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11 09:49:15

導語: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小學教學階段,由于學生剛剛步入校園,知識、技能、心理生理健康都處于培養發展階段,故此,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夠穩步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教授學生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的心理生理能夠健康發展。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如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課堂知識教學,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情感觀念以及處事態度。故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上,還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教育。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一、發揮教師引導作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教師的行為舉止影響學生,逐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通過將健康的心理狀態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意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1]。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注意課堂教學的用語以及方式,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教師在教授“乘積”的相關知識時,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授學生乘積的算法以及變化規律的內容。在教授過程中,對于接受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與難點,從而調整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健康的數學學習心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多使用鼓勵表揚的話語,可以給予學生學習的勇氣,使學生能夠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數學學習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二、構建民主數學課堂,樹立學生學習信心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具有學習自信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積極完成數學學習內容,如若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建立相應的自信心,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故此,教師應當構建民主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發揮自身的潛能,掌握數學教學知識,并確保自身的心理健康。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教學知識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三角形具有哪些區別于其他圖形的特性。通過在課堂上構建民主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數學教學內容,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調動學生學習動力,確保學生心理健康

小學數學屬于理科教學范疇,知識內容較其他學科更為枯燥乏味,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進行課堂學習,導致學生無法高效掌握數學教學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應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數學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心理健康,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2]。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觀察物體”的相關知識時,可以通過使用大量的物體教具,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數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大量的趣味性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積極學習數學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四、結合數學教材內容,合理開展健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材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數學教材知識,合理開展健康教育,使學生既能夠掌握數學教學知識,又能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時間時分秒”相關知識的時候,首先應當教授學生掌握時分秒的概念內容,使學生能夠形成相應的時間概念,然后教授學生根據時間進行認讀,使學生能夠掌握時分秒的教學知識。教師通過教授學生時間的教學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使學生能夠了解浪費時間是不可取的。通過使學生明確珍惜時間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形成健康的心理態度,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合理滲透到數學教材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五、設計多元教學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元化教學內容,將教學知識進行適當延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完成數學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通過生動的圖片內容,將數學教學內容直與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并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3]。例如:教師在教授“找規律”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內容,組織學生對圖形內容進行觀察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分類掌握教學內容。并在圖形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方面的知識,確保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與進步。

六、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形成心理健康發展意識,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芳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管窺[J].教書育人,2017,(13):34-34.

[2]劉亞麗.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探究[J].學周刊,2014,(04):84-84.

[3]李秀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時代(教師),2011,(02):41+49.

作者:寇宗月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