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理念及林業生態保護對策

時間:2022-01-11 15:09:38

導語:綠色發展理念及林業生態保護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發展理念及林業生態保護對策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風向標。林業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林業的生態環境保護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國林業經濟盡管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相比于其它行業,仍處于長期被忽視的地位。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林業經濟要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實現綠色低碳可循環的發展模式。在向林業經濟發展要效益的同時要兼顧生態環境保護。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林業經濟發展的科學認知和有效管護,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林業經濟;生態意識;可持續發展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綠色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綠色發展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化。隨著環境公害問題在全球的擴散和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逐漸意識到經濟、社會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何一方的失衡都會引起整體的災難。綠色發展作為一種全球性的生態文化共識在世界各國的環境保護實踐中不斷被反思和完善。首先,大量經典性綠色著作的出版引發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思考,并逐漸從“發展極限論”過渡到“永續發展論”。其次,綠色發展觀充分考慮了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生存問題,把對環境保護的考量融入到既存的發展戰略中,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避免陷入到先發展后治理的窠臼中。最后,“技術樂觀主義”的提出使人們相信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綠色能源的開發能夠足以保障人類的永續發展,不會陷入增長的極限中。可見,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容性,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一方面經濟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也具有經濟效益,良好的生態環境會吸引大量資金和技術,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良好的經濟發展也會促進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從而帶來人與環境之間矛盾的解決。環境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經濟發展不充分引起的,發展的問題終歸要由發展來解決。我國目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只滿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美好生活當然包括對生存環境的高質量要求,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成為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標志。綠色發展就是要通過綠色技術革新實現綠色發展之路。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代表著人們的愿望。綠色發展理念是對“生態現代化”的踐行,它帶來了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全新體驗,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階段,它必將開啟人類嶄新的文明時代。

二、林業生態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科技興林政策的實施,生態保護理念不斷深入,我國林業生態保護取得了巨大成績。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林業資源存有量進一步增加。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林業生態保護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林業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基礎設施不完善是林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部分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如水、電、通迅、管護所站及其他設施陳舊老化,公路的養護是國有林場的第一大難題,嚴重影響林場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二是護林愛林的生態意識有待加強。生態意識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基層群眾中開展的森林資源保護宣傳活動還不夠多,森林資源保護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三是林業經營模式落后,科技含量偏低。分林業部門在經營方式上還有待提高,在林業科學技術研究上存在結構單一,研發力度不夠。四是資金投入不足。林業生態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繁雜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但在實際工作中,林業投入有限,國有林業自身造血功能有待提升。[5]

三、林業生態保護的對策及建議

(一)大力扶持林場基礎設施建設

要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全面推進,解決林業發展困境。建議將一些基礎公共設施轉移到各級政府相關發展規劃中,減輕國有林場的負擔。[6]國家要制定相應的政策,促進國有林場的改革改制。要加大對關系民生的工程建設、林場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改善和提高林業職工的生活條件。加大對職工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對貧困林場的精準扶持力度。要加大對國有林場的項目支持,通過資助發展各種種植業、養殖業、森業旅游業和加工業,使林業經濟在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擴大了就業,增加了收入,實現了國有林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端正造林愛林護林營林思想

林業生態保護是一項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的重要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生態保護意識迫在眉睫。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向全社會宣傳林業生態的重要作用和林業發展現狀,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同時要加強對破壞林業生態的懲治力度,打造良好的法律法規執行環境,有利于林業生態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林業部門也要依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管護措施,對推動林業發展的有功個人進行獎勵,對嚴重影響林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培養植樹造林的良好習慣,對營林和造林工作進行科學規劃。營林工作是林業建設的重點,只有把營林工作做好才能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進行植樹造林,樹立自力更生,充分調動當地群眾營樹造林的良好風氣,穩定開展營樹造林工作。

(三)引入技術和人才,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林業的發展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支持,應進一步加大對林業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力度,實施科技興林戰略。眾所周知,科研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支撐不足將會對技術研發造成很大阻礙。政府部門應在林業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引導企業對林業建設的投資,推動林業的發展。林業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加強科研投入,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7]。林業技術創新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要擴大專業總量,優化人才結構。要有效整合隊伍力量,對重點領域組建科研團隊。編制人才發展規劃,完善專業的人才建設機制,要作好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要用好人用對人,使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其才能和作用。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林業生態系統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林業產業結構,實行多樣化發展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排除守舊思想,樹立科學的發展理念。林業發展不能“等”、“靠”、“要”,而是要積極推動供給側改革,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要查找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破除林業發展中突出的體制性障礙,增強發展潛力。要認真領會國家有關林業發展的方針和政策,有的放矢,緊緊抓住林業發展的機遇,爭取國家財政的支持。要提高林業建設的水平,合理配置林業結構,保證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在林業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特色,因地制宜,加強地方特色林業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林業產業中生態系統的循環作用,盡可能減小原始能源和自然資源的耗用。要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助力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者:趙金鳳 單位: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