,《冷鏈物流》課程可分成三大塊主要內容:一是冷鏈相關的制冷技術和冷凍工藝,這部分知識有《食品包裝技術》作為先導,學生提前對生鮮食品的相關知識以及其他輔助性知識有一定認識;二是冷鏈倉儲和冷鏈運輸,這部分是課程的核心,基于冷凍技術、制冷工藝以及先導課程《食品倉儲與配送》、《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現代物流裝備》等,主要講授冷鏈物流主要環節的運作和管理;三是冷鏈物流信息化,這部分知識有《物流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系統》等課程作為鋪墊,所以,學生在學習“冷鏈物流”時已經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化硬件技術,如RFID、傳感器、GPS等信息采集和傳輸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知識,如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等的基本流程。學生可以應用這么課程上所學到的知識以及相關的先導知識,從冷鏈庫存管理、冷鏈作業流程規劃、冷鏈配送中心布局優化、冷鏈配送路線規劃、冷鏈監控管理、冷鏈信息追溯和冷鏈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從而提高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課程采用模塊化方式開展教學,內容如下:在所設定的教學內容中,要求學生能夠結合先導課程所學,對冷鏈物流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如:結合《系統工程》中的系統分析和系統動力學方法,討論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冷鏈物流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物流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系統》中的軟硬件知識,分析冷鏈物流信息與質量追溯系統的設計等。
3教學方法
在具體教學手段上,課程實行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每章教學由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討論、課外調查等環節構成。教師在課堂上對冷鏈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和冷鏈倉儲和運輸裝備進行必要的講授,通過理論教學對上述知識進行講述使學生對整個冷鏈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此外,通過冷鏈的實際案例展示、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有關概念、理論等內容的理解。盡可能采用多媒體方式將各種冷鏈裝備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對其工作原理有較具體的認識,同時課堂講授將精力和時間更多地集中在結合制冷技術、冷凍工藝學的冷鏈倉儲及運輸方案分析的講解上,讓學生能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量。上海海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建有專門的水產品物聯網沙盤,為課程的教學演示、實驗設計、實踐創新等環節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為提高學生的冷鏈物流信息系統開發應用能力、掌握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主要章節講授完之后,為了促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大作業。通過對一些典型的行業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4小結
《冷鏈物流》是與上海海洋大學的辦學特色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理解易腐貨物的理化性質和冷藏原理,掌握冷鏈物流相關的制冷原理和制冷技術,掌握食品冷鏈追溯系統的原理和應用方案等。我們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金立,郭亞貞.圖書館發展對促進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的思考———以上海海洋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03):142-144.
[2]李軍濤,張麗珍,曹守啟,杜戰其.物流工程專業本科培養計劃的探索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3(12):261-263.
[3]何思遠,盧敏.淺談應用型大學培養冷鏈物流人才的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16):73,75.
[4]白世貞,曲志華.冷鏈物流[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2
作者:陶寧蓉 張 錚 李軍濤 張麗珍 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 上一篇: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教學改革
- 下一篇: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