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合作教學思考

時間:2022-08-08 11:04:00

導語:小學音樂合作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合作教學思考

摘要:建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發展。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展的問題,合作精神作為當代音樂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在音樂課程標準中被明確指出,彰顯了音樂合作教學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音樂合作教學尋找突破口,加強音樂教育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音樂課程作為小學教育的必修課程,對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審美情趣的培養以及人格完善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作教育問題建議

一、現行小學音樂合作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合作教學是單純的模仿,還是為獲情感體驗。

由于教師對音樂課程的價值理解存在嚴重偏差,長期以來,教師在進行合作音樂教學的時候過于注重學生的模仿,單純地認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進行加強合作、學會合作的說教與訓導的形式化合作學習,無視合作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陷入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樂合作教學中,音樂與合作是互為基礎,互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外一方而單獨存在,音樂合作教學要在模仿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不斷溶入各種音樂審美、體驗、探究活動,才是名副其實的音樂合作教學,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和發展合作能力,使學生在音樂合作教學中獲得一個美好的情感體驗。

(二)音樂合作教學是為了練“合作”,還是為了學“音樂”。

音樂合作教學,強調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樂,在合作教學中融入音樂審美,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是合作教學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師單純地追求教學課堂形式的新穎性,而不充分考慮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濫用合作教學。對于能夠利用傳統教學完成的學習任務,花費大量課堂時間合作探究完成,對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學形式表現的內容也牽強地使用合作教學,這樣易使學生產生合作疲勞,喪失對音樂合作的興趣,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音樂感知力的提高。

二、音樂合作教學如何發揮最佳教學效益

(一)重視異質分組,實現均衡競爭。

任何人都有渴望獲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別是獲得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肯定。要促使音樂合作教學發揮最佳效益,就要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肯定。進行異質分組,實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模式,使學生在競爭中激發潛能,獲得肯定,培養音樂學習的興趣。異質分組,簡單來講就是根據學生音質、音色的差異,音樂基礎、音樂思維的差異進行有目的的分組,使各小組之間實力均衡,音樂水平懸殊不至過大,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發揮合作協調能力,達到合作教學的效果。如果單純只按照姓名、學號或者座位號進行簡單分組,有可能造成各組之間實力懸殊過大,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合作教學失去原有的意義。

(二)以全體學生為中心,實現全體進步。

合作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少部分學生的突破性進步,而是在整體協調合作的基礎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從而更好地實現音樂合作。教師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重點培養對音樂有良好感知力、有良好音樂天賦的學生,激發他們的音樂潛能,同時也不能忽視對音樂能力欠缺甚至五音不全的學生的音樂能力的培養。要以音樂合作教學為載體,培養每個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提高其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參與到音樂合作中來,實現音樂教學的良性循環。

(三)科學安排合作時間,創設美感合作空間。

音樂合作教學不同于其他的合作教學,它要保證過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這就要求老師在組織合作教學之前,要事先對合作教學流程、合作教學時間、合作教學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一個事先的預估,避免時間利用不當造成合作內容不能完成或者時間過于充裕導致同一合作內容反復進行。合作空間上,要打破傳統的“秧田式”合作隊形,勇于嘗試各種站隊方式,比如梯形、圓形、風車形等。新穎的站隊形式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互相交流,同時也激發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強合作音樂教學的藝術效果。

(四)強化教學手段的融合,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音樂合作教學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要勇于在打破陳規的基礎上加強創新,整體、優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能夠更好地開展。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綜合性,在此基礎上,音樂合作教學必須在尋求與其他教學方法合作的過程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在合作表演的基礎上讓學生寫出或者畫出自己的真實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全方位的感知,使其對音樂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讓學生利用簡易的工具創設出“真實的”音樂環境,使學生在模擬的音樂環境中能夠更好地調動情感,發揮自身優勢,促進合作教學的完成。

三、結語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提出,強調了音樂合作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離不開對學生團體意識、合作意識的培養。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中這樣描述到:“合作教學如果不是當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話,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實踐已經證明,音樂合作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審美情趣、活動參與性和活動積極性以及改善人際關系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音樂合作教學的研究,并積極指導實踐,使音樂合作教學對人才培養發揮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