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透析
時間:2022-04-15 05:18:00
導語:中學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掌握知識的基本手段。閱讀水平的高低及功底的深厚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文化氣質修養及基礎綜合素質的能力。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應從發展的眼光入手,著眼長遠,全面培養學生的文化功底和語言運用能力,對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或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閱讀發展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語文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笨梢娬Z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調查研究分析發現具體問題如下:
一、課堂教學觀念過于傳統,發展觀念不夠
1、教學取代閱讀,教師“教”的過多,學生讀得太少。閱讀教學亦當注重一種教學方法和觀念。教會學生閱讀分析的基礎,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向和習慣。如若在教學中管得太嚴、太死,“教”得太多,而學生自己閱讀的太少,將會造成學生自身的文化積淀膚淺,沒有深度,沒有厚度的語文功底。
2、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大多教師只顧提高升學率,放棄學生深層次能力的培養。反而壓縮了學生課外讀物的閱讀時間,造成學生閱讀面、知識面狹窄,缺少文學寫作素材,文學思維狹隘。
3、教師對教材進行肢解講授,針對考點進行練習,學一篇解析一篇。將作者的思想揉碎嚼爛教給學生,而學生缺乏主動積極的思考和認識,難以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同時教師都按照考試閱讀模式訓練學生,最終形成思維死板,千篇一律教學模式,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消失殆盡。
二、語文課堂教學以外的課外閱讀存在諸多問題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贝罅坑幸娴恼n外閱讀無疑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是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甚至對于培養學生文學氣質和思維能力都有積極的發展性影響及意義。但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學生時間少,閱讀興趣不濃厚;教師引導少;發展性不強。
1、課堂長期機械閱讀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課文分析上!把生動的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把本應給人以美感、情感教育的語文教學變成了學生毫無興趣的學科,給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和習慣養成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2、缺乏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不強
幾乎每個老師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常會給學生灌輸。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讀書理論但往往缺乏具體的指導,以致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文學,無所適從,閱讀漫無邊際,看完毫無印象,所以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只有掌握了好的閱讀方法,才能夠輕松地蕩舟書海,才能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3、學生學而不思,缺乏思維和創新能力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提問則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能引導學生去探尋所要達到的目標!才能獲得知識和智慧,養成課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只有我們有了濃厚的興趣,語文教學才有可能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缺少創新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參考資料很多,但正式由于擁有太多的參考資料,使學生滿足于借鑒和照搬,缺乏創新,沒有自己的情感體會和獨特見解,個性化閱讀嚴重缺失。
三、關于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的相關建議
首先要從教學觀念和形式上產生轉變,語文閱讀教學時文章講解方面教師的講要在關鍵處,講在點子上,講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教師要發揮組織、引導、激勵作用,但這并不排斥必要的講析、點撥,點到為止,給學生時間梳理文章思緒脈絡,體味美文,培養語感。學生學習語文是把范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個過程就是模仿———吸收———創造。而模仿首先要通過充分地朗讀課文才能獲得語感?,F在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都文質優美,有真情實感,我們要充分利用,讓學生以關注文章內容核心的感受式閱讀占主導地位,盡量多給學生獨立讀書欣賞、體悟品味、背誦的時間,注重閱讀整體美感,盡量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在自然狀態下學習語文,直接與大師對話,用心靈去體悟大師精妙語言。其次,加強學生閱讀興趣方面的培養,以多種形式的閱讀寫作活動激發學生熱情,提高學生閱讀寫作及鑒賞能力。以文學課文為背景,經常開展課堂朗誦、演講、及隨筆寫作。師生推舉評選優秀作品點評、講解。提高大家興趣與閱讀寫作激情。學生憑需要、興趣、主動、獨立地閱讀,而非被動的、被迫的、外部干預地閱讀。課堂教學以外更要積極引導課外閱讀,僅限于課內,視野太窄了。目前,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了中學生的閱讀量。新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及《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中生每年課外閱讀各類圖書報刊不少于80萬字,高中生每年不少于100萬字。人教社新版初中、高中語文教材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課本”加“讀本”,《讀本》成為課本的延伸、補充和擴展,意在擴大閱讀量,著眼于學生的讀而非教。
在實施以上建議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文學體味的能力。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使之更科學更有效。在倡導學生閱讀名著的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尊重學生的選擇,不用成人的眼光規范學生的閱讀對象,不一味強調讀名著;要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和閱讀趣味,張揚閱讀個性。
綜上所述在中學階段應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玲梅.關于探究性閱讀教學的理性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11期.
[3]仇定榮.聚焦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6期.
[4]劉善杰.語文閱讀教學的“八個注重”《教學研究》2005年9期.
- 上一篇:關于目前多媒體授課熱的思索
- 下一篇:交際策略在高校英語學習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