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機制研究

時間:2022-09-06 03:14:20

導語: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評價機制研究

摘要:自21世紀以來,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人們可以利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地學習、社交、娛樂和生活。正是移動技術帶來的便利性,給教育領域的變革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移動技術為核心的移動學習平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這也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不過,要想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高校就必須要建立一個用于評價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作用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學英語教學的高效性。為此,本文對移動技術支持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移動技術;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

我國教育部提出了2011年至2020年教育領域信息化發展的十年規劃,并在規劃中對信息技術的作用予以了高度肯定,同時要求各個高校必須要將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教育工作中,以此推進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發展。在2015年,我國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領域推行互聯網發展的相關行動計劃進行了制定,這也使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這一新興教育形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早在2007年,我國教育部就提出,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要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也同樣是各個高校在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從而促進了信息化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進一步融合。英語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高校越來越重視網絡教育資源的大力開發,這也使以往的英語教學模式得到了相應的改革,從而在新時代下產生了混合式教育模式。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使移動學習平臺由此應運而生,移動學習平臺是以移動技術為核心研發的,該平臺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了相應改進,從而提高了其教學成效,并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過,高校在利用移動技術來進行英語教學時,需要通過相應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以此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形成提供保障。

一、移動技術支持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可行性

在移動技術支持下,以移動技術為核心的移動學習平臺,使教育領域中廣泛分布的教育資源得以被集中起來,從而使其能夠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得到高效的應用。可以說,移動技術的支持,使高校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得可行。其可行性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方面。相比于中學生和小學生,大學生的思維要更加活躍,同時其對創新也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也使其對移動學習平臺有著更為濃厚的興趣,而移動學習平臺則是以移動技術為核心的,其自身具有大量的在線學習資源,如圖書、教材、期刊等,這樣會使大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能夠更加便捷地進行交互,同時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來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大大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使得大學生能夠更加熱愛利用移動學習平臺來對英語進行自主學習。2.移動學習平臺方面。該平臺實現了對移動技術的有效應用,而大學生在利用移動學習平臺進行英語學習時,則可借助于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來隨時隨地訪問移動學習平臺,以此獲得平臺中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大學生能夠根據興趣愛好來自由地選擇英語學習內容,從而使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采取在線閱讀、專題匯報、聽力練習等多種不同的學習形式。并且,移動學習平臺還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學生可在平臺中進行自由的交流,并將學習資料進行上傳,同時還能利用平臺來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測試。3.從教師方面。移動技術的支持,使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能夠更加專注于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移動技術在其中可發揮出強大的督促作用,同時也能幫助教師利用移動技術來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課下輔導、在線答疑等,從而使教師能夠在移動技術的支持下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二、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理論依據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認知心理學理論作為指引,只有靈活地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中的相關理論,才能更加高效地促進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教師需要對大學生在學習時所具有的心智行為予以關注,通過認知心理學中提到的發現學習理論以及信息加工理論,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科學的論證。在信息加工理論中強調,學習者在對信息進行吸收、加工與處理所產生的一系列過程便是學習過程,而在發現學習理論中則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發現與探索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和問題,無論是信息加工理論,還是發現學習理論經,其都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進行了強調。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則主要是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內心活動進行關注,該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行為都需要其自身進行決定,如確定學習目標、確立學習內容、制定學習計劃等。由此可見,該理論同樣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作為主體,側重于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三、移動技術支持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研究

1.融入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大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學習目標進行確定,并制定出相應的學習計劃,明確自己在自主學習中需要采取的學習方式,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使自己能夠靈活運用和發展自身的學習技能。在移動技術支持下,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利用移動學習平臺來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這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高校在構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時,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入手:一方面,教師需要利用移動學習平臺來對相應的研討小組進行設置,然后組織班級中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共同加入到小組研討當中,教師需要將音頻、視頻、圖書等英語學習資料上傳至研討小組中,并鼓勵學生對這些優質的學習資源進行分享,同時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中的相關話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角色進行正確定位,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起到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教學研究。在形成性評價機制中,教師應充分考慮不同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建立與自身相符的學習目標及計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進而使自主學習意識培養能夠有效融入到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當中。最后,在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中,還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將移動學習平臺中廣泛分布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起來,而教師則需對自身的教學角色進行轉變,通過多種措施,使學生在利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時能夠充分感受到自主學習所帶來的樂趣,進而使其在自主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2.營造良好的交互學習環境。在移動技術的支持下,高校在構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時,還要努力營造良好的交互學習環境,借助于移動互聯網的強大優勢,對英語學習資源進行高度整合,使大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夠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進行聽、說、讀、寫、譯,在移動學習平臺中,可為學生在自主學習英語過程中提供海量的學習資源,此外學生還可通過移動學習平臺來搜索自己所需的學習資源,進而使學習資源得到了全面共享。移動學習平臺還支持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進行小組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可組織學生建立對應的學習小組,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安排階段性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小組中能夠獲得其他成員所共享的學習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共同協作的學習方式來使學習目標得以有效達成。3.改變評價方法與內容。移動技術支持背景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的構建,需要明確科學的評價方法及測評內容。在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中,不應僅僅采用終結性評價,還要確保終結性評價能夠與過程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形成性評價更具針對性。高校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并將學生在英語自主學習中的學習進度、發言討論、單元檢測成績、作業提交情況、時間長度等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測評內容,在評價過程中需要側重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客觀性評價,同時還要豐富評價主體,確立學習評價目的,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能力培養作為評價目標。在評價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時,還要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對其能力變化予以高度關注。最后,教師評價只是教學評價中的一部分,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要通過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等方式,以此確保教學評價成果的客觀性,使教學評價成果客觀、真實地反映出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移動技術的支持下,移動學習平臺使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得到了高效整合,這也使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便捷地進行交流與資源共享,從而極大促進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下,高校需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作用機制的建立,使移動技術能夠真正應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當中,而教師則需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定位,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中的核心,以移動技術為依托,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新方法、新模式進行不斷探索。學生則需在移動技術的支持下,通過移動學習平臺來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快速更新,以此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楠,任志祎,張美.基于移動技術的大學英語聽說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5,25(3).

[2]江秀娟,熊書,孫厚良.移動教學平臺在生物化學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8,47(10).

[3]張曉丹.基于移動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教育生態系統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0(5).

[4]畢鵬暉.即時形成性評估融入微移動外語學習的模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5).

作者:肖江蘺 單位: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