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8-27 09:51:22
導語: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方式不佳等問題,不能很好地將理論內化為學生的思維、情感、價值認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的原則,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運行保障機制,為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實踐教學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網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對實踐教學的情感體驗和內心感悟,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實踐教學;新媒體
新媒體是指網絡媒體、數字報刊、網絡社交平臺等利用數字和網絡技術的媒體。新媒體以互聯網、移動通信等為傳播方式,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終端,具有互動性、即時性、虛擬性等特征。新媒體的廣泛普及深刻地改變了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發展環境,給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優勢和挑戰,比如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更加便捷、學生的價值觀更加多元化、傳統實踐教學方式的有效性不斷下降等。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應考慮新媒體,不斷探索高職高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模式和運行對策,通過明確定位、完善機制、創新方式等推動高職高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改革。
1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
1.1實踐教學難度不斷增加。實踐教學是將政治觀念、道德要求、法律精神等內化為學生的情感、信仰和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可以從新聞網站、社交平臺、網絡直播、網絡游戲等網絡平臺中獲取知識信息,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念、價值信仰等,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課教學的有效性,增加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難度。比如虛擬的網絡世界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在網絡游戲、網絡社交、網上消費等方面甚至比教師懂的更多,在這種情況下,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等實踐教學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1]1.2實踐教學理念及內容陳舊。當代高職高專學生比較認同網絡世界中的生活方式、思想觀點、價值觀等,并將網絡社交平臺上的許多“毒雞湯”當成人生準則。然而,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并未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而不斷變化,沒有根據新媒體時代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調整教學內容,導致部分高職高專學生不認同實踐教學內容,弱化了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思政課教學中,有些教師因缺乏敏銳性思想和社會實踐經驗,沒有有效結合思政理論與社會實踐,不善于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網絡直播、網絡暴力、電子貨幣等新現象,不懂得將思政課課堂教學與革命遺址考察、志愿者活動等結合起來,直接影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1.3實踐教學方式及機制落后。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多是帶領學生參觀烈士紀念館、歷史博物館、革命遺址等,或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下鄉實踐活動、文明創建活動等,然后讓學生撰寫實踐調查報告或開展實踐活動討論。由于方式老套、內容單調枯燥,許多學生對實踐教學缺乏興趣,多以游玩的心態參與實踐活動,拍拍照、聊聊天等,然后在網上抄襲一些調查報告以應付老師,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并未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導致思政課的實踐平臺少、實踐機會少,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
2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運行方式
2.1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實踐教學。思政課實踐教學中,高職高專院校應從實際問題出發,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將思政理論隱含于實踐活動之中,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就傳統孝道、雷鋒精神的當代價值、網絡直播低俗化、網絡暴力泛濫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在觀點辯論、理論分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再如可以組織學生對自身身邊的問題和現象,如大學生偶像崇拜現象、大學生婚戀觀、大學生網貸現象、大學生勤工儉學等,開展調查研究,讓學生在社會調查中了解國情社情,在調查結束后可以通過座談會、交流會等方式展開分析和探討,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道德素養水平等。[2]2.2開展思政課網絡教育實踐活動。高職高專院校應將網絡世界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開展形式靈活、內容多樣的網絡實踐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依托網絡平臺創設實踐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網絡實踐情境中消化和吸收理論知識。此外,學校可以在教育平臺上開設紅色影院、思想智庫、思政學習等思政專欄,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資源放到思政教育專欄中。比如河南某專科學校專門建立了思政教育網站——弘毅思政網,在網站上開設了人物春秋、聊天室、網絡論壇等專欄,為師生、生生之間的思政教育交流提供了更多機會。2.3開展情感體驗式實踐教學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將理論、原則、要求等內化為學生的情感、意志和信仰,而這些都離不開學生的親身經歷和情感體驗。所以應將情感體驗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以形式多樣的情感體驗提高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在開展參觀學習、社會調查、志愿者活動等實踐教學后,應讓學生撰寫實踐日記,開展實踐心得交流活動,提高學生對思政理論的情感和價值認同。比如在參觀黨史博物館、改革開放40年成就展等活動時,應以聲情并茂的語言和真實的案例教育和感化學生,加深學生對黨的情感認同。
3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
3.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應堅持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理論課教學進程,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然后將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帶回理論課堂教學中,建構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閉合回路。比如在學習了質變量變規律、對立統一原理等理論內容后,應引導學生用這些理論分析精準扶貧、一線城市房價過高、大學生創業等社會熱點問題,提高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3.2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運行保障機制。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涉及團委、黨委、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等校內機構,還涉及中小學、社區、企業、教育主管部門等,僅僅依靠思政課教師往往難以有效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所以應建立校黨委領導、校內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為實踐教學提供協調、統籌、指導等服務。還應建立地方政府主導、以高校為主體、社會廣泛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機制,為高職高專院校實踐教學活動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3]3.3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獨立意識、批判意識等越來越強,他們并不認同教師主導的傳統教學評價模式。對此應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成績的認同度。比如將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結合,提高同學評價、自我評價等在實踐教學評價中的比例,提高學生對評價效果的認同度。再如將線上評價、線下評價結合,讓學生以網絡留言、網上交流的方式評價實踐教學效果,使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教學評價。當代社會是急劇變革的社會,特別是互聯網、自媒體等,深刻地影響了當代年輕人的思維及生活方式。當代高職高專學生多是90后、00后,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等與70后、80后有較大差異,給高職高專思政課實踐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高職高專院校應積極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不斷創新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和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蔣玉娟.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模式研究——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學理論,2015(05):177-178.
[2]劉珍杰,等.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調查分析[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1):1-4.
[3]侯勇,紀維維.新媒體視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困境[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02):37-42.
作者:傅娟 單位: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
- 下一篇:法律移植對民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