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職業教育概況及特點
時間:2022-03-03 03:01:15
導語:衛生職業教育概況及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國初期甘肅省的衛生職業教育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得到了迅速發展,培養了大批衛生醫療專業人員,不僅改善了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狀況,也為促進甘肅省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新中國建立前,甘肅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落后,衛生職業學校很少。1949年全省僅有兩所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即1935年創辦的省立蘭州高級助產學校以及1943年創辦的私立西北高級護士職業學校,這兩所學校僅有助產和護理兩個專業。甘肅衛生高等職業學校只有1942年成立的西北國立醫學專科學校,1945年并入國立西北醫學院,改名為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1946年并入蘭州大學,改名為國立蘭州大學醫學院,為系級建制的單科學院,只有醫療一個專業。盡管建國前甘肅有兩所中等和1所高等衛生職業學校,但是這些學校規模小、人員少,組織機構不健全。如蘭州高級助產學校僅設教務、訓務和事務3個部門,全校教職工僅有十余人,專職教師只有4人,多數教學課由校外教師兼任。西北高級護士職業學校情況也大致如此,理論課教學任務大都為聘請教師承擔。蘭州大學醫學院僅有專職教師20人,許多專業課聘請醫院的醫師講課。由于建國前甘肅衛生職業學校少、規模小,因此畢業人數很少。蘭州的兩所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的女性學生,學制3年,但因甘肅初中畢業的女性生源過少,變為招收小學畢業生,學制5年。蘭州高級助產學校從1935年建校到1949年14年間,共畢業學生103人。蘭州大學醫學院(包括1942年成立的西北國立醫學專科學校)至1949年共畢業本科、專科學生117名。
1建國初期對甘肅衛生職業學校的改革
1.1對原有的衛生職業學校進行整編
1949年甘肅解放后,根據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的指示,甘肅省政府文教廳對衛生職業學校進行了整編,原西北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由西北軍區接管,改為西北軍區護士學校;蘭州高級助產學校改為甘肅省中級醫務學校,1950年改稱甘肅省衛生技術學校,1952年又定名為甘肅省蘭州衛生學校。在更變校名的同時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下設行政辦公室及教務科、組織科、總務科、學生科4個科室,實行班主任制;學校各部門負責人定期參加行政會議,討論學校重大事宜,蘭州大學醫學院成立了教務組以及各學科的教學組,仍為系級建制的單科學院。
1.2對原有專業設置進行調整
在對原有的衛生職業學校整編的同時,甘肅省文教廳對原有的專業設置進行了調整。甘肅省蘭州衛生學校在僅有的助產專業的基礎上,于1950年至1956年先后增設醫士、護士、衛生、檢驗、放射、藥劑、防疫等專業。蘭州大學醫學院在原醫療專業的基礎上,增設藥學、婦產科、醫療內科等專業。
1.3對原有招生制度進行改革
建國后甘肅省教育廳原則上執行國家教育部招生的統一規定,從甘肅省的實際出發,對原有的衛生職業學校招生規定進行了改革。報考的學生一律進行入學考試,按照程序錄取,但對工農青年和工農子女、少數民族學生、烈士和軍屬子女等,錄取時予以照顧,放寬年齡限制,適當降低錄取成績的標準。對入校的中專、大專和本科生,實行人民助學金制度,在發放比例上對工農子女、少數民族學生、烈士和軍屬子女等優先照顧。蘭州醫學院自1955年開始擴大招收“調干生”,增加了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大學生的比重。
2建國初期甘肅省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概況
2.1衛生職業學校數量逐漸增加
建國后甘肅省在對衛生職業學校進行整編和改革的同時,為培養更多的衛生職業技術人員,逐步創建了一些衛生職業學校,使甘肅省的衛生職業學校逐漸增多。1953年8月,甘肅省成立了蘭州中醫進修學校,以提高現有的中醫技術水平和培養中醫師資力量為主,1957年更名為甘肅省中醫進修學校。1956年初,成立了甘肅省蘭州護士學校。1954年9月,經西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局批準,蘭州大學醫學院分離出來獨立為蘭州醫學院。1956年4月,甘肅省衛生廳委托西北民族學院開辦醫務班,培養以少數民族為主的中級、初級醫務人員。
2.2學校規模擴大,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隨著甘肅省衛生職業學校的增多,學校規模也逐漸擴大。甘肅省人民政府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維修和擴建原來的舊校舍,為新學校修建新校舍。同時通過國家分配和在應屆生中擇優選留的辦法充實教師隊伍,以提高衛生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如甘肅省蘭州衛生學校在建國前僅有專職教師4人,到1957年各科專職教師達到51人。蘭州中醫進修學校1953年成立初期,學校各課程的教學主要是聘請蘭州著名老中醫兼任,到1957年已有專職中醫教師27人。1956年甘肅省蘭州護士學校建校時,僅有專職教師5人,1957年專職教師達到32人。1952年蘭州大學醫學院從高級師資班的畢業生中擇優選留了一批教師,同時還先后接受了一批全國高校支援甘肅的教師。1954年蘭州醫學院獨立建校時,全院各科專職教師已有77人。
2.3在校學生人數和畢業生迅速增加
建國前甘肅省的兩所衛生職業中等學校由于規模小,招生人數也相對少,1946年在校人數僅為165人。建國后隨著甘肅省衛生職業學校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大、師資的增強、招生制度的改革,學生人數迅速增多。1949年至1952年,全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招生人數為743人,畢業158人;1953年至1957年招生人數達到2609人,畢業人數達2642人。1949年蘭州大學醫學院在校大學生僅260人,而在1949年至1957年,蘭州大學醫學院和蘭州醫學院共招生1064名,其中本科生899名,專科生147名,畢業大學生人數為349人。
2.4衛生職業初等教育迅速發展
建國前甘肅省僅在1938年前開辦過兩期初級衛生人員訓練班,學習期為1年,共有學生70人,此后再未開辦過。建國后甘肅省加快了培養初級衛生職業人員的步伐,省衛生廳從1951年至1959年先后開辦了25期各種初級衛生人員的訓練班,共培訓學生1124名。1953年蘭州市、天水市、平涼市、武威市都開辦了初級護士訓練班,共招收160人,采取邊學習理論邊臨床實習的學習方法,兩年結業后分配至本地和縣醫院工作。1953年,省衛生廳撥出培訓專款,責成全省各專署組織培訓婦幼保健員150人。建國后在全省農村開展了接生員、保健員和防疫員的培訓工作,到1957年全省共有不脫產的農村初級衛生人員39327人。
3建國初期甘肅衛生職業教育的特點
3.1黨和政府重視衛生職業教育
建國后黨和政府從提高人民群眾衛生醫療水平的目標出發,為迅速改變甘肅省醫藥衛生人員嚴重缺乏的狀況,把加強衛生職業教育作為增加衛生職業人員的重要措施。在建國初期甘肅省恢復國民經濟的情況下,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對衛生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盡可能地予以支持。
3.2甘肅省衛生職業教育發展迅速
建國初期黨和政府為促進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從甘肅省衛生職業教育實際出發,對原有的衛生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專業設置、招生制度、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衛生職業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衛生職業學校數量、規模及在校學生和畢業生迅速增加,滿足了甘肅省促進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需要。
3.3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效果顯著
建國前甘肅省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少,衛生醫療狀況差,衛生醫療機構以最高時期的1948年計,全省僅有公立醫院及縣衛生院86個,區鄉衛生所33個,病床380張,各級各類衛生人員619人。建國初期甘肅省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到1957年,全省僅省級醫院就有4家,病床969張,醫療人員達880人,全省各地、州、市、縣、區都建立了綜合性醫療機構,全省廠礦企業醫療衛生機構136家,病床1716張,醫務人員1993人。廣大農村也建立了醫療保健站,到1959年,農村公社衛生院(所)有1827個,簡易床位2771張,工作人員達5927人。全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建立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張曼 單位:甘肅省委黨校
- 上一篇:素質教育下的高職教育改革
- 下一篇:高等教育強國的背景與條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