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業高中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8-21 03:42:29

導語:淺談職業高中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職業高中能力的培養

一、自我認知的能力

通過新聞、報紙、網絡等媒體上有關企業單位對我們職業類學校學生的需求及相關待遇介紹給他們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樹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學校進行實習的機會,讓他們從自己掌握的技能中肯定他們的能力,找回失去的自信,也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社會價值,這對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難以估量的積極作用。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滿自信地去努力,才能充分激發自身的潛能,努力把事情做好。

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一位作家說“:要想做個成功者,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成功者總是約束自己,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總是容忍自己的感情占上風。所以,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職校的學生在學習和活動的各個方面,由于長期養成的不良習慣,學習不夠認真,不注重方法,作業拖拉,甚至抄襲了事。在紀律方面表現在上課思想不集中,從而導致看課外書,講話之類的現象發生。要改變這些不良的習慣,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正面教育外,我還采取以下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要求學生準備筆記本,對班會內容,老師布置的作業,學校下達的有關任務做好記載。(2)利用晚自修花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聽寫訓練,并給予批改。(3)要經過進行及時的小結,結合自己的情況,總結一些成功的經驗,不足之處吸取教訓并加以改進。這些做法,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注意識,培養自律的習慣,提高自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人際交往的能力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在家備受父母的寵愛。所以一般都有很強的個性,但承受能力差,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往往是偏激的;同學之間常常會因一點小事鬧別扭,也不能正確處理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在多年的班級管理中,曾多次遇到過這樣的現象:任課老師在上課時發現有學生趴在桌子上,于是加以提醒;對較為嚴重的予以批評,于是便引起了該學生的不滿,和老師頂起嘴來,結果鬧到我這里,學生還是一副委屈的樣子,問其中原因,說是自己感冒(或是頭疼),應該趴一會兒,認為老師應該知道他的情況,老師管他是老師的錯,或者認為老師對他態度應該怎樣怎樣。這其實就是他的“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在作怪,把責任一味推卸到別人身上,不從自身找原因。對于這類問題,我通常的解決方法是:(1)站準立場,讓學生明白自己和老師的身份有所區別,再怎么樣也應注意自己和老師講話的態度。(2)問清原委,對于裝病的學生,當然是毫不客氣地嚴肅批評;確實身體不適的,同樣也要找出他的問題:沒有預先和老師講清原因,長幼不分,態度蠻橫,幫助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3)把這些問題展示給全班,以起警示:特殊情況一定要講明原因,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多次下來,學生就會慢慢形成這樣的意識:無論什么事情都要注意對別人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因此,一定要重視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與人交往中一定要學會寬容,化解矛盾首先從自己做起,在生活中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四、團隊協作的能力

培養集體主義意識,增強團隊協作的能力,也是教育的重點之一。我常把班級工作分得很細,盡量讓每位同學都承擔具體工作,比如,擦黑板負責人、門窗負責人、墻報負責人、課堂紀律負責人等等,一旦某一工作不到位,就查本項負責人。對于這樣的分配,總體還是不錯,但也存在著問題。一旦有學生請假或有其他情況,他的工作就會無人問津,這樣的現象在每天負責掃地的學生身上尤其明顯,總會出現掃了四排還有兩排地沒人掃,或者是沒人倒垃圾的現象,從而導致班級扣分還沒人承擔責任。對此,我先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同學予以肯定,同時也提出一個問題:我們分工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逐步使學生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并在值日的安排上稍微作了改動,有些工作不再加以細分,慢慢地在學生中出現了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甚至相互督促的好現象。同時,結合學校組織的一些活動,如課間跑評比、籃球賽、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團隊活動,進一步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增強了團結協作的能力。除了以上幾種基本能力外,還有好多,如:不斷學習的能力、合理運用時間的能力、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等等。多年的教育實踐,我覺得只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并兼顧學生的基礎、年齡等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對學生嚴愛相加,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今后踏上社會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作者:徐燕工作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