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14 08:39:02
導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創建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必須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通過健全保障機制、構建課程體系、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師資團隊等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培養具有一定創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高職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創業;專業教育;融合;人才
在知識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科技創新才是國家和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創新型社會環境的造就離不開高等教育對創新型人才的培育。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高校必須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在2015年5月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就為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各高校要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專業教育的支撐,沒有扎實的專業教育基礎做后盾,創新創業教育也不可能得到長足發展。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樹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切實有效地融入專業教育中,這樣才能真正使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整體而言,我國的高職院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都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但由于起步較晚,缺乏一定的經驗,使得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國外先進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很多學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些只是簡單地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等同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或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與整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沒有深度融合,存在相對獨立、各自為政的現象。諸如以上問題都影響或制約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和質量提升。為解決上述問題,促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做到深度有效的融合,我們要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突破口,從制度上合理構建一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加強內涵建設,凸顯高職教育特色。
一、建立健全機制,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長效融合保駕護航
我院從頂層設計開始,從最初設立大學生創業園到后來創業學院的成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創業就業機會的同時,也促進了我院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通過企業、創業學院、教務處和各二級學院聯合參與,在人員配備、制度配套、績效考核、師資培訓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四方聯動全力開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除成立創業學院配備充足的工作人員外,教務處和二級分院還出臺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確保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的認定;通過改革教學工作量認定辦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專業教師參與創新教育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通過訪工、下企業、外出培訓等加強師資隊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訓,培養教師創新創業的素質和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為保障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長效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構建課程體系,為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穿針引線
我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以“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結合專業、注重實踐”的理念為指導,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了創新創業通識基礎課程、創新創業專業技能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實訓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除此之外,還通過開設學生思想成長第二課堂及增加創新創業類選修課程、工作坊等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以我院國貿專業2018級人才培養方案為例,通識必修30個學分中有11個學分是創新創業類課程,占到36.7%。其中包括創新創業基礎、工程素養、素養拓展訓練、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業指導與職業發展等課程。在專業選修課中加入了創業策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互聯網+”大學生創業創新競賽等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公共選修課中又有思想成長及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包括思想成長(含工作履歷、志愿公益、文化活動等)、創新創業(含實習實踐、技能特長)等供學生選擇。通過建立“專業+”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融進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和創業意識。
三、搭建實踐平臺,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安營扎寨
專業實踐平臺是建立基于“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關鍵。我校通過學生社團、專業實踐實訓、模擬實操等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平臺。學生協會、社團活動等為學校營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專業實踐平臺與實踐技能課程相匹配,使學生在實習和實訓過程中學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借助實踐實訓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和各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2018年我校創業學院組織開展“智能制造+”創新創業項目培育選拔,從30多個項目中評選出《小區安全巡邏機器人》等19個項目進行培育,并對立項項目開放各類創新工坊,支持孵化項目開展工作。根據各孵化項目,邀請相關專家開展針對性的課程與培訓,提高團隊整體水平。對于可商業化的項目,幫助對接各類資源,支持團隊項目轉化。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創業項目孵化基地,體驗創業項目,引導學生緊密結合專業進行創業。設立“2+1”創新創業精英班;與企業進行深度產學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星火計劃班”;組織班級申報班集體創新創業項目;開展創新創業與專業相融合的項目調研及申報;與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創業班;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活動等,通過以上種種舉措逐步建立我校創新創業項目的長效培養機制。同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浙江省創業實踐挑戰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比賽,展示和鞏固項目成果,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培養,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2018年,我校在多個創新創業類技能大賽中實現了大學生創業大賽成績歷史性突破,獲得多項金獎和銀獎。
四、培養師資團隊,保障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
創新創業課程的順利實施依賴于強大的師資團隊,學校一方面引進人才、組織創業指導教師培訓,另一方面在師資配備上盡可能做到多元化。除具備有創業實訓師資格的專業教師、通識課專任教師、專業技能課教師,還聘請有一定創業經驗的企業兼職教師和成功創業人士。校內教師理論功底扎實、授課經驗豐富,但缺乏實戰經驗和企業運作、發展、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認識,校外教師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企業經歷,但教學方法不足,因此校內外師資可以互相溝通,各自發揮優勢和特長,通力合作,組建創新創業團隊,共同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競賽。除各類競賽獲獎外,我校每年培育30多項創新創業項目,支持和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密不可分,只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健全創業創新服務機制,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專業教育,充分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銜接,將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深入并有效地融入于專業教育教學中,才能使學生真正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專業水平、創新素質和創業能力。通過社會、學校、專業三個層面組織機構的有效運行,相關部門互相配合,協同推進,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水平,促進高職院校創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N].中國政府網,2015-05-13.
[2]仲穎王慧.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3):107-108.
[3]段麗華劉藝.基于“專業+”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6(28):24-25.
作者:盧杭央 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商貿外語學院
- 上一篇:中職機電一體化實踐教學分析
- 下一篇:老年教育創新發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