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3 09:41:00

導語: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研究論文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指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是和諧的。這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練,我來引導你學練。再次是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反饋機制。

(二)先進的教學觀念

首先師主體性的學生觀。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動發展的機制,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主體發展機制,促進其成長。

其次是發展性的體育教學目標觀?,F代體育教學著眼于人的終身發展,即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

(三)一定的教育技能

實施課堂心理教育,教師還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學生的技能--通過觀察、談話等形式,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興趣特長、內心世界等;教學設計技能--運用現代教學思想,根據學

生的身心、個性特點,設計教學,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學應變能力--教學過程中,對偶發事件特別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積極反應,有靈活處置的能力。

二、掌握滲透的操作要領

我們認為,有效的心理教育應該結合學科教學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找準學科個性任務與學生需養成的心理品質的結合點,使心理教育技術與教學技術互補。體育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必須構筑在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的基礎上。體育課堂教學滲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領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整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體系決定著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質量規格合水平。傳統的教學目標多偏重以體育技能技巧為核心,忽視了“以人為本”,以至割裂了體育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底蘊,以及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的有機聯系,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今,素質教育已啟示并要求我們對教學目標進行整合。教學目標使一個多元的體系,涵蓋認知、智能、情意三個領域,這為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學"五禽戲"時,除了教會學生正確的動作,以及神態、路線的準確把握外,教師還應從滲透心理教育的角度著手,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傳統體育的魅力,加速學生情感的升華,獲得求知的動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創設參與情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任何知識、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經過主體內化才能養成,這就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

(三)進行行為實踐

行為實踐,它有助于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體驗中強化對事物的認

識,深化對事物的理解。比如,結合教學排球,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女排的比賽錄像,了解女排艱辛的奮斗歷史;結合中長跑教學,讓學生了解“馬家軍”為國爭光的事跡等等。所有這些實踐活動,都會給學生以震撼,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練的興趣。

三、把握滲透的主要內容

體育起源于社會生活,它能提高身心素質,豐富業余生活。這也就為它在體育課中進行心理教育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因此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主要內容。

(一)鍛煉堅定的意志

意志是人們為了達到有意識提出的目標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做的持續努力,對個體的學習、工作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優秀運動員的優秀品質,進行心理教育滲透。

(二)培養活躍的思維

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思維是學習心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中,一方面要憑借教材中體育獨特的思維實例啟迪學生;另一方面,還應指導學生把握體育形象性和運動性的特征,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陶冶積極的情感

情感是構成人格穩定的獨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學生的情感正處于急劇變化時期,其情緒狀態帶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賦予的積極情感因素,引導學生體驗、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老鷹抓小雞”游戲中的勇敢、機敏品質;中長跑中的堅持、耐挫力培養;球類項目中的合作精神等。

(四)練就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滲透不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賴于相應心理知識的掌握,更需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這樣,個體

才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保證心理健康,發揮心理潛能。因而,體育教學中,還應注意結合教材與教學,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的能力。

綜上所述,心理教育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體育教學理應責無旁貸地分擔這一重任,在培養身體素質的同時進行有效滲透,以充分開發心理潛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的發展,為塑造新世紀的一代新人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