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微課程物理自主學習研究

時間:2022-03-17 09:09:17

導語:多樣化微課程物理自主學習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樣化微課程物理自主學習研究

摘要:微課程與任務單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應在分析微課程任務單教學法后,對任務單進行多樣化改進,增強任務單對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知識的指導作用,以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物理教學;微課程;任務單;多樣化;自主學習

微課程任務單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工具,能夠幫助學生將微視頻中的“小問題”“小知識”串聯起來,指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但是,受備課時間和教學思維的影響,物理微課程的任務單并沒有進行多樣化設計,僅能夠滿足學生課前預習的需求,使得其實用價值比較低。

一、微課程任務單多樣化設計原則

1.學習階段不同,任務單的具體板塊不同。一般而言,微課程針對物理教材中的一個或幾個具體知識點展開理論、公式、實例、應用等內容的講解,并分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收獲總結三部分制作自主學習任務單。這類任務單缺乏層次性和新穎性,往往只使用一次。根據不同學習階段制作不同任務單的設想,將自主學習任務分為“課前預習”“課上思考”“課下總結”三部分。課程開始前,任務單的內容為物理課程基礎知識了解,學習物理概念和定義;課上學習時,任務單的內容為物理實驗、生活現象、綜合案例;課程結束后,任務單的內容為各物理概念之間的聯系、復雜物理問題求解中知識的運用。2.學習深度的不同,任務單的風格不同。傳統微課程任務單以文字為主,通過羅列多個探究性問題呈現物理知識點。此類任務單往往會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畏難情緒,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根據學習深度的不同,任務單的設計風格也應有所差別。在自主預習階段,任務單應語言風格幽默,問題貼近現實,吸引學生興趣;在微課程學習階段,任務單應由淺及深,與學生已知相關聯,使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在課程結束后,任務單應側重對知識點的總結、邏輯關系的說明以及知識運用要點,幫助學生完成“疑惑→學習→運用”幾個重要階段的學習任務。3.教材開發程度的不同,任務單的目標不同。微課程對物理知識、物理問題的講解和研討是對物理教材知識的二次開發,是以教學任務為主線的教學設計,教材內容開發程度的不同,任務單的任務目標也會不同。按照學習思維的認知習慣,在利用微課初講物理知識時,側重視覺、聽覺的感性認知,此時任務單的目標也簡單、易于達到;講解開發教材內容和思維難點時,側重思維邏輯層面的問題,任務單目標應以解決內在邏輯問題為主;指導知識復習時,側重對物理知識學習情感的培養,任務單應培養學生欣賞物理內在規律的思維美,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二、多樣化任務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施策略

1.設計預習任務單,從感性角度吸引學生興趣。預習是微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設計合理預習任務單,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壓力”時,教師可先以日常生活中的“壓變形的海綿”為例向學生直觀展示壓力效果,再提出“壓力都會使物體發生變形嗎”“不變形是否就沒有壓力”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可再舉出教材中更多的壓力實例,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壓力。課堂末尾,教師可向學生發出鼓勵和探索實踐任務,即“尋找更多有趣的壓力現象”,讓學生大開腦洞,積極地開展“壓力”抽象物理概念的學習。2.設計課程任務單,根據微課程講解完成自主探索。課程任務單是微課程學習的核心部分,決定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認知和知識的遷移應用。例如,在“壓力”教學中,教師應先明確課程學習的目標,包括壓力概念、壓力作用、壓力應用,課程學習的內容包括壓力的形成、表現形式以及壓力大小的分析,再通過力的分解、合成方法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物理模擬求解,并向學生布置獨立分解受力模型的任務。然后,教師可提出“壓力都是重力形成的嗎”這樣的探索性問題,讓學生根據受力分解練習說明理由。教師還可在課程中講解“壓力、摩擦力與重力”同時存在的力學分析模型,使學生對壓力的應用有明確認知,并布置“三力同在”的綜合性力學問題,讓學生進行知識應用探索。3.設計開發性任務單,深化物理知識的自主理解。微課程結束后,學生對“壓力”知識點及其應用便有了一定的認知,但仍需加強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可先布置梳理壓力概念、壓力作用和壓力分析方法等核心知識的任務,串聯壓力與摩擦力、重力之間的內在關系,再布置復現物理練習冊、經典壓力考題中壓力知識運用和受力分析過程的任務,鞏固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思維。教師還可布置歸納壓力分析內在邏輯的任務,引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從思維邏輯的層面思考如何認識壓力、判斷壓力的有無以及遷移壓力知識指導實踐。由此,學生便能夠學懂“壓力”,運用“壓力”知識解決問題。

三、結語

多樣化微課程任務單將一張任務單以不同板塊內容、不同風格、不同目標分為多樣化的任務單。每張任務單都有針對性的任務,實現了“引導→學習→理解→應用”幾個階段的過渡。教師應結合教學進度和需求進行調整,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紀東旭.基于翻轉課堂的自主學習任務單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03).

[2]劉海濤.《認識壓強》翻轉課堂自主學習任務單[J].湖南中學物理,2017(09).

作者:申玉玲 單位:山東省金鄉縣化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