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

時間:2022-08-31 10:35:42

導語: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

〔摘要〕石油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在為國民經濟不斷輸送新鮮血液的同時,亦產生大量的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因此,加強對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督刻不容緩。本文從企業、政府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的引導等角度總結歸納了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并就其對企業自身和整個社會的影響展開討論,從不同的成因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

一、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概述

1.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作為傳統會計的延伸,環境財務信息是按傳統財務信息分類為資產、負債、權益類信息,這些信息與環境有著直接聯系。除了環境財務信息之外,石油行業上市公司在一段生產運營期間內對環境造成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屬于環境績效信息。具體的數據類型主要是有重大化學品泄漏次數、污泥綜合回收利用量、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變化率等。2.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一是補充報告。是將傳統財務報告中已包含的會計要素中補充加入與環境有關的會計要素的一種形式。具體包括:將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分別補充列示到資產負債表下的資產要素和負債要素中;將環境收入和環境支出補充加入到利潤表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項目中;而其他一些定性信息如企業的環保宗旨、執行的環保政策等一般寫進招股說明書、董事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中。二是獨立報告。與環境有關的信息僅是社會責任報告中的其中一部分,在石油行業中尚未有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單獨進行詳盡的披露。但相對于采取補充報告的形式,使用獨立報告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包含更多的定性、定量信息供信息使用者參考。

二、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少數企業愿意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據證監會的統計,截至2016年,已有98%的石油行業上市企業進行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但事實上,多數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權,一般只會披露環保成本、環保投入、環保政策、環保成效這四個方面中的一部分,披露的內容也相當有限。上市石油公司沒有重視環保工作的建設,而且我國政府也尚未頒布強而有力的法律法規規范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2.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規范。中國產業研究院的《2016年石油行業A股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中,排名前三的企業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上海石化,均主要通過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而排名靠后的企業,如廣聚能源、廣匯能源、龍宇燃油等企業則會通過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年報或者其他形式進行披露,載體的選擇有所不同。此外,由于石油行業上市公司在披露環境會計方面的信息時沒有法律法規對格式作明確的要求,因此企業在選擇數據標準時也基本上是自行決斷,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規范。3.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缺少數據支撐。從目前各企業的各類報告看,企業披露的環境財務信息較為單一片面。如2016年中石化在財務報告附注中的“或有事項”部分披露了污染物清理費用(約人民幣63.58億元);“應交稅費”部分披露了礦產資源補償費;“稅金及附加”部分披露了資源稅;“財務費用”部分披露了油氣資產棄置的拆除義務的費用,這些會計信息都屬于環境負債和環境成本,中石化并沒有同時披露環境資產和環境收益這兩類的信息。而泰山石油、岳陽興長這兩家企業的財務報告附注中,甚至沒有任何定量或定性的環境財務信息。

三、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1.少數企業意識到保護環境資源的重要性。當前,仍然有很多上市石油公司沒有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給予足夠的重視,很多管理層人員并沒有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帶入到實務工作中。對管理層而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潤最大化,效益最大化?,F階段,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尚不統一、規則制定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較難保證可比性、真實性。而專注于提升營業利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符合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只要達到國家所要求的最低環境標準,便沒有必要花額外的成本整治環境污染。2.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我國與會計信息披露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由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以及由證監會頒發的相關文件構成。從2008年頒發的《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到最近2017年由證監會頒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企業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內容準則》,始終只對重點排污單位在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以及超標排放情況等信息作了強制披露要求。在一份環境信息報告中具體應該披露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又應該如何確認和計量,這些法律法規尚未形成一個系統的披露方法,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3.缺少相關會計準則的引導。當前,我國還沒有將明確的環境會計要素融入到現有的會計準則中。在獨立環境報告的編制上,尚缺少一個統一的標準加以規范。如“企業承擔的礦區廢棄處置義務,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中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應當將該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并相應增加相關設施的賬面價值;不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在廢棄時發生的拆卸、搬移、場地清理等支出,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敝挥薪⑵鹨惶淄暾目梢苑从抄h境會計信息的會計準則,才能使石油行業上市公司合理地計量統計自身在環境方面的表現,并且將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四、完善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1.提升企業自身環保意識。履行環境保護義務不僅是管理層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員工齊心協力,貫徹執行環保工作。因此,石油行業上市公司應當在企業內部做好宣傳活動的組織工作,如定期舉行環境保護講座,舉辦環境保護知識競賽,評選環境保護標兵等,將環保意識深深植入每一位員工心中。要想企業能夠更主動積極地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離不開良好的環保文化這類軟實力的支撐。2.不斷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規。環境部、財政部、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和機構應在上市石油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方式、內容等方面上構成一個親密無間的整體,通力合作,出臺指導性強、要求明確、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要求和上市石油企業的實際情況的法律規范,使上市石油企業與環境有關的信息得到全面真實反映的同時,政府和公眾等利益相關者可以更為有效地監督上市石油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而政府應對違反有關環境法律、沒有按要求合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上市石油企業在給予行政處罰的同時,對有困難的企業加以指導,幫助其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使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真實有效的貫徹。3.發展培養環境審計等專業人才。企業本身是趨利的。也就是說,即使在比較完備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的引導下,仍然存在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提供虛假環境會計信息的可能性。因此,發展和培養專業環境審計人才對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有效鑒證顯得至關重要。如可以考慮由國家審計署和環境保護部門聯合選取符合環境審計條件要求以及對環境保護抱有濃厚興趣的審計人員或相關專業人才,組成專業并相對獨立的環境會計信息審計部門,在專業的環境會計信息審計部門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下,進一步推動石油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

作者:吳夢婕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