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務團探索

時間:2022-11-07 08:48:32

導語:心理健康服務團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健康服務團探索

摘要:為了幫助在校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素質,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本文以筆者所在的某商學院為例,從其自身的人文、設施基礎和網絡出發,充分發揮“校—系—班—宿”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朋輩互助”體系的作用,特提出創建心理健康服務團之實踐探索研究。

關鍵詞:心理健康服務團;心理困惑;志愿服務

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心理育人也作為“十大”育人體系之一被提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幫助在校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和素質,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和“朋輩互助”體系的作用,筆者提出創建“向日葵”心理健康服務團。

1“向日葵”心理健康服務團設立之初衷

“向日葵”心理健康服務團是一支以“助人自助、育人育心”為理念,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為目標,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以發揮朋輩互助作用為抓手,在輔導員組織輔導下,由大學生組成的心理健康志愿服務團隊。該團隊以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為出發點,通過樹立一個工作思路,開展兩項基礎工作,打造三個精品系列的工作模式,針對服務對象的不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服務工作。其工作模式如圖1所示。

2心理健康服務團實施方法與過程

2.1組建“向日葵”心理健康服務團。2.1.1以具有心理教育背景的輔導員為“帶頭人”“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團所開展的活動內容需有心理專業知識來支撐,也應了解大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因此,需要具有心理教育背景的一線輔導員作為團隊負責人。2.1.2以“心理健康服務團”為骨干。輔導員雖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帶頭人”,但若單人獨斗,必然勢單力薄,因此需要有團隊的力量支持。一群有責任、有愛心又接受過一定心理知識培訓的大學生將作為“心理健康服務團”活動策劃、實施的骨干力量。大學生作為主體自辦活動,更有利于大學生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更能貼近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薄弱點,有利于快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朋輩互助的作用,起到助人自助的效果。2.2分析心理健康服務對象的需求2.2.1不同年級、不同時期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所不同。以筆者所在某商學院專科學生為例:大一新生初入大學校園,對大學充滿了新鮮感和美好憧憬,但也有許多新生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對新的人際關系感到困擾,出現焦慮、壓抑、消沉等負面情緒;大二的學生,經過一年的大學生涯,已經相對成熟,但各自獨立的個性更為凸現,同學人際之間的矛盾沖突更多;大三畢業班的學生,則更多地出現對擇業及未來人生的困惑,常見對擇業悲觀、對未來人生的發展方向出現消沉心態。因此,心理健康服務團所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必須對大學生所處的不同時期心理作出具針對性的選題,以達成各類學生都受益的效果。2.2.2心理普測與日常排查相結合,分層分類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通過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委員日常了解以及輔導員回訪,初步篩選一般服務對象、特別服務對象以及高度重視對象。針對不同的情況,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可參與度的服務活動,使得受益面廣,針對性強,效果突出。1)一般服務對象。通過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與教育活動,開展切合大學生主流的班會主題和新穎、務實的活動形式。大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大學生們能在不知不覺間融入心理教育的氛圍之中,矯正心理缺陷,促進心理健康發展。2)特別服務對象。通過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發現的有指標異常的大學生,可以通過心理團訓、心理情景劇、心理咨詢等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3)高度重視對象。對于在日常排查以及回訪的過程中,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反饋,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及時追蹤特關學生狀況。對于突發心理疾患的學生,能夠按我校現行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方案及時進行處置。2.3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團的特色工作。2.3.1樹立一個工作理念,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服務團服務水平。團隊始終堅持以“助人自助、育人育心”為理念,以完善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為目標,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不斷探索創新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提高團隊服務水平。2.3.2開展兩項基礎工作,積極完善心理健康服務團工作體系。1)組織系部新生心理普查和回訪工作。高度重視、積極推行心理健康普查,服務團成員積極宣傳普要性,保證提交成功率。同時對測評指標結果顯示異常的新生進行回訪,確定需要關注學生的名單,并以保密文檔發給各自輔導員,以便輔導員跟蹤關注學生。2)做好心理健康建檔和動態管理工作。根據心理健康普測結果、日常特關排查情況、信息員反饋匯報以及心理咨詢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建立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追蹤特關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重點監控危機個體。充分發揮信息員網絡構架,即“院系(輔導員)-班級(班長、團支書-班委)-宿舍(舍長)-每個學生”的信息網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信息員網絡構架如圖2所示。圖2信息員網絡構架2.3.3打造三個精品系列,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服務團教育途。徑以“5.25”、“10.10”為契機,心理健康服務團積極舉辦心理健康知識海報宣傳、開展心理情景劇、減壓團體輔導、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幫助大學生開發心理潛能,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增強承受挫折能力,培養良好心理品質,實現人格協調發展,促進高校和諧穩定。

3心理健康服務團的主要成效

3.1不斷夯實隊伍建設,激發“志愿服務意識”。3.1.1心理健康隊伍不斷壯大。在項目時間過程中,團隊成員不斷增加,許多大學生之中的積極分子、有愛心、對心理健康知識有興趣的大學生加入了服務隊伍,“心理健康服務團”逐漸成形。雖然力量仍然薄弱,但每一個人的加入都預示著隊伍不斷健康壯大發展,朋輩教育的有效作用也逐漸突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3.1.2“心理健康服務團”角色獲得明確定位。“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主要由非心理專業的大學生組成,其本身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務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被服務者。首先,“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被定位為團隊的“眼睛”,認真觀察大學生的行為舉止,了解大學生平時的心理狀態,以便團隊能夠對大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及時作出反饋;其次,“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被定位為輔導員的心理助手,配合輔導員尋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反饋大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以大學生的角度提出心理輔導意見,使輔導員在作心理工作時能夠更為及時、準確;第三,“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被定位為“學生心理輔導員”,為照顧少數大學生的情緒及心理,“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某些時候也扮演輔導員的角色,為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提供心理幫助,以減少其抵觸情緒,在輔導員力不能及之處發揮作用。當然,在輔導的過程中,輔導員仍應當在暗中為其提供幫助,使其輔導圓滿成功。3.2始終堅持朋輩互助理念,增強“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服務不僅使得“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的團隊精神得以增強,而且其他參與同學的團隊意識也獲得提高。大學生們通過活動逐漸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團隊協作過程中的快樂、愛心和信任。團隊意識不斷增強,減少了大學生個體的焦慮心理,增強了大學生們的自信,對影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正面意義。3.3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打造“精品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標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就需要確定不同的活動主題。從新生適應教育、各類成長小組延伸到了班級建設、單親家庭工作坊、貧困生特殊群體工作等,團體輔導體現了方法的新穎性、對象的普遍性。其主題活動、心理情景劇作為心理健康服務團的精品系列,在服務團成員培訓工作、學生干部心理素質訓練、班級凝聚力建設以及貧困生自我提升訓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此來塑造大學生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4心理健康服務團實踐發展的對策

4.1強化思想認識,健全工作機制。學校高度重視,成立心理健康服務團的組織機構,有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健全機制,多項制度并舉,完善心理健康服務團的各項制度,完善設施建設,提升心理健康服務水平,進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團的功能。4.2充實工作力量,加大心理健康服務團隊伍建設。積極鼓勵團隊成員努力學習心理學知識,參加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考試,同時,通過講座、座談、團訓及朋輩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服務團成員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技巧,促使大學生學習心理專業知識,增強心理工作的業務能力,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4.3探索服務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服務新路徑。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到其他高校調研,學習借鑒;同時邀請其他高校專業老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分享學生輔導工作新理念;并為學生開講座、做團訓。積極拓展心理健康服務新路徑。

作者:吳蘊君 單位:福建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