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探究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感受

時間:2022-09-06 09:45:00

導語:獨家原創:探究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感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探究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感受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世界飛速發展。當前,許多幼兒園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十分強調多種形式的智力開發,忽視了體育等活動的開展。健康是基礎,在幼兒智力開發和學習興趣培養的同時,力求做到體育活動與其他教育目的的完美結合,才真正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

一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與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1.現狀與優勢

①常規活動有序,保證了戶外體育活動時間。有戶外早操、體育游戲、集中體育活動及全園性統一開展的(上午10:00——10:30)戶外自由活動。

②教師重視體育活動,幼兒對體育活動也有興趣。

③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間游戲內容及材料,并將之融入到體育活動中。

④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豐富。我園地處主城區,在社區和家庭中蘊含著大量可供利用的、貼近幼兒生活、孩子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材料和內容。

2.存在問題

①材料器械數量少,功能單一。幼兒園雖集體購買了戶外攀爬、鉆等大型體育器材,也有部分民間體育活動材料,但數量不多、種類不齊全、在功能的開發上還比較單一。

②形式不夠豐富。時間一長,逐漸淡化幼兒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③資源利用不足。一方面幼兒園內資源因為取放不便等原因未能及時有效共享;另一方面幼兒園之外的體育活動資源幾乎未加利用。

④由于幼兒園的各種活動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研活動的有序開展。四、五月份課題組的現場研討活動未開展,組員間交流、探討的時間較少。

⑤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我在組織活動中格外小心,有的活動孩子們不能盡興地玩耍,總要受到我的約束或限制。

二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1.注重運動中的心理引導,培養幼兒的信賴感

幼兒需要教師的關愛,而且渴望得到教師的愛。教師的態度、參與情況可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情況,那些態度親切和善,與幼兒玩得來的教師往往能和幼兒打成一片。為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善于創設體育運動的情境,注重運動中的心理引導,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賴感。

2.找準教師的定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不好的老師是傳授真理,好的老師是教學生去發現真理。”強調了教師應變“傳授”為“引導”,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幼兒則以“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積極參與活動。體育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自己和認知世界的機會,作為教師應該認識到:即使是年齡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愿望和能力,只有在一個能得到承認、支持和獲得自主活動機會的環境中,幼兒才能富有情感地、熱切地、創造性地從事各種活動。

在一物多玩的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嘗試玩法,鼓勵幼兒通過玩,體現走跑、跨跳、滾投、鉆爬等方法,教師只充當“旁觀者”不動聲色的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幼兒探索過程中的優缺點和遇到的困難。第二次嘗試時引導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教師針對幼兒的交流進行評價。幼兒再次嘗試時,教師充當“發現者”用相機拍照及時展示幼兒獨特的地方并進行評價,不斷地刺激幼兒的自我表現欲望。

3.善于運用與總結活動方法

①鼓勵法。教師對幼兒的支持、鼓勵是幼兒積極參與“一物多玩”的源泉和動力。它是提高幼兒活動興趣的法寶。

②個別教育法。每個幼兒發展都是與眾不同的,遵照《綱要》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具體的活動中關注每一個幼兒的成長與變化,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③合作法。讓幼兒教會幼兒,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機會,是引導幼兒積極思考、促進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幼兒社會交往智能的重要保證。

④遷移法。遷移是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在頭腦中進行思考、改編或再加工的過程。在“一物多玩”研究中,除了活動區投放的材料外,他們在探索各種戶外玩具游戲階段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對所有他們感興趣玩具開展探索與創造,并將創造玩法進行遷移,在多種玩具上進行大膽嘗試。

三案例分析

為改變不利因素,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功效,我園擬開展“因地制宜、多種形式的幼兒園體育活動”研究,希望在研究中結合本地、本園實際及幼兒發展的需要,探索出有效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方法與途徑。

1.研究原則

①安全性原則:由于幼兒年齡小,基本活動能力較差,動作不協調,不靈活,躲閃和平衡能力較差,在研究中注重所選擇資源、形式、內容的安全性,并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②因地制宜原則:注意分析本園、本地區的實際條件,注意物質支持和操作實施的現實性與可行性,活動的開展體現本地特色。

③形式多樣性原則:活動中注重活動形式多樣,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

④興趣性原則:充分利用體育資源設計的體育活動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2.研究的對象、周期

①研究的對象:本園的幼兒。

②研究的周期:2006年7月——2009年7月。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

總結階段。

3.總結

①注重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體驗性。體驗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體驗是生命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主觀的感受、經驗及情感。生命通過體驗感知自我,體驗生命的情感,并創造生命超越的意義。“在體驗中,主體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感受、理解事物,因發現事物與自我的關聯而生成情感反應,并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領悟。”體驗在生命的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體驗可以使外界的客體真正進入生命,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使生命獲得豐富,而且體驗還可以在主客的融合過程中引起主體產生情感、領悟,獲得啟迪和升華,從而生成意義。體驗是體育運動的第一性。幼兒園體育活動是一種鮮活的、生動的、直接的生命體驗。幼兒園體育活動作為人類的一種直觀感性活動,其豐富的、賦予變化的內涵給人們提供了一種體驗生命的方式。我國學者郭思樂認為,學生理解和真正獲得知識,所依靠的核心因素在于學生自有的情感。情感要靠幼兒自己體驗才能獲得,而不是靠教師的傳授。所以,生命化幼兒園體育活動不是教師與幼兒的簡單的、惟有認知成分的授受過程,它必須借助于幼兒的體驗,在不斷變化的運動體驗中使生命與體育融合為一體,在運動過程體驗樂趣、挑戰、激情、超越,感受合作與競爭、失敗與成功、成長與衰敗等生命感受,從中感悟生命的價值。按照不同標準,體驗教學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如按照體驗的目的來分,體驗教學包括探究體驗教學、情感體驗教學、審美體驗教學等。

②紀律建立在幼兒自由的基礎之上。20世紀初,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在她的幼兒教育實踐中便指出紀律不可能通過命令、說教或任何一般的維持秩序的手段而獲得,“真正的紀律對于兒童來說必須是主動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動的基礎上。”在她看來,外部強迫的律令,扼殺了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抑制了兒童的生命潛力,窒息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紀律必須是通過自由而獲得。當然,在體育活動中解放兒童并不是否定紀律,不要約束,沒有無限度的自由。必要的紀律不僅是維護一定的集體利益所必須的,也是保障集體中的個人自由所必須的。我們反對的是無視兒童、壓抑兒童成長的外在紀律。片面強調外部紀律的規約,“學生根本不理解課堂紀律規則的意義和事實根據,也不懂修改這些規則或在不同環境下制訂新的規則的可能性。”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幼兒不是靜態的抽象化的“物”,而是賦予生命活力的“人”,教師應該努力去激發生命熱情,而不是殫精竭慮地想著如何控制幼兒;不是給幼兒太多的規限,而是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相信幼兒的自律能力,從“師律”到“友律”再到“自律”,不斷提高幼兒的紀律水平。

例如我園中班毛毛小朋友比較頑皮好動,思維敏捷,樂于參加體育游戲活動,但他還比較散漫,有時不遵守紀律。他還有的特點,喜愛聽表揚鼓勵的話,并能做到表揚之實。在做“捕魚”游戲時,教師不是直接的要求毛毛遵守紀律,而是讓毛毛扮演小魚自由的發揮,并對他說:“這條魚游得真好!一直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毛毛聽到鼓勵的話,自覺的遵守游戲規則,與小朋友們玩了起來。這樣可以給其他幼兒做榜樣并使游戲規則得以實施。

③尊重和捕捉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幼兒作為體育活動中的一個主動學習者,教師除了為他們提供適合不同個體的活動內容,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外,還應尊重和善于捕捉幼兒自發生成的東西,并及時給予反饋、鼓勵、幫助和指導,讓幼兒通過自身的主動活動來獲得新的發展。孩子們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體育活動的樂趣,最大限度地鍛煉和提高了他們的體能。

④注重觀察和評價。對幼兒活動進行觀察是教師了解幼兒活動行為的關鍵。通過對幼兒活動的觀察,我獲取了關于幼兒活動的豐富信息:幼兒喜歡的活動類型,幼兒喜歡的玩具和設備,幼兒喜歡的活動空間,幼兒樂于參與的活動主題,幼兒與同伴、教師互動的方式以及有關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認知與社會性等方面發展的有價值的信息。通過觀察,我了解到何時應為幼兒的活動提供額外的時間、空間、材料或經驗準備,以擴展和豐富進行中的游戲情節,何時參與活動進行指導,怎樣參與以及同伴怎樣幫助是適合幼兒活動需要的。

⑤身體保健與身體鍛煉相結合,是促進孩子身體健康的標本兼治的好方法。幼兒身體保健包括生活習慣、飲食與營養、人體認識與保護、保護自身安全四個方面的內容,身體鍛煉包括身體基本活動技能、身體素質、基本體操三個方面的內容。幼兒身體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成熟,各個組織都比較柔嫩,其身體素質還相當薄弱,同時,生長發育十分迅速、新陳代謝極為旺盛,然而,他們知識經驗匱乏,對自己的身體缺乏認識,獨立生活方式、自我保護能力都比較差。只有為他們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才有利于他們形成有益終身的健康行為方式。

總之,在體育運動課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幼兒的情緒表現,及時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幫助他們克服消極情緒。運用情感教育理念組織各種運動課程,培養幼兒積極性情感體驗,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應是體育運動課程自覺追求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