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作文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6:07:00

導語:遠程教育作文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遠程教育作文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以往的作文教學特別是深遠山區學校,教師教法陳舊,孩子們見識少,大多數都存在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單向性教學的弊端?,F代信息遠程教育的介入,無疑給作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有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師不再難教了,學生也有東西可寫了,作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用筆寫,還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講,有時還動手操作,這樣既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智力,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而且必將極大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遠程教育作文教學提高效率

【正文】作文教學歷來都被老師和學生認為是個老大難,教者難教,學者難學。以往的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大多數都存在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單向性教學的問題。

作文教學時,老師幫學生解讀教材上的題目,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學生做指導,然后指示學生該怎樣怎樣做。學生按老師劃的道道寫作文,老師依據學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給以修改,打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想,被動地寫最后還要被動地接受老師對自己的評價。這樣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問題:一、教學結構呈現教師指導與學生需要的不一致性。成功的商家往往會根據市場的需要來決定進什么貨物。而我們的教師在喋喋不休地告訴學生××題目該怎么寫時,是否考慮過學生需要這些指導?我曾經做過這樣一項調查,“當你見到一個作文題目時,感到最困難的是什么?”80%以上的同學說不知道寫什么??梢?,一篇作文難住大多數學生的不是怎么寫,而是寫什么的問題。但我們老師的指導則重點在怎么寫上:怎么開頭,怎么結尾,無不下大力氣去教。于是形成了老師的供與學生需的不一致。二、閉門造車現象嚴重。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只有當學生熱愛生活,融入到生活中去,懂得觀察生活,作文才會有內容,才會生動。而傳統作文教學過于強調甄別功能,學生在被動的考核壓力中不得不抄、背、套,出現了閉門造車、無病呻吟,與實際生活相脫離的嚴重現象。

隨著遠程教育在我縣的普遍實施,現代教育技術進入了課堂,學生的知識面廣了,接觸的新鮮東西多了,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呼喚新型的作文教學模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技術,擴展語文學習環境?!蔽亦l的遠程教育已實施近一年了,作為我鄉的遠程教育技術管理員和一位語文教師,在遠程教育的學習中,我有了以下一些收獲。

首先是資源庫中多彩的資料,擴展了寫作的空間,創設了更多的寫作情景?!白魑氖茄哉Z交際中的一種書面表達,這種表達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種需要?!鄙钍秦S富多彩的,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他們眼中的世界較之成人就更為豐富。而在遠教資源庫中,多姿多彩的“少年文化”、寓教于樂的“專題教育”……令孩子們貧乏的腦海變得豐富多彩了。天邊的彩虹,門前的小樹,昨日的朋友,今日的活動,無不令孩子們或喜或憂。在這些多姿多彩的事件面前,孩子們心中不會波瀾不驚的,他們心中一定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以前許多老師研究發現,只要多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親身參與,他們就不會發愁作文沒的寫。這種觀點是非常正確的,這些老師的經驗我們是應該學習和發揚的。但同時我們又應該注意到這樣的問題:

一、學生玩得高興,忘得也快!

活動組織了,孩子們玩得也很高興,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活動結束后,他們卻只記住了個大致過程,很難回憶起當時的具體情節。如活動中哪個同學說了什么,活動中他有什么表現,有什么表情,其他同學是什么表情?要么說不上來,要么誰和誰說得都不一樣。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注意一件事時,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所以大都是無意注意。因此,也就出現了活動花費了大量時間,但為學生提供的寫作幫助卻很少的現象。難怪有的語文老師說作文教學是一個費時低效的教學過程。由此可見,當學生親身參與了一個活動之后,已經有了表達的需要,但對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印象模糊,只記得大致輪廓。如果老師此時急著去講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把重點寫具體,只會把學生越講越暈。也就出現了前文所說的供需不一致的現象。

怎樣才能使一個活動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做到省時高效呢?現代教育技術無疑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做到情境再現。在我校“六一”節舉行的一場乒乓球比賽中,我請人用攝像機攝下了比賽的全過程并錄制成光盤。我把光盤內容拷貝在遠教計算機上,結合資源庫中下載的一些資料,制作成了一堂作文課的演示文稿。在課堂上,我在給學生講解時,適時地播放當時的錄像。學生一邊看錄像,一邊回憶當時的比賽情景,個個說得興高采烈,好像比賽還沒有結束,他們仍在賽場一樣。對于精彩的情節,暫停下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樣,孩子們記憶的大門打開了,人物有了,事件也有了!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從而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孩子們覺得有東西寫了,思考也更加深入、廣泛了。

二、活動的范圍狹窄。

老師可組織的活動不少,各種比賽、故事會、游戲,內容不能說不豐富,但大都局限在學校這個小圈子里。偶爾走出校園,時間也很短,很難說得上是融入生活。天邊的彩虹多美呀!但它轉瞬即逝。我們事先不可能組織學生觀察,也就白白錯過了一次訓練學生觀察、習作的良機。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通過研究發現,情境的創設對學生學習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習作的需要可以由教師為學生創設的情境中產生。而豐富多彩的遠程教育恰好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使我們能更好地創設出習作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世界,認識一些我們平時甚至不可能接觸的事件,從而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具體表現有:

1、突破時間限制。比如說我在教學“描寫春天的景物”的作文時,雖然春景尚未來臨,但我從“課程資源”中搜集到許多春天的圖片、動畫、視頻,制作成幻燈片播放。學生仔細觀察,一次沒看清再放一遍。在優美的《小雨沙沙》聲中,同學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小燕子》、《布谷鳥》的動畫讓學生陶醉在自然界瑰麗的奇觀之中。

2、突破空間限制。以前到九江聽過許多優秀的語文老師授課,他們在講到一些課文時,總會展示許多有關的圖片、視頻,使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而現在我們山區小學校也能欣賞到這樣的內容,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訓練學生寫介紹動物作文時,我剪輯制作了一幅《我和動物交朋友》的演示文稿,出示了許多動物的圖片和介紹。圖片、介紹使學生們不僅認識了很多平時看不到的動物,也使許多同學的作文細胞激發出來了。

其次是運用信息技術,在合作中作文。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世界各國引起強烈反響,被人們譽為“近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新的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應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新的教育理念認為合作是比競爭更重要的素質,而傳統的作文教學認為習作是學生個人的行為,不重視甚至忽視合作的功能。有的老師雖然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卻是流于形式、走過場。如何充分發揮合作的優勢,使之能真正為學生服務,成為促進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21世紀之所以稱為信息時代,人們之所以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就在于信息技術使人們之間的合作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廣泛、更深入。我們的作文教學既然定位在習作的基礎上,就不應只讓學生“單兵作戰”,應充分發揮集體力量,使學生互學、互助、互評、互賞。表現在:

一、寫前合作,運用信息技術獲取最廣泛的素材。

學生總說作文沒得寫,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材料。但一個人的材料再多也沒有集體的材料多,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互相交流、材料共享,從而使每個人都能擁有更廣泛的素材。

1、搜集材料。

我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指電腦、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只要它能夠有效地傳遞教育教學信息,我們都應把它視為現代教育技術。我鼓勵學生堅持每天觀看新聞節目,鼓勵學生收聽廣播、看報紙,開闊學生視野,及時積累好的寫作材料。有條件的上因特網瀏覽、查找資料。

2、材料共享。

以前,我經常在班內召開“故事大賽”、“說話訓練”等類似活動,使學生個人積累的材料能被更多的同學獲得。隨著學校遠程教育設備的投入,遠程教育專用教室的建立,我鼓勵學生在學生電腦上建立電腦日記本,通過這種形式,學生能夠更方便、更仔細地瀏覽他人的資料,互相學習。從而避免了以前班內展示時不全面和走馬觀花的不足。當學生需要資料時,只要進入別人的資料夾,就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當然,我們所說的材料共享不是簡單的照抄,不是毫無體驗地拿來就用,對于好的材料可以讓搜集材料的同學詳細介紹,還可以制成幻燈片或排成小話劇演一演,為學生創造出習作的情境。

二、寫中合作,運用信息技術提供最便捷的交流平臺。

學生完成草稿后,我們經常要進行再指導,肯定學生文中的成績,指出文中的不足。我在處理這一教學環節時,經常嘗試著在電腦上進行。學生通過學生電腦首先欣賞優秀作文,教師電腦演示,指出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然后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學生先自行修改,然后將文件另存,指導時展示這些被同學修改后的文章,經過和原文的對比,使學生明白應該怎么改,為什么這樣改,既明確了寫作的方法,又增強了合作的實效性。

三、寫后合作,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全新的習作展示園地。

習作完成后,同學們可利用學生電腦大家共享,或在因特網上發表,使自己的作品能夠有一個展示的平臺,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推廣,同時也能瀏覽學習別人的佳作。

21世紀是網絡信息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已進入千家萬戶。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網絡,使之能科學地為習作教學服務,我除了鼓勵學生有條件的上網查詢資料,在班上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外,還大膽鼓勵學生在網上發表作文。

我們班有個同學,平時對作文沒什么興趣,自從看了遠教中多姿多彩的動畫等資料以后,像變了一個人,不僅愛寫了,還總追著老師問寫作的問題。可見,網絡不僅給了學生一個展示的園地,使同學有用武之地,更能將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出來,有助于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心理,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材料,事事皆可作文。使學生能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搜集、積累材料,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在這種情緒下,習作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通過遠教信息技術的運用,也使我——這個語文教師的作文觀有所轉變:

一、習作應成為學生的需要。

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由于受到知識窄、視野范圍小的限制,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語文學習的水平?,F代教育技術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課堂教學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大大增強教學的功能和人體器官的功能,大大提高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世界的能力;現代教育技術還能提供替代的經驗,實現具體與抽象、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在大量的資料面前,學生必然有話可說,甚至不說不行,從而主動地習作。

二、習作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

愛想象是兒童的心理特點,教師倘若忽視了這一點,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受到影響,也寫不出真正有童趣的習作。因為想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如英國詩人雪萊所說,“想象是創造力”。愛因斯坦也指出:“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它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遠程教育信息技術因其能提供生動、形象的特點,無疑使學生更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

三、習作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習作可以是一個個體獨立思考與創作的過程,但不應是一個個體唯一孤立而封閉的生命活動過程。習作是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生成的,所以,應該在習作活動的過程中,實現開放有效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遠程教育信息技術及因特網的運用無疑使這種交流更及時、更廣泛。

四、習作應成為一種生活行為。

應使學生認識到作文不僅是課堂上完成的作業,而且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處處可作文,時時應作文。

遠程教育的介入,必將使山區的作文教學擺脫上述的一些弊端,使作文教學更加生動化、多樣化。作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用筆寫,還應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講,有時還要動手操作,這樣既能充分開發學生的智力,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而且必將極大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