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體育本科專業課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7-30 10:06:50

導語:小學教育體育本科專業課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教育體育本科專業課程設計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師范教育體制也在不斷調整,給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在這種形式下,作為培養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途徑,體育本科小學教育的課程設置和專業定位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體育本科小學教育的載體作用,首先應該明確體育本科小學教育的專業定位,以此為基礎,積極構建兼顧其他學科的教師培養模式,靈活設置培養目標,合理構件課程體系,處理好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小學教育;體育本科專業項目;課程設計

課程改革集中地反映了時代和社會對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只有做好課程改革,才能實現不同時代和社會的培養目標。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發展歷史以及專業定位,參考發達國家的課程改革經驗,嘗試從課程設計的不同階段、概念取向以及結構層次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探索,為我國小學體育本科專業的體育課程改革和建設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一、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歷史及定位

(一)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歷史。自1980年至今,我國小學教育專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用三個詞語進行概括:從無到有、從試點到普遍、從不完善到相對完善。具體來說,小學教育專業經歷了三個階段:民間協作實驗階段、國家立項階段、深化提高實驗階段。小學教師的培養對應的也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時期,每一個時期,因為社會時代被寄給你不同,培養模式、培養方式、培養層次、培養機構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各階段小學教師具體的培養層次和課程方案見表1。(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定位。本科小學教育創始初期,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定位問題,只有做好定位,才能為教師培養指明方向。因為小學教師專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小學教育專業的定位也呈現出相應的層次性,具體表現為不同的高效,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重點師范大學面向全國范圍,教育定位是復合型教師,旨在培養優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創新型專任教師。一般師范院校和綜合院校面向各個省內,教育定位是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素質教師,旨在培養具備一定教研和管理能力,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各個課程的教師。

二、發達國家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設計的特征

(一)重視職業能力培養。教師的職業能力包含兩方面內容:學術基礎;對教育學性質、教學方法整體性的認知。比如,目前法國在培養體育教師的時候,應用的主要培養模式為:定向和非定向相互結合的模式,小學體育教師先要通過大學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學習期滿后,經過相關機構的考核和認定,只有考核認定合格的才能進行師范培訓,然后上崗教學。(二)重視教學實踐。和國內相比,國外教師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踐,所以教師教育過程非常重視教學實踐,具體來說,教育理論知識是教育工作者從業的基礎性知識,而知識指向的終極目標就是專業實踐。比如,目前英國小學體育教師教育培養時,比較重視大學和中小學之間的關系,旨在通過綜合大學體育教育對擔負起中小學體育教育的任務,針對綜合大學和中小學,制定共同的教學計劃,旨在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三)體現了較高的專業化水平。目前,諸多教育發達國家的教師培養目標都是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培養。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性,國外大學開始提升教師培養層次和延長教師培養時間。使得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設計的內容更加豐富,課時量也有所增加,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研究成為最終重要的內容,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教育工作的專業性。

三、小學教育體育本科專業項目課程設計概念取向

(一)學術性取向。學術性取向認為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能力的額過程,同時也強調了教師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教師掌握的知識越專業、越全面越扎實,代表教師的教學素養水平和教學能力就越高。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教育也在想著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很多國家的教師教育機構都比較重視學術性取向,他們認為,素養水平低、學術知識淺薄的學生往往也不能成為優秀的教師,目前我國三年制專科學歷的小學教師培養就比較重視學術性取向,表現在培養教師的過程中,將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二)師范性取向。在過去,教師大多都是生活或生產技術的傳播者,教學過程中比較依靠他人設計好的課程。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認識到,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課堂教學知識,還應該具備知識傳授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備良好的技能和技巧,教師才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云:“給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反映出,即使在古代,我國就已經開始重視傳授學習方法的教育。1990年后,我國各大教育機構開始重視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的培養,旨在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水平,但是整個過程卻沒有體現出教師教育“師范性”培養。(三)運動健康取向。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已經形成,教材也突出了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教育課程內容也愈發向著多樣性、選擇性、趣味性和健康行的方向發展。

四、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實施對策

(一)課程設計綜合化。目前,幾乎全球范圍內的教育領域都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必須持續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該共識的形成也推動了各個國家新型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建立。在專業化要求下,小學教育往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師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知識,還要具有綜合化的知識結構。因此,在設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的時候,必須圍繞示范性和學術性相互統一的觀點,同時確保教學內容可以覆蓋課堂教學知識、體育教學方法、教學技能以及教育專業知識等。(二)課程設計針對性。我國范圍內,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具有定向在小學、定格為本科、定性為示范的特點,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特點,再結合基礎教育改革的當前要求,本著滿足小學生發展需求為根本,加強學校之間的聯系,以校為本,確保可以設計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符合學校發展的教育課程。(三)課程設計自主化。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區,地理環境,人文環境、氣候條件都具有較差的差異,所以,不同地區的學校的體育教育傳統項目也有所不同,這些都會對體育課程設計的過程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地區在設計體育課程的時候,注意從教學實踐出發,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靈活的設計符合地區發展的課程,確保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時展需求的各種人才。(四)課程設計實踐化。專業型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反思能力,還應該是教育工作的實踐者,通過不同的反思,實踐,豐富自身專業教育知識,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所以,在設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體育課程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確保學生既可以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又可以具備高水平的教學實踐能力。在具體操作上,教育實習也不能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注意分若干個階段進行,在形式上,可以通過責任實習、現場實習以及參觀實習的形式,有效提高學生教學適應能力。

五、結語

為了提高小學教育體育本科教育水平,首先需要做好體育本科小學教育的專業定位,靈活的設置培養目標,然后積極構建相應的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處理好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確保可以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偉娣.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計方案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2).

[2]徐文彬,王愛菊.高師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研究現狀及其未來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

[3]郝文武.從教師教育的變革看教育學專業的改造[J].教師教育研究,2011(1).

作者:汪博 單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