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共享十一五綜述論文

時間:2022-12-01 10:49:00

導語:文化資源共享十一五綜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資源共享十一五綜述論文

[論文關鍵詞]共享工程貴州省中心;十一五;綜述

[論文摘要]概述了貴州省共享工程的實施建設情況、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文化建設標志性工程,是一項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新工程,是國家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二號工程,是“十一五”期間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工程。它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將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整合,通過互聯網、衛星、光盤等方式,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

1基本情況

2002年共享工程開展試點工作以來,貴州爭取到了當年國家的兩個基層試點單位名額,在貴陽市圖書館和遵義市圖書館開展試點工作;;2006年5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貴州省分中心經省人事廳、省編委辦批準在貴州省圖書館正式成立,批準中心編制為12人,在省文化共享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省圖書館的領導下專門負責貴州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目前有工作人員9人,省中心工作運轉正常,貴州數字文化網已建成開通并對外提供優秀數字文化信息服務,網站點擊率已經達到33萬余次。省中心自成立以來,接收國家中心下發光盤12533張,刻錄了中國農業知識倉庫、農村醫藥科普知識庫、農廣天地、共享美好夏日系列電影、貴州民族戲曲、少數民族舞蹈等2000余種83000余張光盤發放到各基層點為群眾服務。目前,省中心文化信息資源總量已達30TB,每月平均刻錄光盤5000張發往各級支中心?!笆晃濉逼陂g,省中心完成資源建設總量近2.STB,2009年上交國家中心(侗族大歌》、《玉屏蕭笛》、《蠟染》、《八音坐唱》等5個多媒體資源庫和1個高清專題片;另外有3個視頻資源庫已經完成,即將上交國家中心。2009年底,省中心又派人前往黔西南、黔東南等地,完成了10個多媒體庫和10個文化專題片的資源收集、拍攝工作,將于2010年上半年制作完成。

省中心定期向國家中心和貴州共享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報送工作簡報,現已連續出版23期。共享工程的實施迅速扭轉貴州貧困地區的信息匾乏和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將產生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2領導重視.抓組織建設

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文化共享工程建設,充分認識到文化共享工程對豐富貴州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的精神生活,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縮小城鄉之間文化發展的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委副書記王富玉、省委常委、貴陽市市委書記李軍等就文化共享工程試點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省政府、省文化廳一定要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實。原副省長吳嘉甫親自主持召開相關會議,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全省各地區文化局長、建設縣分管縣長認真抓好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在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建設中,為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中心和服務網點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具體負責機構,形成了“分級指導、上下聯動、各自開展服務、資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有力推動了縣級支中心建設工作的開展。

3基層點建設

2004年中央文明辦、文化部在貴州資助建設了10個基層點;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黔東南州圖書館、貴陽市白云區圖書館積極爭取當地資金建立了3個基層點;2005年貴州省文化廳利用基層文化建設資金建立了25個點;2005年年底,在國家文化部和文化共享工程國家管理中心的資助下,一改過去的分布式零散建點,首次在全國開展集中連片式建設基層服務點,我省遵義市的1}''''}個縣市、遵義縣的34個鄉鎮,都勻市的22個鄉鎮和威寧縣的8個鄉鎮都建立了基層服務點。2008年3月,在鳳岡、媚潭等遵義市7個縣的114個鄉鎮建設了鄉鎮基層服務點,并完成了習水、銅仁等23個縣級支中心的建設,同時與遠程教育合作,完成全省18369個村級基層服務點共建任務。截止目前為止,已完成中央財政和省文化部門支持的各級文化共享工程點400余個,其中省中心1個,市級分中心2個,縣支中心63個,有電子閱覽室的鄉鎮基層服務點20個,有電子閱覽室的社區基層服務點10個、單機版鄉鎮基層點302個和自建村級基層服務點61個。省中心按照國家中心的要求,為各縣級支中心配置了服務器、磁盤陣列、計算機、網絡交換機、防火墻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等硬軟件。2009年我省共建設30個縣級支中心,經過驗收,各縣級支中心運轉情況正常。2006年至今,我省共建成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63個,目前這63個縣級支中心均運轉正常。廳領導與30個項目建設縣簽訂項目責任書。并做好項目建設協調準備工作。同時,省中心和各地遠教辦密切協作,共建合作,擴大了基層陣地和服務規模。2009年10月,財政部下達了我省408個鄉鎮基層點建設項目,由于經費下達較晚,目前省中心正著手制訂全省鄉鎮基層服務點設備配置方案和公開招標方案,擬于2010年春節前后配送安裝完畢。

4利用現有設施積極開展信息化服務

省中心建成已來,開展了內容豐富的服務活動,如每年春節的“共享工程新春服務行”活動,“迎國慶”系列服務活動,“共享工程長征行”活動,“文化共享奧運行”活動,愛國主義電影放映活動,文化共享工程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軍營、進監獄“五進”活動。省中心印發各種宣傳小冊子2000余份,宣傳共享工程,服務各界群眾。在貴州省兩會期間,利用共享工程設備為兩會報道提供服務。舉辦了“”大型圖片展,在建國60周年華誕之際,還聯合遵義市支中心、黔東南支中心、畢節地區支中心、黔南州支中心舉行了文藝演出、科技服務、衛生服務等大型慶?;顒?,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15日,省中心首次利用網絡平臺為我省舉辦的“貴州侗族大歌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慶典活動”進行網絡直播,為貴州省第四次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進行網絡直播。同時組織全省基層點收看,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受到社會一致好評。

已建成的各級支中心在省中心的指導下,正在積極利用現有的設施設備開展信息化服務,截至目前,各級支中心基層服務點利用電子閱覽室服務群眾達200多萬人次,參加共享工程服務活動的群眾達到100萬人次以上,近2萬個基層服務點正通過利用省中心發放的各種信息資源為服務廣大農村群眾。同時,在省中心指導下,還開展了各種特色化服務,如遵義縣三渡鎮基層服務點為了方便群眾,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大工程宣傳力度,在工作中不斷探尋新的服務方式。推行了“便民服務卡”,并廣泛發放到基層群眾手中,目前,已發放千余張。便民卡的正面印有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聯系人和電話,以及文化共享工程的專用標識,卡的背面印有“傳播中華文化,共享人類資源”,以及免費為群眾提供的服務范圍: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村酒席電影放映、節日慶典活動放映等。推行這樣的服務,主要是針對基層實際,充分發揮文化共享工程的資源優勢,免費向農民群眾提供服務。

為了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為廣大群眾服務,威寧縣支中心電影放映服務隊分別于去年1月20日、2月14日、3月1日在縣君怡廣場、縣圖書館、威寧師范等場地為城區群眾放映電影。為開展好此次活動,威寧縣支中心精心選擇了《刑場上的婚禮》、《野火春風斗古城》、《戰洪圖》、《南海風云》、《平原作戰》、《山村會計》等6部觀賞性強、教育作用大的國產優秀影片進行放映,累計4001)余人次群眾觀看了電影。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多年不見的露天電影廣場文化活動深受大家的歡迎。

遵義市支中心和小太陽兒童美術學校聯合舉辦“迎奧運、慶六一”兒童現場繪畫比賽。孩子們根據自己對奧運的理解,發揮著自己的奇思妙想,活潑形象的奧運福娃,熱鬧的運動場面,歡樂的節日氛圍等等,表達了孩子們對北京奧運的期盼和祝愿,又體現了喜迎“六一”的美好心情。比賽結束后,圖書館工作人員為孩子們播放了從共享工程資源庫中精心挑選的動畫片《奧運福娃漫游記》,精彩的動畫片讓孩子們對奧運有了進一步了解。

為了向災區盡自己的綿薄之力,2008年5月17日晚8時,桐梓縣支中心在政府廣場開展了大型“情系地震災區·播灑人間真愛義演義賣活動”?;顒又校╄骺h支中心充分發揮“共享工程”設備、資源、技術優勢,制作了全部娠災視頻宣傳片、背景音樂、背景圖片及背景幻燈片共8部,在播出上,“共享工程”桐梓縣支中心聯合電影2131工程,利用超大數字電影銀幕,采用雙銀幕同時播放相同內容的方式,彌補了政府廣場不能容納上萬人同時觀看的不足,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協調電信部門,將寬帶接到活動現場,通過網絡和電視同步,讓參加活動的人群通過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等隨時了解災區最新情況。鳳岡、泥潭等支中心也通過共享工程設備向群眾播報。

遵義縣支中心充分發揮電子閱覽室的優勢,豐富少兒生活,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走進圖書館,遠離網吧”,積極引導青少年兒童正確使用網絡,在電子閱覽室利用節假日開展各種有獎知識問答活動。

2009年2月3日,在天寒地凍的情形下,遵義縣三合鎮基層點工作人員心系敬老院,冒著嚴寒專程來到鎮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了尊老愛老的一片真誠,為了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播放老電影《地道戰》與《地雷戰》等,讓老同志重溫戰斗的光輝歲月。2月5日,大范圍雪凝天氣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面對嚴峻的自然災害,為了共建和諧新農村,他們又冒著嚴寒來到長青村,為村民播放了《沼氣池的修建和使用》等農業科技節目,很受群眾的喜愛。

服務茶葉企業,助推地方經濟,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媚潭縣支中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泥潭縣支中心獲知陸圣康源全國商嘉賓將來循潭考察的消息后,特意從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視頻資源庫中,精心挑選出專題片《茶文化與茶保健》,于10月25日中午前往該公司進行宣傳播放。清晰的影像,詳細的講解,配以優美的音樂,讓與會嘉賓們在輕松愉快中對茶多酚的作用及市場前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深受歡迎和好評。

另外各支中心積極采用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手段,通過移動硬盤服務、光盤服務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資源源源不斷地傳送到社區、學校、集鎮、村落、軍營等,向群眾傳輸文化信息資源,播放新舊電影860余場,播放農村實用技術講座1100場,活躍了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極大的支持了貴州的新農村建設。各鄉鎮基層服務點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將各類信息資源傳播到千家萬戶。一是張貼海報,向群眾公布播放節目預告時間表。二是利用節假日、趕集、婚喪嫁娶、民族節日等有利時機,印發群眾所需的科技資料,播放農業科技視頻等資源。三是不定期組織廣大群眾開展農技培訓活動,讓老百姓從活動中學到更多致富本領,有力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各基層服務點還組織當地外出務工人員利用共享工程資源有關法律、法規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了務工技能和自身保護意識,極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促進了農村產業節后調整,切實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真正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公務員之家

5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宣傳力度,讓文化共享光芒閃耀在多彩貴州

5.1開展人員培訓,加強隊伍建設

我省各級中心通過引進人才和學習培訓等方式加強文化共享工程隊伍建設。十一五期間,省中心通過辦培訓班、遠程指導等方式培訓各級支中心和基層點人員,共舉辦21期培訓班,培訓人員60000余人次。通過培訓,有效提高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隊伍的素質和服務能力。同時還利用遠程網絡和電話指導等方式培訓各級工作人員指導工作。為基層開展好服務打下了人才基礎。現已形成一支600多人的專兼職文化共享工程技術人員隊伍。省中心累計通過電話、網絡和到達現場解決了衛星設備無法接收,服務器、投影機、移動播放器故障等問題1727次。

5.2加大宣傳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我省各級中心在每年的“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和“全民讀書月”活動以及節假日期間,采取組織材料街頭宣傳和舉辦講座等方式大力宜傳“文化共享工程”實施的意義和作用;通過舉辦文化信息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軍營等活動來擴大共享工程的社會影響,共享工程越來越受到基層群眾的歡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既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樣式的文化需求,使文化共享工程更加深人人心,省中心還抓住召開“共享工程”經驗交流會、開展“共享資源長征行”、“共享工程奧運行”等活動,積極與媒體配合,努力擴大“文化共享工程”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中國文化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貴州商報》、《貴陽晚報》、《遵義日報》,中央電視臺、貴州電視臺、遵義電視臺等各種媒體都曾對貴州的“共享工程”工作都做過宣傳報道。國家中心工作簡報報道我省共享工程簡報十六篇。2009年,我省共享工程榮獲在由中國文化報社、文化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管理中心組織的全國文化共享工程“好新聞”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組織獎,涓潭縣支中心工作人員陳桂萍同志榮獲個人一等獎,我省桐梓縣專門為“文化共享工程”制作了一分鐘的公益廣告片在縣電視臺滾動播出,循潭縣制作了“文化共享走進茶鄉”專題片等對文化共享工程進行宣傳報道。

6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006年,省中心獲得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國家中心年度設備安裝工作二等獎。

2008年,省中心獲得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訓工作二等獎。

2009年,省中心獲得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訓工作二等獎。

2009年10月,省中心精心組織,選拔和培訓人員,作了充分準備,參加了由全國34個省中心代表對參加的“文化共享杯—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知識與技能網絡直播競賽”,貴州省中心代表隊比出水平,脫穎而出,一舉闖人決賽,取得了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我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總的來看,工程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各地區發展還很不平衡,工程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具體反映為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重視不夠;經費投人不足,貧困地區配套資金不到位,基層服務運行維護經費缺乏保障;操作人員不能穩定,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運行機制和管理手段需要完善等問題。

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上級部署,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前進的步伐,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創建和諧貴州作出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