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目前多媒體授課熱的思索
時間:2022-04-15 05:17:00
導語:關于目前多媒體授課熱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更靈活多樣,也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和容量。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應著眼輔助,做到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課件;輔助;模式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成為教改的熱點,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絕非傳統教學的一支粉筆、一張嘴所能相比。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為課堂教學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課堂教學呈現高節奏、大容量的特點。但與此同時,由于很多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部分課堂教學除了聲、光、圖片以及各種特技外,就沒有其它的實質內容,達不到預定的教學目的。這種依賴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沒有正確理解多媒體課堂教學的輔助性,排斥行之有效的已有教學模式
有的教師正走向一種“誤區”,認為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可以完全取代現行的教學模式,每節課必用多媒體,且多多益善,就像是趕潮流,而不去考慮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撇開教學內容,忽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授課藝術及課堂效果,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美觀和生動,結果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使得學生在課堂上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把本來用簡單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決的問題復雜化。更有甚者,有部分教師為了強調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達到課堂有“新意”夠“現代”,往往畫蛇添足地將課本上的知識堆積到課件里,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不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二、忽視課堂教學要求和自己的教學風格,盲目使用他人課件導致教師成了別人的傳聲筒
整體而言,真正能利用計算機制作優質課件的教師并不多。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怎么辦?有的教師就從網上下載,簡單修改甚至是全盤照搬就拿來上課。然而,一個成功的課件是制作者在深人鉆研教材、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其教學理念、教學環節安排等諸多因素設計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凝聚著制作者的教學習慣、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他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認識等主觀因素,就這個角度而言,課件是個別的,不可移植的。再者,由于教學的特殊性,使得同一堂課就算是同一位教師來上,也會因為學生的不同反應而有不同的進程、不同的引導、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引進的結果只能是造成機械、僵化、缺乏個性。如果沒有按照自已的教學實際重新編排整理,套用現成的課件,上課時就得千方百計地去迎合課件設計者的思路,讓自己很是被動。教師成了課件的奴隸,也成了課件的講解員,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能起什么好的作用呢?
三、過于花俏的課件,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還容易使課堂教學流程變得僵化、呆板
心理學研究表明,等量時間內信息越多,形成的干擾因素就越多,進而影響人的記憶、感知、判斷等能力。課堂上,學生被太多無關的花俏信息左右,感官刺激太多反而抑制了深層次的思維活動,甚至喪失判斷力。有些課件刻意追求表面_1二彩色的背景、立體的文字、美妙的音樂、二維三維動畫、影視錄像等東西,看起來熱熱鬧鬧、新穎刺激,強烈的視聽沖擊似乎讓學生大開了眼界,實際上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靜下心深人思考。這樣的課件會把學生更多的注意吸引到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卻在無意中被忽略了,一節課下來,似乎什么都見識過,卻什么都不知道,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多媒體課件是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而設計的,不是簡單地拷貝、粘貼,更不是一味地翻版、扮靚。彩色的背景、立體的文字、美妙的音樂、二維三維動畫、影視錄像等充其量只是“調味品”,不是“主食”。這與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初衷是有很大差別的。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目的是要優化課堂結構,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目前多媒體教學在課件制作和課堂結構設計上幾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而,無非是展示音像資料、介紹知識—展示思考、討論的問題—學生討論作答(或畫圖或填表)—展示參考答案。在課堂上“以機代人”、“以機代教”,教師上課就像已設置好程序的機器,按部就班。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師,或中途機器有故障,或學生的提問、作答與原設計程序不同,而造成中途冷場等情況,令人興趣大減。由于多媒體課件的固定程序,僵化了原本靈動的課堂。有位教師在教學《背影》一文時,原本設計得很好,準備先請學生在讀課文后找出描寫優美的段落起來讀一讀,然后再用多媒體出示這幾段文字。但在實際教學時沒想到請到了一位偏不按教師的意圖讀課文的同學,他找了一段教師認為根本不重要的話,這下,教師是急壞了,想方設法準備把這位學生引人自己的思路上去,真是手忙腳亂。實際上,這位學生找的那一自然段其實是非常關鍵的,是情感的升華,這樣還是靈動的課堂嗎?任何程式化的課堂教學都將是失敗的。
四、部分多媒體教學走上“以鼠標代粉筆,以屏幕代黑板”的極端,使課堂失去了生動性,把傳授知識課變成了筆記課
過去經常批判傳統教學模式只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而今極力推崇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只鼠標,一方屏幕”,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室只剩下了鼠標和屏幕,那么,教師是不是把該寫的都上了屏幕了呢?是不是寫完了,就不需要再寫了呢?何況,在教學中,有時候會產生靈感,那種突然得到的結論,能否認它的價值嗎?隨手拈來的幾個字總比鍵盤敲打出來,再做各種“美化”處理搗鼓半天才弄好的臨時課件要生動,給學生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完全丟掉粉筆,僅僅依靠鼠標和鍵盤,肯定是不行的。很多時候,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可以緩緩地流進學生的心田,書寫的過程就是思考、思維進一步拓展的過程。
有些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大容量這個優點時,把與本節課有關的信息塞到課件里,在課堂上就一心一意地點鼠標,把所有的“知識”一一演示給學生看,完全成了“操作員”;而學生就一心一意地抄筆記,成了“書記員”。由于該講的屏幕上都有,教師也懶得講,學生也懶得聽,把本來生動活潑的課堂上成了死氣沉沉的抄筆記課。
此外,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容量大的優點,拼命地想把所有的東西都說清楚,上課時生怕漏掉了哪一點,唯課件是從,沒有臨場發揮氣魄.面面具到的“眉毛胡子一起抓”,在課堂上長篇大論,滔滔如長江之水,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學生也只有全力記筆記的份。最后,教師口干舌燥地離開了教室,學生則帶著滿腹狐疑離開子教室。
五、過分依賴課件,容易因技術故障而影響課堂教學秩序
作為課堂教學主要載體的多媒體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單就電腦本身而言,它也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硬件、軟件問題,影響課堂教學工作。此外還有比如突然停電,不能使用電腦;遭遇病毒侵襲,資料全失,許多教師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從而打亂了課堂教學計劃甚至中斷。這也許是一些極端情況,可事實是類似的現象經常碰到的,比如網絡不通,文件無法傳送,突然斷電,電腦無法啟動,投影機突然沒有信號,音箱沒有了聲音,或者因多媒體軟件版本和格式問題在不同的機器上突然卡殼,遇上這種情況,不排除故障就無法上課,待到費了好多心思和時間把故障排除以后,課堂情境已經完全改變,師生上課的心情全無,這類現象在教學實踐中是屢見不鮮的。
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的備課應該要有應對技術障礙的準備:一是提前熟悉所要使用的多媒體設備的性能,盡量在上課前做好準備;二是每堂課都要作好拿起粉筆,進行傳統教學的準備,傳統教學所使用的設備一般都不會發生意外;三是積極而迅速地調整自己和學生的心態,讓學生馬上回到傳統課堂中來。
現代教育的革新,不僅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技術手段,這只是教學工具的改良,是“教改”的一種外在的形式,不是教改的根本。作為教師,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方法的結合點,探尋一種全新的、科學的、現代化的教學模式,真正發揮科學技術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篇:鎮財政所務虛會講話
- 下一篇:中學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