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評價衡量服務質量論文
時間:2022-06-11 08:54:00
導語:遠程教育評價衡量服務質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開展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根據評價目的和標準制定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一種協商(合作、會話)活動的過程、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在以往的教學中,多采用總結性評價、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系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教學目標與測試標準是否一致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進步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極其巨大的影響,其影響波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促進了知識經濟的崛起。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程教育系統各方面日趨成熟。然而,作為衡量這種新型教學系統服務質量核心的遠程教育的評價體系還有不足之處。文章以網絡的自身特點和建構主義學習模式為基礎,簡要論述了可以應用在遠程教育方面的一些評價策略。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評價信息技術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一種協商(合作、會話)活動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即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學習者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習者之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營造創新思維的形成條件,培養合作精神,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在這樣的群體中進行協商和討論。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
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的、探索式的、協作式的學習。計算機網絡為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的主動探索、協作交流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教學平臺。遠程教育打破了地域和時空的局限,實現了雙向交互、實時多點交流、廣泛的傳播、快捷的數據信息收集等多種功能,以網絡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支起了技術框架。那么,在這種“新的學習模式”下,如何進行教學效果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呢?以下從幾方面談談開展遠程教育的評價策略。
1開展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在以往的教學中,多采用總結性評價。例如期末考試、年終評定等。總結性評價用于指導、采納和沿用方案方面的決策,它更多地關注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意在獲得教學工作總效果的證據。而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像建構主義學理論下的情境創設,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系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因此,在遠程教育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反饋及時、管理方便、省時省力等優良特性,對整個教學過程做跟蹤監控、檢測、指導。形成性評價也叫過程評價,就是關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態度、應變能力甚至情感、家庭情況等,從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相應給出建議和補救方案。此外,為了使遠程教育更有針對性、預見性,還需對學習者進行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也稱置前評價,被安排在教學設計前,是制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學習策略的依據。依據置前評價的結果,學習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
2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
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自我反潰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遠程教育強化了學習的自主性,為自我評價提供了強大的“硬件平臺”,如集成化的學習環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等,使學生和學習結果之間有了更直接的聯系。當然,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而學習者之問的相互交流、協商、評價,可能引起各種層次和類型的文化碰撞,價值觀的碰撞以及思維的碰撞,這有助于他們在認知層次上達到協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使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3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
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主張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往傳統教學的評價參照標準比較單一,往往只依據考試成績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卻無視不同學生各異的特質、情感和學習風格,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而遠程教育的出現順應了個性發展的需要,為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遠程教育中,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發展,科學地、理性地、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知識、能力、品質、態度等多項指標去衡量每一名學生。運用更具個性發展的評價策略,激發學習者潛意識中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眾多更具特色的學習個體融于網絡學習這個大環境中。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豐富了遠程教育的評價手段,具有多項測評功能的評價系統的實現已不再是夢想。
4根據評價目的和標準制定評價指標體系
教學目標與測試標準是否一致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參照標準越是接近教學目標,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就越接近理想的狀態。評價指標體系就是具體化了的評價標準。作為一種規范,評價指標體系是明確的、可測量的、可被觀察到的。
下面就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學生、教師以及構成學習環境的幾大要素作為評價要素并列出相應的遠程教育評價標準:評價要素評價標準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探索、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是否具有團隊精神,是否具有在網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協作學習能力。情感的取向,創造性解決問題以及知識外化的能力。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學習進行監測、管理、指導的能力。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是否具有針對性,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否具備科研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與學習需要結合的效度。協作參與協作環境的范圍、層次以及觀點交流的有效度、可信度。會話語言信息的溝通對學習影響的程度。對口頭表達能力,答辯能力的作用。
- 上一篇:建構主義改革教育實踐論文
- 下一篇:集團公司創先爭優動員大會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