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
時間:2022-04-28 08:42:24
導語: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等三個方面的公平。現代遠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育類型,其辦學的開放性、學習的靈活性、教育資源的優質性以及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在促進入學機會、教育過程、教育結果的公平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當前我國在遠程教育立法上缺乏支持、遠程教育市場競爭失范及遠程教育本身的技術壁壘,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遠程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作用。為此,需要在推進遠程教育立法、規范遠程教育市場、完善遠程教育軟硬件設施以及構建學習者中心的學習模式等方面,保障其促進教育公平實現的功能。
關鍵詞: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功能;機制
一、現代遠程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個絕對性的概念,其內涵具有發展性、歷史性。在不同的時期,教育公平的內涵、內容和表現形式上也有差異。從整體上看,其內涵的發展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的,并且呈現正比例關系,換言之,就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教育公平的內容和形式就會更為豐富。我國古代“有教無類”思想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可謂人類歷史上最早對教育公平的論述。到了現代社會,教育公平已經上升到基本人權的地位,是教育權的核心內容。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教育權宣言》中就明確指出,教育公平是人權的一部分,其關系到受教育權能否實現。教育公平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在很多情況下,絕對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從其內容上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等三個方面的公平[1]。教育起點公平,即是受教育機會的公平,也就是入學機會的平等,這是教育公平的初級要求;教育過程公平強調的是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消除歧視與不公,其主要是針對教育政策、決策而言的;教育結果公平強調的是教育質量的公平和平等,是實質性公平。就發達國家而言,在教育領域基本上實現教育公平的三重內容,且在實踐中更加注重過程、結果的公平。就我國教育實踐看,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起點公平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在基礎教育階段過程公平也已經基本實現,結果公平尚未實現;高等教育階段過程、結果公平均未能實現。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的不公平主要是基礎教育結構造成弊端的積累所致,也是基礎教育不公平的一種延續。對于大多數社會成員而言,錯過基礎教育階段的公平,只能依靠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的公平來進行補償。當然,這也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隨著現代化遠程教育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的開放、靈活、適應性強等優點日漸凸顯,已經是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立交橋。按照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超過50%,網民人數達到6.9億人。中國網民發展具有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正在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擴散,特別是初中及其以下學歷的人群增幅較大;第二,逐步向中老年群體擴散;第三,逐步向農村人口擴散[2]。正是這樣的特征,既為依托于“互聯網+”的現代遠程教育迎來發展良機,也為教育公平的推進提供平臺。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特點,不僅可以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還可以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隨時學習,無疑,這為縮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提供良好的條件,是我國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重要途徑。
二、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機制
(一)開放式辦學模式為入學機會均等提供條件長期以來的城鄉分治及經濟社會的不均衡發展,造成教育機會的不均等,突出表現就是教育機會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民族之間、性別之間造成的差異依然存在。近年來,特別是優質的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突出。有學者研究指出,盡管當前農村學生升入大學的人數相較于1980年代并沒有減少,在絕對數額上甚至更多,但農村學生在大學中人數比例在下降,特別是在重點大學中的比例下降極為明顯,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即便是考慮到城鎮化進程較快等現實原因,但農村學生在大學人數中比例下降已是不爭事實,越是重點大學,農村學生人數越少。現代遠程教育具有開放性,在入學機會上不受年齡、地域、時間所限,學籍有效期也比較長,這就可以為那些失去學習機會以及想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社會個體創造條件。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或是制度、現實造成的差異,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解決。比如,國家開放大學(中央電大),在2015年全年招收各類本科學生近7萬名,男女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學生的來源也極為多元,包括漢、藏、蒙古在內的近40個民族學生;從城鄉看,城鎮學生的比例約為53%,農村學生比例為47%,相差不大[3]。從這個數據看,入學機會公平得到很好的解決,基本消除性別、城鄉、地區、民族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二)靈活式的學習方式和優質的學習資源為教育過程的均等提供條件現代遠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的平等、靈活、開放等優勢在其身上得到明顯體現。遠程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擬的網絡優勢,比如,電大系統開展的遠程教育,其網絡技術、學習機構布局,大大突破時空、地域限制;其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覆蓋城鄉的各個角落,為社會個體創造“人人可學、時時能學”的機會。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遠程教育的學習資源建設提供條件。計算機的巨大儲存量,保證學習者只需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就可以獲得海量信息,任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比如,電大系統依托其網絡化、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優勢,構建學習資源統一管理、傳輸、儲存、協作的平臺,各類多媒體學習資源遍布各級電大系統,學習者只需要訪問學習平臺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資源。此外,現代遠程教育還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學習選擇的專業類型、知識層次完全是依據個人需要,自主選擇。這種均等化的機會在一般課堂教學上是無法實現的。(三)科學化的課程考核及評價方式為教育結果的公平提供條件盡管現代遠程教育在教育質量的評價體系上還沒有全國性的標準,但電大系統在遠程教育實踐中形成的“五個統一”“五個要素”等質量保障體系,能夠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教育結果公平創造條件。所謂的“五個統一”是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教材、試題、考試、評分標準等五個方面的全國統一,從而保障對所有學習者的一致評價,不會因學習機構不同而造成差異;“五個要素”是指,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學習支持、教學管理、辦學方式等五個方面的全國統一和協同,從而保障學習者不因地域的差異而造成學習質量的下降[4]。同時,各個遠程教育機構還探索出試點評估、年度檢查等評價方式,確保遠程教育的辦學質量的統一,由此推進學習者教育結果的統一和公平。
三、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中遇到的問題
(一)現代遠程教育發展缺乏統一的政策法律體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權的平等性盡管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教育政策大力倡導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各級政府也不斷加大對遠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但遠程教育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國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中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政策導向對于遠程教育與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成人教育的界限不明,甚至在很多時候將遠程教育視為一種教育技術,而不是教育類型。從全國范圍看,遠程教育的發展并沒有進入教育政策的層面,更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法律體系中,沒有一部專門的遠程教育法律法規,由此使得各級政府對遠程教育的定位不清。更重要的是,這種沒有法律的支持,使得遠程教育的經費得不到政府的常規保障,從而導致遠程教育學習者和普通教育的學生形成權利上的不對等。甚至在很多地方,遠程教育經費甚至沒有列入政府預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遠程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二)現代遠程教育市場秩序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過程及結果的公平當前,除了電大系統,各普通高校也相繼成立網絡教育學院來從事遠程教育工作。由于普通高校的主要資源包括各類軟硬件設施主要用于其普通高等教育上,遠程教育只是其附屬部分,普遍存在重視規模效應而忽視教學質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將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創收的工具。同時,普通高校在遠程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還沒有擺脫普教化模式,忽視遠程教育中成人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和其固有特點,使得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完全無法發揮遠程教育對于成人學習者的優勢[5]。當然,電大系統的遠程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學習資源數量不足且更新緩慢,加之對學生管理松散,很多學生的學習目的并不純正,混文憑、混學歷的現象較為突出,導致遠程教育社會認可度較差,直接影響遠程教育的辦學質量。(三)現代遠程教育的技術性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對教育公平也有不利影響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給遠程學習者帶來入學機會的平等和便利,但缺少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和校園情感。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計算機來實現學習計劃和任務,掌握相應的技能,但教育目標是否能夠達成,難以判斷。同時,遠程教育對于學習者的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學習者特別是年長的學習者面對各種數字化資源、媒體、形式,難以適應。如果學習者缺少自學能力或缺少指導,將難以從這些海量信息78資源中獲取其想要的知識,學習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失去學習的熱情。如此,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公平的實現。
四、完善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功能的具體對策
(一)完善并健全現代遠程教育的政策法律體系從整體看,遠程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體系還較為薄弱,僅依靠政策導向,如果沒有法律的支持,在實踐中的執行力可能會大打折扣。因此,確保法律法規對遠程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是極為重要的。我國應該盡快推進遠程教育政策法律體系的完善,通過相關立法,明確各級政府在遠程教育發展中職能定位,保障遠程教育的經費來源。盡管我國當前教育政策的導向對遠程教育的投入做出一些規定,但很多時候并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從而導致投入的不足,影響其促進教育公平功能的實現。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立法經驗,比如,英國通過《開放教育皇家特許令》,該法明確規定英國各類開放大學的遠程教育可以獲得經費支持的數額、方式和形式;印度的《大學及教育法》也明確規定遠程教育經費來源方式、政府支持形式等。由此,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推進現代遠程教育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大對遠程教育的支持,保障其促進教育公平功能的實現。(二)強化對現代遠程教育市場的規范管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加之國家對網絡辦學資格審查機制的取消,以網絡教育為代表的遠程教育發展很快,但是也造成其市場失范,惡性競爭,嚴重影響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與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民眾對遠程教育的認可度。遠程教育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各級政府應該加強對遠程教育市場的規范和管理,對遠程教育在招生、服務、教學等方面的監管[6]。此外,對遠程教育的市場要進行規范,對相應的辦學機構還實施準入機制,定期要對其進行評估,淘汰一些資質較差的機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遠程教育發展需要與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確保其人才培養能夠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育質量,才能保障其促進教育公平功能的實現。(三)完善并健全現代遠程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建設現代遠程教育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的教育形式,對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有較高的要求。故此,推進遠程教育發展,必須有健全的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等軟硬件設施以及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數字化的學習資源等軟件設施。這些設施是保證學習者和教師、遠程教育機構實現互動的基本條件,也是保證遠程教育順利開展的必備條件。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遠程教育對技術手段的要求不斷提升,如當下的4G網絡、無線局域網、移動APP、移動課堂等技術手段可以與遠程教育結合,可以推動遠程教育的發展。在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不高,網絡條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須推進這些地區的軟硬件建設,推進這些地區的教育信息化力度,否則就可能會帶來新的教育不公平。為此,不僅需要加大遠程教育信息化及其技術的推廣力度,提升遠程學習者的學習能力,還要求學習者要積極主動掌握信息技術,實現與學習資源、遠程教育機構、遠程教育教師的互動。(四)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與學模式現代遠程教育追求的服務是個性化、差異化、社會化,其學習者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知識結構也會融入其中,這就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識傳授方式。不管是主講教師還是輔導教師,在遠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與學模式,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個性、需求來進行授課、輔導,安排好教學進度。一方面,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化要求,幫助其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方案,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加大有針對性的指導,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7]。另一方面,應該積極改革課程內容,開設針對性、實用性、可選擇性強的遠程課程資源,借助于網絡遠程優勢,對學生學習加大指導,通過開展交流互動,幫助學生解決個性化問題,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段然 單位: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1]劉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國基礎教育政策的公平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秦虹,張武升.“互聯網+教育”的本質特點與發展趨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3]俞金香.開放教育資源(OER)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國家開放大學為平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9):29-34.
[4]袁昱明.宏觀視野下的區域開放大學與中觀遠程教育學[J].開放教育研究,2012(5):43-48.
[5]楊令平.現代遠程教育中有效學習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1):40-43.
[6]馬成斌.現代遠程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選擇[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19-22.
[7]程志高.現代遠程教育對促進教育公平的功能研究[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6(2):6-10.
- 上一篇:現代遠程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論析
- 下一篇:電大遠程教育和社區教育實踐與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