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活動理論

時間:2022-04-24 03:35:45

導語:初中信息技術活動理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信息技術活動理論

1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原則

1.1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在對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活動時,應當注意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學生在進行整個活動時,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的主動性,從互聯網上收集活動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最終歸納成一個文檔。學生在這一過程不但能夠對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行培養,同時還能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

1.2堅持實踐活動原則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堅持實踐活動的基本原則。眾所周知,進入21世紀以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信息技術之間的聯系極為緊密,難以分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鼓舞學生,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開動大腦,動手實踐操作,以便有效的鞏固課堂所學的信息知識。

2活動理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依據活動理論的教學設計形式,且結合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在活動理論基礎之上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準備階段、實施階段以及評價階段。

2.1準備階段

一般情況下,可以將準備階段分為兩個環節,即分析與設計環節。其中,分析環節主要是為明確學習目標而服務的,而學習目標的設計是課程教學設計的一個出發點,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所以,教師必須對分析環節進行精心的準備[2]。分析環節的主要工作為分析學習的實際需要,具體而言就是明確基本的學習目標,且對教學活動的各大要素(主體、客體、規則、工具等)進行分析與研究。而設計環節的任務主要為設計信息技術學習的活動,即依據上述分析環節中的學習需要與活動目標,進一步提出詳細的學習活動方案。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設計是圍繞學習目標展開的。在設計環節中,主要的設計項目包括以下幾點:(1)學習活動任務的設計;(2)學習環境的設計;(3)教學活動規則的設計;(4)示例作品與教學課件的制作。

2.2實施階段

將學習方案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把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方案付諸行動,同時在運用不同媒體材料的過程中,使用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料,這就是實施階段的任務[3]。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怎樣,必須在實踐應用中方能得到論證。在實際的學習情景中,方案必須依據具體的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整,而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套用。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反應進行密切的觀察,且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以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使課堂學習環境更加的生動、活躍。

2.3評價階段

在教學設計中,學習評價是一個關鍵部分。基于活動理論指導下的學習評價,不僅僅只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時還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對自身的學習方向、目標以及進度進行合理的調整。在學習評價的整個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習的正常、有序展開。所以,在活動理論指導下的學習評價,具備目標導向、反饋調整、診斷引導等功能。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有效的評價,有助于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完善,同時還能推動教學設計實現科學化、合理化的發展。

3結語

教師在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設計時,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團結協作,活動交流,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學生的信息能力,最終促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作者:陳華工作單位:梅家河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