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時間:2022-01-09 10:15:58
導語: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伴隨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從多次調研來看,但更多的是不足與問題。場地達標,師資專業化空白;設施豐富,心理活動開展空白,加之民族學生中牧業留守兒童和寄宿學生多,他們的學習、問題行為及人際沖突的比例要比別的學生多。所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他們,了解他們的心理,彌補情感上的饑渴、性格上的異常、心理上的困惑和學習上的幫助,給他們創造一個心理健康健全的童年,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是提高民族縣教育教學質量,推進民族縣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
一、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開展的少。學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議事日程,落到實處。心理教育受師資等條件的限制,學校為了應付檢查,雖然課表上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課,但上的很少甚至不上,更不用說深入研究。
2.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空白。心理健康課教師都不是專任教師,均為代課老師兼任,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在實際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評教育、懲罰教育為主要教育方法,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能及時發現和正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歸因于品行問題,采取不恰當的教育措施,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3.一些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部分老師經常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諷刺挖苦、嘲笑貶低,各種過頭話或者錯誤的批評,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于落實到位。民族縣由于條件限制等種種原因,學校沒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即使建立起的組織體系,工作也開展得不盡人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沒有從實際出發,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
二、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家庭因素的影響。當代社會競爭加劇,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社會上的不良因素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影響極為嚴重。受獨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小太陽”“小公主”般的“寵養”中,孤僻、自私、依賴之類的“并發癥”正不斷滋生蔓延。父母嬌養、過分保護,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煉意識。尤其是“空巢”家庭、單親家庭、牧業留守家庭、“低?!奔彝サ葐栴}型家庭的不斷增多,使學生的心理受到嚴重沖擊,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2.學校認識偏差。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級要求、形勢需要,所以消極等待簡單應付,即使是名義上開展了一些活動,如開設心理輔導課、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輔導熱線、建立心理健康信箱、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但由于忽視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缺乏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只能流于形式。
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都是兼職人員,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對心理測試技術和心理輔導方法不熟悉,在教育過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維模式的影響,違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規律和要求,對教育對象產生副作用。
三、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加強調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強調行為訓練,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實效的。為了有的放矢地對民族地區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重視調查研究,運用問卷、觀察、測量等方法,掌握中小學生學習方法、人際關系、情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可以采取教師、學生、班主任、家長進行座談的方式,了解中小學生中容易產生的心理障礙和他們的心理需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個別輔導為輔,關注個別差異,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設立心理信箱,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3.加強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民族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來看,都與其它縣市學校的差距很大,不能適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通過在職培訓、專題研修、送教下鄉、觀摩示范等多種形式,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充分利用各縣市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對流、共同探討,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努力提高民族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水平和能力。長期以來,在民族地區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對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夠,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只有轉變觀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切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探尋適合民族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有自己特色的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民族地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作者:于全忠 李芳 單位:肅北縣縣城小學 肅北縣教研室
- 上一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
- 下一篇:強化理論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