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中心建立思考
時間:2022-04-05 10:55:00
導語:小學信息技術中心建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在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通過教學光盤播放點、衛星教學收視點和計算機教室等三種模式來實現,國家和地方投資近100個億。2004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個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標準。該《標準》從“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責任”四個維度規范了中小學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應分別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對能力的定義體現了立體化、多維化的特征,是指導中小學教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教育技術培訓與考核的基本依據。2005年4月,為貫徹落實《標準》,教育部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包括培訓、考試、認證等三個部分。培訓內容是指達到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分初級、中級、高級);考試內容和培訓內容基本一致;認證是指按照審核認定的考試成績授予教師相應的等級證書。2005年,湖南省教育廳、發改委和財政廳聯合制定了《湖南省2004-2005年度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方案》(湘教發[2005]83號),同年完成工程實施地區三種模式的建設任務。目前,方案已實施多年,中小學已基本安裝了遠程教育系統,但是,7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些系統并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人才,缺乏具有教育技術能力,尤其是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的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即學科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和提高滯后。
眾所周知,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環境建設到位的情況下,人的因素———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特別是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能力成為影響教育信息化順利推進、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1]。事實上,從一般意義上講,小學教師比大學教師甚至中學教師更加關注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因為小學教育最需要教育藝術,教育信息技術正是讓教育藝術更好展現的最佳工具。所以,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特別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時代對小學教師的基本要求。
二、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結構
教育技術本質就是應用技術手段來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2]。教育技術能力,即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意識、行為以及道德和情感等[3]。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要素構成[3]。(1)知識要素:對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實踐要素: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運用教育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情感要素:認識到教育技術在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性,并能在教學中自覺應用教育技術、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并承擔相關社會責任等,同時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與態度。我院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服務于全校師范專業學生,承擔全省小學教育信息化專門人才的培養任務。根據《標準》對教學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不同要求,我們將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分解為三個板塊,即“小學教師基本教育技術能力”、“小學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技能”和“小學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技能”,如圖1所示。
對培養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進行全部三個板塊的能力訓練,其他師范類專業學生、在職小學教師均進行第一個板塊的能力訓練,且適當進行后兩個板塊的能力訓練。
1.小學教師基本教育技術能力。訓練板塊主要訓練學生基本信息技能、教育技術意識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該板塊由3門課組成:計算機文化基礎實驗、程序設計基礎實驗和現代教育技術實驗。這3門課程相繼在第一、二、三學期開設,前2門課程是基礎,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可以采用“小任務”驅動教學法,指導上機過程中,演示講解一個任務,學生模仿完成一個任務,比較適合于剛從中學進入大學的一年級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是繼大學計算機基礎之后的一門綜合性理論和應用實踐性課程,建議采用“大任務”驅動法,即在前9周理論課學習基礎上,利用后9周時間讓學生開展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和相關軟件(課件和網站)開發實踐,實踐表明教學效果較好。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師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技術基礎理論,重點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技術意識和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特別是與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城鎮小學“校校通”工程密切相關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應該注意,該板塊面向全院所有師范學生,且內容不斷地變化,所以,其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必須認真對待、與時俱進。
2.小學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技能。訓練板塊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為核心,主要針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重點訓練學生專業級的課件設計制作能力和網絡課程設計開發能力。《標準》對技術人員的基本技能要求為“掌握教學媒體的設計與開發的技術、掌握學習資源維護與管理的方法”,該課程板塊的設置正是《標準》要求的體現。
3.小學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技能。訓練板塊以網絡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系統和教育設備維護為主線設置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網絡管理和信息化平臺相關設備的使用與維護技能。《標準》要求技術人員應具備“了解教學系統設計與開發的方法、掌握教學媒體的維護與管理的方法”等基本技能。我們認為小學教育技術人員必須是多面手,既能從事教學研究和教學資源設計開發,又能從事教學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因此,該板塊在《電子技術實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計算機網絡實驗》、《教育電聲電視系統實訓》和《數字音頻技術實驗》等課程的基礎上,專門開設了三門教學系統維護實訓課程。
三、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的功能定位
我院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主要為全校師范專業學生和本校各專業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能力訓練提供實踐平臺,同時承擔全省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任務;依托設在本校的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資源研究基地”,充分利用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小學教育信息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的優勢,積極開展小學教育信息化的項目研究工作,為“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在湖南省的實施起示范帶頭作用。所以,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的功能定位是:(1)在校全體師范專業學生和省內小學骨干教師教育技術基本能力的訓練基地;(2)湖南省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3)全校教師從事小學教育信息化項目研究的實踐平
四、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的實驗室設置
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的實驗室設置以滿足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訓練要求為原則。為節約投資,采取了部門合作、資源共享、循環實驗的運行模式。本中心承擔教育技術核心能力的訓練,包括多媒體素材的采集(攝影、攝像等)、編輯(非線性編輯、音頻處理、圖像處理等)、集成(動畫制作、課件制作、網頁制作、教育電視節目編制等)基本能力的訓練;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件設計制作、網絡課程設計制作和教育電視專題片設計制作等)的綜合能力訓練;以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育設備管理與維護等平臺建設技能訓練。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結構中的計算機操作基礎與程序設計等能力訓練在全校公共實驗中心進行,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子技術、數字音視頻技術以及電視技術等實驗在各系部專業實驗中心進行。所以,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設置的實驗室有:多媒體素材采集實驗室、多媒體素材編輯實驗室、教育軟件設計開發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教育設備管理與維護實驗室。多媒體素材采集、編輯采用循環方式開展實驗,這樣可以減少設備投入同時節省實驗場地。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教育設備管理與維護實驗室收集了學院各計算機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已損壞的設備,另投入了少量新設備,總體投資低,但很適合教學需要。教育軟件設計開發實驗室是本中心的關鍵實驗室,主要訓練學生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能力,包括動畫設計制作技能訓練;CAI、CAL等各類型課件的基本設計能力和制作技能訓練;網絡課程基本設計能力和制作技能訓練;以及教育電視專題片設計制作的基本能力訓練等。
五、實踐教學改革設想
緊密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依托中心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科研優勢,遵照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以學生為本,產學研相結合,構建多學科交叉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開放性、創新性、先進性的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具體改革內容包括:
1.突出小學教師教育特色,堅持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實踐相結合,探索體現不同學科專業特點的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踐教學體系。
2.充分利用中心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優秀科研平臺,與小學校密切結合,實質性地開展教育信息技術應用研究,培養師資、鍛煉師資,努力打造出真正能夠解決小學教育信息化實際問題的優秀教學科研團隊。
3.以教育軟件設計開發實驗室為核心,在培養學生小學教育教學資源設計開發能力的同時,結合具體項目,組建小學教育教學資源設計開發團隊,開發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并逐步走向市場。
4.加快建設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完全實現實驗室開放管理,改善學生實驗自主化的管理措施。
5.開展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如,通過興趣小組活動,使少數基礎好的同學先掌握實踐知識,并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對其他同學進行輔導,提高教學效果。
六、結束語
幾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在實驗中心建設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改革中心的管理體制,努力推行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展,構建一個開放的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實驗中心,為湖南小學教育信息化作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衛生工作部署實施意見
- 下一篇:街道塊狀經濟發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