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法對醫(yī)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
時間:2022-12-09 10:04:06
導語:PBL教學法對醫(yī)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對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方法以中國醫(y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學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0人,對照組30人。實驗組采用PBL教學法,對照組采用講授法,兩組由相同的教師授課。課后,應用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對學生進行調查,比較兩組課外自學時間和期末考試成績。結果實驗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得分、課外自學時間和期末考試成績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PBL教學法的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性評價
由于醫(yī)學知識日新月異,每一名醫(yī)生都需要進行終身學習,以保證醫(yī)療質量[1]。而醫(yī)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暫,因此,必須培養(yǎng)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確保其畢業(yè)后可以進行終身學習[2]。目前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廣泛采用的講授法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3]。因此,探索并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勢在必行。近年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被廣泛應用,在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表現不俗[4]。本研究擬在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以培養(yǎng)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中國醫(y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四年級6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4人,女生36人。將學生按學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1.2方法。1.2.1課程設計。中國醫(yī)科大學全科醫(yī)學概論必修課面向大學四年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開設,包括理論課20學時,課間實習4學時。理論課的前12學時介紹全科醫(yī)學基本理論,其余8學時講授全科醫(yī)學臨床實踐知識(包括“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全科醫(yī)學處理”和“老年人的全科醫(yī)學照顧”,各占4學時)。對照組理論課的20學時均采用傳統(tǒng)講授法;實驗組的前12學時采用講授法,后8學時采用PBL教學法。實驗組和對照組由相同教師授課,采用相同的教材[5]。實驗組和對照組課間實習內容和形式相同[6]。1.2.2PBL教學過程。PBL教學前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動員,使其了解PBL教學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及意義。課前將實驗組的30名學生按照學號分成兩個小組,每組由學生自行推選一名主持人。PBL教學涉及兩個教學內容,各占4學時,分兩次課進行。第一次課,首先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然后主持人組織學生圍繞教學病例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尋找答案。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家課下通過討論、查閱文獻等方式尋找答案。第二次課上,學生匯報課下自學成果,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課后每個學生要獨立完成一份總結報告。1.2.3教學評價。(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采用王小丹等研制的醫(y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7],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包括兩個一級指標(自我動機信念、客觀行為)、6個二級指標(自我動機、學習信念、制定學習目標及計劃、自我監(jiān)測與調節(jié)、信息處理和交流合作)和30個三級指標。該量表經過25名專家進行兩輪德爾菲法咨詢,并通過5所國內醫(yī)科大學約3000醫(yī)學本科生的測試。(2)學生課下自學時間。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課前預習時間和課后復習時間。(3)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包括筆試成績(70分)和操作考核成績(30分)兩部分。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樣本均數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
2結果
兩組學生的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顯著性(t=0.077、P=0.939),男女比例均為2∶3。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00%。2.1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與對照組學生相比,實驗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總分以及一級指標中的客觀行為與二級指標中的學習信念、自我監(jiān)測與調節(jié)、信息處理、交流合作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2.2兩組學生課外自學時間比較實驗組課前預習時間、課后復習時間和課外自學總時間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見表2)。
3討論
3.1有助于強化學生學習信念。學習信念強的學生自律性較強,課前能夠主動預習,學習時注意力高度集中。PBL教學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教科書和教學案例,教師課上以案例和激烈的討論,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后以撰寫總結形式督促學生復習。本研究結果顯示,PBL教學能強化學生學習信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2能促進學生形成的自主學習客觀行為。自我監(jiān)測與調節(jié)、信息處理和交流合作是重要的自主學習客觀行為[7]。自我監(jiān)測與調節(jié)能力主要體現在理解、歸納、分析等深度學習方面,而不是死記硬背地學習。PBL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案例,幫助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且整合學過的多學科知識,構建基于實踐的網格化知識體系。信息處理能力指的是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快速獲得問題解決方式的能力。PBL教學中,教師不給正確答案,學生自己通過教材、網絡尋找答案,有利于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培養(yǎng)[8]。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通過與他人合作獲得問題解決方法。PBL教學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式學習,有助于交流合作能力培養(yǎng)。3.3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師資和場地等原因,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可能會影響統(tǒng)計學結果。此外,本研究評價的是短期效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是否能夠長期保持尚不得而知。因此,今后還需要開展大樣本量、中長期的效果評價。
4結語
綜上所述,PBL教學法的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推廣。
作者:劉冰 齊殿君 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 上一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作用
- 下一篇:高校美術教育立德樹人實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