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09 09:40:58

導語: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

一、提升實踐教學的時效性

加強實踐性教學是職業教育的永恒話題。職業教育辦學理念的核心是把握職業教育特色,以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目標。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一項技能充分就業。職業教育的使命就是圍繞社會職業需要培養人才,所以,職業教育教學首先要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線,以應用為目的、突出實踐教學內容。實踐課程要以行業標準為依據,技能訓練項目要符合行業的崗位要求,營造實踐教學環境,配備實踐教學場地和設備,讓教、學、練、做一體化。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社會資源,做好校企對接,相互合作,資源共享,形成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保證學生實踐教學的時效性,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職業教育要強化社會服務功能

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是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職業教育辦學的好壞關鍵是看是否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就提出:職業教育要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職業學校為誰服務,這是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大問題。所以,地方職業教育的職業定向,要與區域的產業行業密切相關,專業建設要以區域經濟為依托,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人才培養的目標、方法及手段要符合行業職業技術要求,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不斷優化專業結構,辦好特色專業,把職業教育融入到區域經濟建設的鏈條中,創新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建設的服務理念,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的地方人才。

三、著眼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

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城鎮化建設發展,大批轉崗人員、下崗再就業人員需要轉崗培訓,一些新興產業、支柱性產業、優勢產業等需要大批專業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早在1998年國家教委就提出了職教重點工作: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和社會再就業的迫切需要,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勞動力不斷的流動,使人們的職業存在著不穩定性,每個人一生中可能要變換幾種職業,這也就形成了職業技能培訓的大量需求。未來的教育是終身教育,職業教育應該重視勞動者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21世紀需要的是知識廣博、與時俱進、永于開拓、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的人才,職業學院要強化終身教育理念,為社會多樣化學習和發展提供服務。

四、注意培養學生就業通用能力

做為職業院校,畢業生是否能順利就業、就好業,不僅關系到畢業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響職業教育的辦學成敗。畢業生的就業率是衡量學校辦學社會效益的最好評判標準。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密切合作的社會,不僅需要懂專業技術的人才,還需要具備就業通用能力。這也是現代企業用人的考核標準。所以,職業院校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上,既要重視核心專業理論、技能的培養和專業崗位的能力培養,還應重視人文核心能力和從業基本能力的培養。科學合理設置課程,重點是把握教學標準的內涵,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上行之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關心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在教學中要突出體現綜合職業素養,注意培養通用職業能力,如人際溝通能力,基本的口頭表達、文字表達、跨文化交際溝通等能力;還要具備團結協作能力,能夠擁有團隊協作能意識,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抵御風險,承擔責任,經受失敗。同時應讓他們掌握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必須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外語應用能力、善于學習新知識的通用能力等。我國中長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改發展的戰略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重點是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思路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教育的目的決定了教育手段。作為職業院校,只有打造好職業專業人才,才能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俞洪敏曾說:“教育之道在于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教育之道就是以良知、理性、仁愛為經,以知識、科技、創新為緯,造就新一代人格平等、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的國民。”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危機和發展并存,挑戰和機遇比肩,我們要堅持創新和變革,要展現遠見和智慧,為推動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寫下更加壯麗的篇章。

作者:趙向真 范慧萍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