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論文

時間:2022-12-15 05:53:00

導語:心理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論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

馬克思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是由客觀事物引發的,又會在人的行為中表露出來。通過仔細觀察人的行為變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動,把握人的思想動態,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和科學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內心,尤其是利用社會心理學知識,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維活動,從而走進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識,思想政治工作就難以具有生命力。

1心理學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群眾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運用民歌民謠、街頭劇等形式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凝聚人。如陜北民歌《騎白馬》,一句“有心回家看看姑娘,呼兒嘿喲,打鬼子就顧不上”,將國家存亡與兒女情感聯系在一起,讓人同時體味到八路軍的人格與人性。又如《黃河大合唱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通過黃河岸邊,兩位老漢的對唱,把家仇國恨進行回放和再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達到全民動員的目的。所有這些,都是心理學在群眾發動中具體而成功的應用。

2心理學的動機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發點

把人們的一切思想和行為引導到正確的出發點上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政治歷史、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個性心理特征的基礎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思想和行為的出發點,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動機。心理學認為,動機是指引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人的各種活動是在動機的指引下,并向著某一目標進行的。例如,一個干部像孔繁森那樣對待群眾和工作,是因為他有效仿榜樣的動機;動機具有指向功能,在它的推動下,個體的行為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或對象;動機還有維持和調整功能,當活動產生以后,人們是否堅持進行這種活動,同樣要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懂得動機產生的本質和功能運動機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們活動的各種動機,從而根據正面引導的方針,采取不同方式,幫助人們建立良好的動機,使活動收到預期的效果。心理學認為,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它可以來自有機體內部,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如人餓了需要吃飯,這就是由機體內部的要求引起的;父母“望子成龍”,引導孩子好好學習,積極向上,這種需要是由外部要求引起的,因此,需要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是個體積極性的重要源泉。

馬斯洛對自我實現的需要的定義為,指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或潛能,并使之臻于完善。懂得這一點,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自覺地引導人們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后去追求高級需要,有意識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人們樹立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并為之奮斗終身。這是因為從實質上看,崇高理想對人的激勵作用很大,是鼓舞人們前進的重要精神支柱。人們是依靠崇高理想投身于創造歷史的洪流,并推動歷史前進的。崇高理想使人具有為之奮斗的最高價值目標,并具有堅韌不拔的斗爭精神及克服重重困難的勇氣。

3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引導工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實現成功的社會引導總是與有效的情感激發相聯系的,它表現為從情感的角度喚起對象,并運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對象。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溝通最容易產生影響。富于情感的溝通方式首先要求引導者對自己所傳播的引導信息有著真切而強烈的感情,情緒感染是人際間情緒同化的反應。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映,其內容包括刺激情境、主觀體驗、表情、神經過程等。人的情緒和情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各種自然景觀、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事件以及人體內種種生理狀態的變化等都是刺激情境。但人的情緒和情感并不直接決定于客觀對象,而是決定于人對環境、事件的解釋或評估。對同一種對象的解釋或評估不同,所產生的情緒和情感也就不一樣。一個人對情緒和情感狀態的自我感受就是主觀體驗。沒有主觀體驗,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否產生了情緒和情感,不知道歡樂和憂愁,不能體會幸福與苦惱,不懂得愛和恨。在多種情況下,情緒和情感固然是由客觀事物引起的,但客觀事物本身并不直接決定情緒和情感,它對情緒和情感的決定作用是以需要為中介來實現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觀事物,就會引起肯定的情緒和情感,如饑者得到食物會感到高興,渴求知識的人得到一本好書會感到滿意,生活中遇到知己會感到欣慰,看到助人為樂的行為會感到敬慕,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會感到幸福。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妨礙需要滿足的客觀事物,就會引起消極的情緒和情感,如失去親人會引起悲痛,無端遭到攻擊會產生憤怒,工作失誤會出現不滿和苦惱,看到某些不道德的行為會感到氣憤等。那些與人的需要沒有直接關系的客觀事物,對人既無益也無害,是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緒和情感。懂得這些心理學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才會對受教育者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從本質和根源上進行分析,善于疏導消極的情緒和情感,在符合人們需要的客觀情境中努力培育積極的情緒和情感,促使人們時時以積極向上的情懷去為建設和諧社會而努力工作。

4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更加關注人的思想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多還是以具體的人為對象的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就會積重難返,成為多人多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在醫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對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體存在三種錯誤認識:①不愿做。因為面對的是具體的人、具體的事、具體的矛盾、具體的問題,所以知難而退,望而卻步;②不會做。人的思想,不可能像數學中的對數表、化學中的周期表那樣富有規律、合乎規則,人的思想千變萬化,這就說明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超的工作藝術,需要高尚的人格魅力,二者缺一不可,沒有工作藝術,別人不信,沒有人格魅力,別人不服;③不屑做。認為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太沒有科技含量。實際上,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工作內容和主要實現形式。因為群眾利益無小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如果“有了規矩,沒了感情”,這樣的規矩寧缺勿濫。從這個意義上講,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具體到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困難,并且心理學的作用也更重要。在此,強烈呼吁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重溫傳統,重操舊業,努力練就做好具體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因為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權威的理論家,但更需要優秀的實踐者。現實工作中群眾的要求很樸素、很具體,只有掌握了他們的通常心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夠得民心、順民意、服民氣,就不會顯得虛無縹緲而又束手無策。所以說,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產品,也是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心理學既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傳家寶”,也是解決群眾問題的“金鑰匙”。

本文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