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困境論文
時間:2022-07-16 11:56:00
導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困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摘要:上海市的中職教育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仍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要求相去甚遠。一方面,市場需要大量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勞動者而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能為社會需求提供人才的中職教育卻出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局面。面對這種尷尬局面,應從內部和外部探究其原因,從而找到走出困境、大力發展中職教育的策略。
2005年11月7日至8日,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以及國務院扶貧辦等7個部門的負責同志在會上先后發言,結合各部門職責和工作實際,系統闡述了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工作方針和具體辦法。教育部長周濟指出,要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非凡是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會議同時了《國務院有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這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功能。
上海市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已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摘要: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百校重點建設工程”已基本完成,專業結構優化顯現成效,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盡管如此,上海市的中等職業教育目前狀況和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要求仍然相去甚遠,仍然面臨嚴重的挑戰。一方面市場需要大量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勞動者而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能為社會需求提供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卻出現“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局面,非凡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不僅學生數量大大減少,而且質量也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些中等職業學校面臨生存的壓力。
既然國家支持,而社會又廣泛需求具有良好職業技能的操作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為什么還處于“門可羅雀”的境地呢?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外部因素,主要表現在人們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看法尚存偏見,甚至存在鄙薄中等職業教育的思想。很多家長認為子女上高中、考大學才是“正途”,而讀職業學校乃是沒有辦法的選擇。據調查,有52.3%的中學生認為,就算自己適合職業學校也不會選擇就讀;而49.8%的中學生認為即使自己想去,父母也不會同意。社會上普遍的觀點是“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社會地位低,收入低”,認為“只有成績差的人才去讀職業學?!?。加上前幾年全國大幅度增加普通高校的招生規模,很多人認為只要能想辦法擠進高中,上大學就不再是難事了。迎合這種思想,普通高中不斷擴招,民辦高中也不斷爭搶生源,而中等職業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只能一降再降,然而卻無法扭轉被動局面,反而因為門檻低而愈加不受歡迎,最后導致生源質量越來越差。
二是內部因素,主要是目前中等職業教育自身存在教育模式相對落后、對市場需求反應滯后等弊病。很多學校的辦學模式傳統而不夠靈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跟不上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創新乏力,“雙師型”教師匱乏(教師自身也存在著動手能力欠缺的新問題),缺乏職業教育特色。這種狀況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培養的學生不符合市場需要,一方面社會上奇缺操作能力強的“灰領”,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卻無法提供這樣的畢業生來滿足社會需求。
面對這樣的目前狀況,我們不得不加以反思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究竟該如何走出困境?
對現實重新審閱,不難發現中等職業教育并非已無存在的空間,恰恰相反,社會經濟發展給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摘要:社會各方面非凡是企業強烈呼喚高技能人才,對一線工人提出了迫切需求,“十一五”期間上海年均需補充的中等職校畢業生數量將在10萬人左右;從中心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相當重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國家要投入100億元于職業教育,上海市也于2006年3月召開了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非凡是中等職業教育。面對這樣的宏觀形勢,當務之急是盡快把中等職業教育做大、做精、做強。
確立“以就業為導向,
以能力為本位”理念
以就業為導向的核心就是要適應市場需求,想企業之所想。中等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要為企業之所需,就要求教育內容緊緊圍繞企業需求而展開,主動適應上海市產業結構的變化,大膽進行教材革新的嘗試,探索和行業、企業共同修訂完善課程標準和教材,同時將技能考證教育有機融入其中,把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技能要求及時地反映到課程標準和教材中,實現課程設置和就業崗位對接,使學生在畢業后即能迅速上崗,為企業所用。
以能力為本位就是要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對學生綜合技能的練習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變學歷教育為真正的職業教育。職校的專業教育有別于普通高校的專業教育,后者重理論體系的教育,前者重技術能力,所以,在培養過程中的側重點也大相徑庭,很多職校的教材非凡是新興專業的教材往往直接將高校教材拿來進行簡單的刪減,作為自己的教材,這是難以取得成效的,既沒有學好理論,更體現不出職業教育對實踐環節的要求。上海市教委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組織實施的《星光計劃》很好地體現了職業教育對學生技能培養的要求,為職校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高了學生適應市場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并非只能適應當前的崗位需要,還要適應今后的職業需求,是一種適應職業生涯的能力。因此,在注重上述能力培養的同時,還必須在職業道德、基本素質等方面加強培養和滲透,這些是不可或缺的。
創造多元化機制,構建
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不同的職??山Y合自己的辦學專長和特色,尋求靈活的運作機制,以更好地和市場相契合。
可以探索和發展“訂單式”培訓,進行校企合作辦學。一方面可利用學校教育資源,根據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另一方面可拓寬就業渠道,實現職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的功能,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訓基地。非凡是上海,企業眾多,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較高,采取這種模式可以很好地實現學校和企業“雙贏”。
可以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的教育思想和課程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加拿大的能力本位“CB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小企業技能培養課程”等,結合自身特征創建有特色的職業教育。
在專業設置上,既要緊跟市場需求,又要避免不顧自己的能力和專長,什么專業熱門就辦什么專業的局面。學校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把握市場需求,積極發掘自身辦學潛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競爭力,優化教育資源。
無論是機制上的革新,還是創建職業教育特色,教師的素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應該成為學校革新的先行。學??赏ㄟ^送出培訓、下企業、校本培訓以及自主培訓等途徑,加強教師的知識更新和能力培養,非凡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教學能力的培養。同時,可聘請企業優秀技術人員來校任教或進行指導,廣泛開展合作交流,提高“雙師型”教師在專業教師中的比重。
勇于開拓市場,確立
“大職教,大市場”的觀念
現代職業教育應該是既包含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又包括職業技術培訓,既有全日制學歷教育,又涵蓋非全日制、非學歷型的終身學習和培訓的“大職教”體系。因此,應突破僅僅把中等職業教育的對象定位于上海市的初中畢業生的思路,要把眼光放開,樹立“大市場”的觀念。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先生的主張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等職業教育的規模比基礎教育要大,中等職業教育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誠如總理提出的,有面向廣大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有高技能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老工人、老技術人才的再培訓等等。結合上海市的非凡性,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和先進教育理念的實踐者,上海市可以運用優越的教育資源和外省市開展合作辦學。2005年,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面向全國對口支援地區和在滬工作的外省市務工人員,共招錄了10010名學生。我們可以循著這條路子繼續走下去,進一步擴大這個市場,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面向“三農”的職業技能培訓,也可以開展企業員工的終身教育和再培訓等等。
相信在國家政策指導下,通過自身不懈努力,上海市的中等職業教育事業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摘要:
[1王川.論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幾個關系[J.職教論壇,2005,(12).
[2成思危.中國職業教育杰出校長表彰會暨2005年學術年會上的講話[J.教育和職業,2005,(25).
[3鄭慶文.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策略[J.教育和職業,2005,(31).
- 上一篇:新世紀教師素質論文
- 下一篇:我國高職教育質量評價論文
精品范文
10中等生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