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8-13 09:22:53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學工作者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儲備,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教材的結合,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寓教于學,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特別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便能及時預防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關鍵詞:心理健康學習興趣自信心
一、前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人格和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和條件。小學各學科課程的設定是為了更好培養小學生的思維以及人格。小學數學側重的是思維邏輯的開發,小學語文則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道德觀。將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以期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教學活動中,是小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二、小學生的心理學特征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學特征。小學生的年齡一般是6~7歲到11~1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不斷完善,大腦皮層記憶、思維、分析等功能也不斷發展。思維從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開始,經過需要具體事物支持的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階段,開始發展形式運算階段。由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使小學生的心理得以迅速發展。這個時期也是小學生個性和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學生思維的逐漸發展,道德也開始逐漸成型。學生從剛剛入學對老師言聽計從,到開始有自己的判斷,最后理解并遵守道德法規。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在小學生的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1]。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活動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提高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儲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工作,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我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者多為兼職教師,心理學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心理輔導的經驗和技巧缺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滲透教學活動中,需要對小學教師進行定期心理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心理輔導的技巧[1]。(二)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教材的結合。小學教材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包括文字詞句訓練、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等。既有通過正面形象的感召,也有通過反面形象獲得警戒[2]。數學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隱藏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知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留意并加以運用。(三)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對其以后的發展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培養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通俗易懂。在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大家帶來一些材料,制作正方形和長方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設定多種情景模式,讓學生從直接事物情景中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學習中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小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存在被動性和畏懼感。主要是因為學生的自信不足,缺乏認同情感和期待心理。老師的認同和肯定,可以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全調動起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尤其是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不斷保持學習興趣。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是不錯的選擇。當學生處于的情感環境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對于新鮮事物的接收較為容易,也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在教學中組織一些趣味活動,可讓學習變得直觀簡單又好玩。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立學習目標時,需要聯系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做到難度適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感覺到挑戰性,又可以體會到成功和好玩,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五)全員參與,區分對待。課堂教學知識需要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學活動需要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可設定一些動手完成的小知識,調動所有學生的興趣。同樣,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每一位同學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和調節自己,適應環境。每一位同學也是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可幫助解決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六)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外活動是對教材知識的內容補充,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課堂。教材中關于大自然的描寫,小學生需要更為直觀的觀察。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認識自然界的動物植物,了解彼此的關系;觀察螞蟻的分工協作,讓學生理解團隊合作的精神;了解動物面對障礙物的表現,讓學生學會面對挫折的態度。
四、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動預防問題發生,而不是等待問題發生后補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有目標、有計劃的對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高。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滲透于教學過程中,以實現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瑧.淺論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健康心理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1:66-67.
[2]王春梅.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之探究[J].考試周刊,2013(41)46-47.
作者:杜麗媛 單位: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 上一篇:雙語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初探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