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土壤土質合理施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1 10:46:00
導語:根據土壤土質合理施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土壤酸堿性施肥關系
土壤與肥料各具酸堿性,在酸性土壤上選用堿性肥料,在堿性土壤上選用酸性肥料,是減少肥料養分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效的合理施肥。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民朋友對土壤和肥料的酸堿性知之甚少,因而,他們在施肥中往往出現失誤,結果是肥料用了,但增產效果不顯著,甚至還適得其反。
土壤之所以有酸堿性,是因為在土壤中存在少量的氫離子和氫氧離子。當氫離子的濃度大于氫氧離子的濃度時,土壤呈酸性;反之呈堿性;兩者相等時則為中性。土壤酸堿性的強弱,叫做酸堿度,通常用pH值來表示,pH等于7為中性,小于7為酸性,大于7為堿性。土壤的pH值一般在8至10的范圍內。土壤的酸堿性是可以判斷的:一是看土色。紅壤因成土母質不同,酸性強弱不同,一般紅壤pH值為4.5~6.0,黃壤酸性較大,一般pH值為4.0~5.5。二是看水質。長期引灌石灰巖溶洞水,土壤多為堿性。三是看石頭。在黃沙巖、粉沙巖、板頁巖等地區的田土及山地的土壤多是酸性;在石灰巖和鈣質紫色土地區的田地和山地多是微堿性。四是看植物。凡是田土附近坡地和山林中,長有栲稠、苦櫧、毛栗等耐酸性植物,說明土壤酸性很強;凡是長有南天竺、柏木、棕櫚等植物表明土壤帶堿性。
與土壤一樣,肥料,特別是化肥,也有酸堿性之分。化肥的酸堿性可分為化學酸堿性和生理酸堿性兩種。化學酸堿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現的酸堿性。硫酸銨、硝酸銨、過磷酸鈣等,溶于水中呈現酸性或弱酸性,稱為化學酸性肥料;氨水、碳酸鉀等,溶于水中呈現堿性或弱堿性,稱為化學堿性肥料;碳酸氫銨、硫酸鉀、硝酸鈣等,溶于水中呈現中性或接近中性,稱為化學中性肥料。
生理酸堿性,就是把肥料施入土壤,經過植物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現的酸堿性。根據肥料施入后土壤中呈現的酸堿性不同,可將肥料劃分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堿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硫酸銨是一種常用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為銨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雖然這兩種離子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銨離子量遠遠大于硫酸根,因而大部分硫酸根遺留在土壤中。在植物吸收銨離子的同時,又釋放出氫離子,使土壤呈酸性,稱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鈉、硝酸銨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經植物的吸收作用,土壤呈現堿性,因而稱為生理堿性肥料。碳銨、硝酸銨、尿素等,施入土壤經植物吸收作用后,土壤呈現中性或接近中性,稱為生理中性肥料。公務員之家
農林花卉等植物在施肥時,要根據土壤的酸堿性,植物對酸堿的敏感性及水澆條件,確定選擇施入化肥的種類,以提高肥效。中性土壤一般不擇肥料,只要講究施肥技術就能較好地發揮肥料的效果。但是過酸或過堿的土壤不擇肥料不僅不利于作物長,而且會迫使土壤溶液中大多數營養元素的有效性降低,保肥供肥性變差。為了發揮肥料的經濟效益,在堿性土壤上,必須選用化學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在酸性土壤上應選用化學堿性或生理堿性肥料。其作用是通過肥料的酸堿性去中和、調節土壤的酸堿性,使其逐漸向中性方向轉化,以提高肥料養分的可溶性、可給性和有效性。
- 上一篇:艾滋病日宣傳活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文化資源共享十一五綜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