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配音手機軟件自主學習研究
時間:2022-09-06 03:11:15
導語:俄語配音手機軟件自主學習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配音是俄語學習者掌握俄語聽、說、讀、寫、譯的有效手段,也是了解俄羅斯國情的平臺媒介。因此,配音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也是檢測俄語水平的標準之一。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手機應用軟件拓寬了工作、娛樂和學習的渠道。設計針對不同程度用戶,提供多類別素材的俄語配音軟件將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有益于學生更高效地利用自主學習時間。
移動技術的發展減少了對學習場地的限制,增加了學習時間的彈性,讓知識的獲得更加便捷,因此手機學習軟件的種類不斷增多。多樣的學習軟件拓寬了學習的范圍,也有助于精進知識深度。在外語學習中,原音配音是習得語言,完善語音,提高聽、說、譯水平的重要手段。原音配音活動是指把外文電影中“包涵一定量詞匯和語法應用的部分節選出來,然后把影片轉換為靜音模式,讓學生把影片臺詞以配音的方式重現”[1]。配音是影像與聲音的結合,在配音過程中全面調動配音者的聽覺、視覺、記憶等腦部活動,在有限時間內復現原音,高效掌握語言技能。在聲、光、影的作用下,配音活動具有生動性、趣味性的特點,更易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激發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愿,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移動技術適合呈現和記錄原音配音,也便于學習者隨時完成配音練習,俄語配音手機軟件的設計與開發將滿足廣大俄語學習者的練習需求。成功的學習軟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高效活動和學習者的學習動機”[2]。俄語配音手機軟件的設計需要遵循教學與科學的原則,突出較之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發展學習者自我評價、自我組織學習的能力。
一、俄語配音手機軟件的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趣味是吸引學習者關注學習內容的第一步。配音素材多為視頻資料,其本身的情節性、動態性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為讓配音者快速代入情景,持續參與配音活動,在素材選擇、軟件功能和界面設計方面應側重趣味性。在素材選擇上,可以遵循經典與流行相結合的原則。蘇聯時期的經典影片,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辦公室的故事》《命運的捉弄》等不僅在俄羅斯國內享有盛譽,作為譯制片也為我國觀眾所熟知。其中精彩片段仍能引起俄語愛好者的共鳴。而且影片中的部分臺詞已成為俄羅斯日常生活中的固定表達。選取其中具有喜劇效果并蘊含文化背景意義的片段為配音素材,不僅能調動學習者的參與性,還能將臺詞中的文化伴隨意義傳遞給配音者。流行作品是年輕一代談論的熱門話題,中俄兩國的文化交往日益加深,俄羅斯的流行歌曲與影視作品進入中國文化市場。以電影《我是龍》為例,其不僅在我國院線放映,其中的主題曲也成為各類俄文歌曲比賽中選歌頻率較高的歌曲。此類影視片段可以作為合適的配音素材。在功能上,設置群內配音功能,實現多人同時為同一素材中不同的角色配音。合作完成作品過程中的交流、練習提高了配音者的興趣和參與度。互換角色配音可以感受同一臺詞不同呈現的可能,在互聽比較的良性競爭中增添趣味。在界面設計上,在分類明確的基礎上,可以增添俄羅斯元素,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動漫人物為界面模塊向導,提高用戶體驗的趣味性。(二)針對性。配音選材要因人而異,即根據學習者掌握俄語的不同程度安排配音素材。如果配音中生詞較多,用詞生僻,配音者會因為材料過難而放棄配音。如果配音中內容難度低于配音者水平,則容易導致配音者失去配音的樂趣,因為無法學習新的知識而停止配音活動。根據學習者的水平可以將配音素材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初級配音素材包括兒童動畫、影視作品、詩歌與歌曲。配音時間在1分鐘之內為宜,語速不宜過快,詞匯數量在10~15個。初級階段以奠定基礎為目的,素材要適合反復練習。詞匯需與教材詞匯相符,但不局限于教材詞匯,適度增加詞匯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初級選取的歌曲以兒歌為主,其中副歌重復部分可加強記憶。詩歌也以短小篇幅居多,以跟讀朗誦為目標。動畫及影視作品則以常用口語為主。中級和高級組別在初級類別的基礎上增加新聞版塊。俄羅斯人平均語速為120~150個詞/分鐘。課堂教學的授課語速通常低于俄語平均語速,因此配音是訓練學生聽力,模仿俄羅斯純正口語的有效手段。中級針對的對象以大三年級的學生為主,配音時間可為1~3分鐘。選取片段的內容和語言盡量與國情、文化知識相關。新聞以天氣預報、時事簡訊為基本題材。考慮到進入大三有個適應期,同時為大四專八做鋪墊,新聞播報內容難度應循序漸進,從詞頻較高的新聞開始,在保留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的聽力和表述水平。高級組的配音對象為大四學生及研究生,配音素材時長增加到3~5分鐘,語段篇幅也相應增加,可以放置獨白類配音。詞匯以專八詞匯為主,但不過于限制詞匯難度。新聞以訪談、現場連線、時事評論為主。在中級基礎上高級從詞匯量、詞匯難度、表述時長等方面提升挑戰度,聽力和復述能力的提高能提升翻譯能力,在實際工作和賽事中增強競爭力。(三)互動性。獨自完成配音任務在保持持續性和樂趣性方面有一定的阻力。如果能在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社交平臺分享配音成果,對個人學習滿意度、堅持監督方面都有積極意義。在社交平臺打卡是技術發展帶來的自我監督和來自他人監督的新方式。語言水平無法在短期內突擊提升,但卻會由于缺乏聯系在不長的周期內下降。只有不間斷的練習才可逐步夯實基礎,完成水平質的提升。社交平臺的分享起到執行監督的作用,能督促學習者穩步前進。同時,將完成度高的配音作品與人分享,可以增強自信心與自我評價,內化為驅動力,自覺追求更高目標。分享也可吸引到有共同愛好的人彼此交流心得經驗,日益精進配音水平,擴大參與度。當學習者從配音活動中獲益,并能定期參加配音活動以提升自身能力時,這將激勵軟件制作者不斷對軟件進行完善升級。(四)素養性。配音活動是以提高語言水平為目的的學習活動。但外語習得不能涵蓋配音活動的全部考慮因素。配音是語言訓練的方式,也是文化國情接受的媒介。語言的主要功能是進行交際,而交際成功與否不僅與詞匯語法相關,與其中承載的文化內涵也同樣密切相關。如《命運的捉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新年,在配音過程中通過影像可對俄羅斯人慶祝新年的方式形成直觀認識。此外,配音素材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是建立在其情節安排與情景設置基礎上的。因此,選取素材的思想與情感的導向性也需納入考量范圍。具有積極向上基調的電影片段,如反映二戰中為國英勇犧牲軍人的《星星》、以愛戰勝魔咒的動畫片《小紅花》、面對困境堅強自立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等在傳遞語言知識的同時,能向學生灌輸正面的價值觀念,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五)及時性。手機軟件與傳統教學材料的區別之一是可及時更新內容。動態性是手機軟件的主要特點之一。如果配音素材數量有限,學習者容易失去繼續使用軟件的動力,這會影響軟件的生存與發展,導致學習者中斷配音練習,先前的配音成果流失。不斷增添配音素材的數量,豐富配音素材的種類與內容,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是配音軟件的基本任務。這對軟件設計者和維護人員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在“每日一練”版塊,需儲備大量的配音素材,還需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增設新的版塊,如專業過級。但及時性保障了配音語料更新的速度,讓學習者的使用體驗更好。(六)實用性。操作方便,界面清晰,音質和畫質清晰是俄語配音軟件實用性的體現。易操作,能輕松找到所需語料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這能讓操作者在各零散時間快速進入練習狀態。所以界面設計要簡潔明晰,避免煩瑣和過多的功能鍵設置。配音視頻的選擇要畫面清晰,音質清楚,便于學習者模仿。還需定期根據配音內容進行分級歸類,在難度級別基礎上按照諺語、背景詞、常用語設置分類搜索,便于學習者針對具體語料內容的檢索。
二、俄語配音手機軟件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己負責,把握自己學習的過程。從廣義上說,“自主學習應是學習者能自由決定學什么、何時學、在哪學以及如何學,從而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3]。但實際的學習介于完全自主和部分自主之間,因此教師在課堂內的引導與課后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把控與設計構成了自主學習的兩個組成部分。俄語配音手機軟件的便捷與靈活性使其在課堂內外的自主學習中可以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一)課堂內自主學習中的應用。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但不意味著教師已無存在的必要”“自主學習只是對教師與學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4]。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準備前做好充分的課程設計,作為引導者而非主導者輔助學生自主達成學習目標。在俄語配音手機軟件設計完成后,2018年春季學期我們在本校大四年級40名學生中做了使用測試。測試時間為4周。教師從配音軟件中高級組分別選取新聞、國情、影視片段讓學生經過課下準備在課堂進行配音展示。測試初期40名學生中有33名完成任務,其中5人表現優秀,獲得同學和教師的一致認可。而這5位名學生從大二開始即自行查找視頻,并有意識地進行配音訓練,還參加過俄語配音類比賽,所以收效良好。19名學生能夠完成配音,但語速、表現力和語音有改善空間。其余9人反饋配音片段難度大,完成吃力。根據學生反饋,軟件設計小組對配音素材進行了調整,保留新聞片段,增加學生熟悉的影片片段數量,注重臺詞的難度與發音清晰度。調整后學生對配音片段難度大的反饋減少,配音完成度高的比例有所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增強,自信度也相應提高。主動完成配音作品的學生數量雖沒有發生急劇變化,但由5個增加到8個。課堂上對他人配音作品點評的參與度也有所提升。4周后課堂學生調查顯示,學生肯定配音對俄語學習的正面影響,認為從俄語學習初期漸進開始配音的效果會更好。支持學校繼續舉辦俄語配音比賽,給學生更多的配音展示機會。在配音軟件測試中可看出,教師在課堂自主學習中對配音軟件的使用可通過下列方式進行。教師可以利用配音軟件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找到言語訓練的興趣點,并通過不同的素材版塊和及時更新的資料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教師可用配音素材為基礎,在學生完成配音前簡要提點國情語言背景,引導學生發問,在配音語言分類中尋找類似的語用例子,以游戲或競猜的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提前布置配音任務,以2~4人為小組完成配音。自主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教師不能從學習活動中過早抽離。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不斷提高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分成規模不大的小組,同時為同一片段配音。在共同為角色配音的過程中,學生間可以互相學習,加深合作,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各小組也可自行選擇配音片段。選擇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需觀看一定數量的配音視頻,對成員的聽力進行訓練。非強制性的要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獲得一定的自我認同。成員間根據個人愛好與程度選擇配音素材易造成摩擦,為達到集體效果而協調個體間的需求差異也是一種學會合作的方式,同時也是權衡整體的實踐機會。及時評價。對學生的配音展示教師應予以及時評價,對其語音、語速、與人物口型的溫和等方面進行點評。點評要中肯,既要指出存在問題,也要肯定學生的努力,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更高的學習目標。學生也可以參與點評,點評的學生可以觀摩到其他同學的配音成果,激勵自身提高。同時,這對點評學生的專業水平也是檢驗。學生點評要圍繞配音效果本身展開,形成良性競爭。(二)課堂外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移動學習“具有便攜性、無線性、移動性、資源共享性等優勢,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傳統學習的空白……使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學習成為可能”[5]。手機俄語配音軟件對使用地點和時間沒有嚴格的要求,即使在公共場所不適宜做配音訓練,也可通過耳機收聽原文選段,默記詞匯。配音軟件的移動性為配音訓練提供了便利性,讓配音變得易于堅持。專門的配音軟件也節省了學習者查找資料、自制配音視頻的時間。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課時不能保障充足語言實踐的情況下,在課后選擇適合的語言學習工具,能很好地的完成學習目標。自主學習是學生獨立制定學習計劃的學習。制定與執行計劃是建立在自律和自愿的基礎上。軟件測試時較早開始配音活動的學生配音效果優于其他學生,顯示出自律堅持的成績。而測試進行的4周時間里,參與配音的學生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也表明了積累的重要性。配音軟件可記錄配音作品,學習者可回放作品,在回顧中發現固有問題,也可在日常累積中體會自身的進步。一定數量的作品會持續推動學習者堅持提高,使日常配音逐漸成為習慣,自然完成練習。為加強配音對俄語學習的促進效果,興趣相投的學習者或同班級的同學可以建立社交群。定期將配音作品放入社交群,既是自我監督,也是交流切磋。發現精彩的配音素材可以共享,共同進步。配音的樂趣不僅在于模仿,而且消音后還按照自己的腳本為人物發聲。重新配音是俄語水平的檢驗,是讓俄語活起來的生動媒介。重新配音考驗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小組內的重新配音交流對提升學生俄語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大有裨益。雖然是課后自主學習,教師也可布置階段性任務,檢測學習效果。自主實習的理想狀態是學生能把控學習的所有環節,但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教師適度干預可幫助學生樹立目標,適時調整總體學習路線。教師可要求學生將配音練習發給其點評,也可向學生推薦配音素材,學生完成后返給其評分。
三、結語
移動技術帶動了手機軟件的開發,為自主學習提供新的方式與工具。但俄語學習軟件在手機軟件應用市場數量較少,以配音為開發對象,按照系統學習原則設計的手機軟件還未受到重視。將移動技術與配音練習相結合的俄語配音軟件,將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在課堂內和課堂外的合理使用中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感受趣味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曹晨.英語配音在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136.
[2]МосковкинЛ.В.,ШамонинаГ.Н.Инновациивобучен-иирусскомуязыкукакиностранному.Варна:ВСУЧерноризецХрабър[M].2013г.15.
[3]郁曉華,祝智庭.基于個人學習環境的自主學習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2013(3):104.
[4]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287.
[5]劉愛軍,劉竹清,褚昭昂.移動學習的接受度與影響因素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4):104.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
- 上一篇:社區保健與康復指導護理效果探討
- 下一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