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直接投資對策意見

時間:2022-09-06 10:05:07

導語:林業直接投資對策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直接投資對策意見

1我國企業對非洲林業直接投資的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我國對非洲投資迅速增長,截止到2008年,我國對非州投資總量已達50.5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74%。遠高于我國對外整體投資60%的平均增長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08)。涵蓋了貿易、生產加工、資源開發、交通運輸、農業及農產品綜合開發等十幾個領域。其中,以資源開發為主要特征的林業投資呈現出增加的趨勢,一批投資額度高,投資影響大的涉林投資項目已經建設完成或正在建設中。但從總體上考察,我國對非洲林業的直接投資剛剛開始,還有明顯的初期階段的特點。

1.1林業直接投資的比例小近年來,中國企業在中國政府政策支持和民間資本逐利性的推動下,對非洲直接投資非常踴躍,對非洲直接投資額(非金融類)從2003年的6454萬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5.5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22%(具體如圖1所示)。特別在2007年,同比增幅高達209.72%①。從投資領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制造、采礦、紡織及服務等行業,其中對制造業直接投資約占我國對非洲投資總量的31.5%、采礦業投資約占18.8%、紡織品投資約占10%、服務業投資約占總量的12.5%,而農林方面的投資僅占對非洲投資總量的4.8%,其余約占22.5%②,由此可見,我國對非洲的林業投資在對非洲整體投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1.2林業直接投資的覆蓋面窄雖然近年來我國對非洲林業直接投資在規模上增長比較快,但對非洲林業投資的覆蓋面還非常窄,由目前資料來看,以貝寧、突尼斯、多哥等國家為代表的大部分非洲國家都沒有經使館注冊的規模以上的中資林業企業,中資林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加蓬、南非等森林資源比較豐富同時政治又相對穩定的國家。據統計,我國對非洲國家或地區的林業投資覆蓋率尚不足50%,遠低于中資企業對非洲整體投資覆蓋率的81%(中國商條部統計公報)。從區域上看我國對非洲林業投資主要集中在中部非洲和南部非洲,西部非洲次之,東部非洲和北部非洲最少。

1.3投資對象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目前我國企業對非洲林業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橡膠加工、森林采伐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如利比里亞的李氏集團、加蓬的華嘉木業、赤道幾內亞的吉興公司等等,其業務均屬于勞動密集型。相對而言,從事造紙、地板等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企業則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只有加蓬的艾龍淋漆地板公司和科特迪瓦的中迪有限公司等為數不多的少數中資企業。從經營模式上看,中資企業也多以原木及鋸材等半成品的生產和出口為其主要經營內容,很少有公司進行相關林業制成品的生產和出口。

1.4大型企業投資唱主角,合資經營為主體在對非洲林業進行直接投資的企業中,既有國有大型企業,也有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其主要為大型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如在赤道幾內亞從事森林采伐及板材加工的吉林森工集團、在加蓬從事鋸材、單板生產的中林國際等等。與此同時,大量民營企業對非林業直接投資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現已成為中國對非洲林業直接投資的生力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加納的金鵬木業公司、幾內亞比紹的皇森資源貿易公司等等。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首選非洲國家,比重高達32%,遠高于第二名東南亞的20%和拉美地區的18%。在合作形式上多采用合資方式,這一方面是為了規避有些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外國資本進入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為了降低企業自身的經營風險。目前來看,在非洲的很多林業企業都采用合資方式進行經營,并且合資企業數量正呈上升趨勢。

2中國對非洲林業投資的環境與目標市場分析

2.1中國對非洲林業投資環境分析

2.1.1政治環境因素在投資環境的構成要素中,政治因素處于首要地位,截止到2009年7月,非洲53個主權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與我國建交,其中大多數國家與我國保持著良好的經貿合作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數非洲國家都開始著手開放國內市場、鼓勵外資參與本國的經濟活動,逐步進行本國經濟結構的改革,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建立后,我國與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已同29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9個非洲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協定》。這些都為我國企業參與非洲林業投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近年來很多非洲國家注重經濟發展、政治相對穩定,但是黨派、種族積怨深厚,政治經濟改革中利益沖突對政治穩定造成了嚴重威脅,僅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32個國家發生了內戰、對外戰爭、種族沖突、政黨沖突等事件,占到全部非洲國家總數的60%,我國就有多起因發生政治事件而撤出投資項目的案例,因此在對非洲林業投資的可行性研究中,政治環境的穩定與否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因素。

2.1.2經濟環境因素隨著非洲各國經濟改革的展開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推動,非洲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也在提高。2008年全非洲經濟增長率高達7.3%,高出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近4個百分點。2005年全非洲首次實現財政盈余,盈余占到了GDP的2.1%。與此同時,資本形成額與GDP的比值也從2000年的19.2%上升到2005年的22.1%,而在世界經濟論壇《2006~2007全球競爭力報告》和世界銀行《2008年全球商業環境報告》中南非、納米比亞、突尼斯、肯尼亞等十幾個非洲國家都榜上有名,總體來看,非洲大部分國家的經濟環境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具備了對其進行直接投資的基本條件。

2.1.3法律環境因素非洲目前的法律系統比較復雜,既有大陸法系的成文法,又有英美法系的判例法,還有非洲長期使用的伊斯蘭法,印度法等等。尤其在林業投資方面,各國的法律要求更是差異巨大,比如幾內亞比紹就規定,每砍伐100m3原木必須相應種植4hm2的同類高雪峰等:中國對非洲林業直接投資問題分析樹種;而利里比亞、莫桑比克等國為了扶持本國企業的發展,對外國資本的進入采用嚴格的準入制度,如不準外國資本控股甚至參股諸如木材加工、森林采伐等林業企業。這些法律法規給我國對非州的林業投資造成了不利的限制。此外,由于非洲國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因素上的不確定性較強,即使是新頒布的法律,也會在實施中出現各種矛盾。因此,對于參與非洲林業投資的中國企業來說,必須充分考慮非洲法律,尤其是有關林業經營法律的不規范性和差異性,重視對法律條文與實際實施關聯性的研究,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1.4資源環境因素非洲的森林非常豐富,據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非洲現有森林面積超過7億hm2,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8.5%,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非洲的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區,東部、北部非洲森林資源相對較少。非洲大陸森林覆蓋率為21%(聯合國糧農組織),盛產各種名貴經濟樹種。尤為重要的是,由于非洲資源開發晚,經濟落后等原因,大部分森林資源尚未進行開發,僅以剛果(金)為例,該國的可采森林面積8000萬hm2,但目前僅采伐62萬hm2,不足可采伐量的1%(聯合國糧農組織),因此,非洲森林資源的開發潛力巨大。在東南亞等國加強原木出口限制,俄羅斯提高原木出口關稅等背景下,我國企業加強對非洲森林資源的開發,意義就更加重大。

2.2中國對非洲林業投資目標市場分析世界經濟論壇在對非洲各國的經濟發展、商業環境、競爭力等因素分析后,認為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突尼斯、毛里求斯、摩洛哥、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肯尼亞是非洲投資環境較好的10個國家。但對于林業投資來說,除了上述的幾個條件外,最需要考慮的就是資源因素,如上述的10個國家中,埃及、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國都處于北部非洲地區,而北部非洲的森林覆蓋率非常低,平均覆蓋率僅為1.2%。該地區森林覆蓋率最大的摩洛哥也只有6.8%。因此雖然其他條件良好,但受資源限制,仍不適合進行林業投資。目前,實際上在北非進行涉林投資的中國企業就非常少,如突尼斯、摩洛哥等國沒有一個在中國大使館商贊處注冊的中資涉林公司。即使有少量的中資涉林企業,其所從事的也主要集中在茶葉與木材貿易等領域。從事制造業的企業非常少。因此在對非林業投資的目標市場選擇上,應該選擇綜合實力靠前而且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即非邊緣化的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非、毛里求斯等南部非洲國家。因為非邊緣化國家一般經濟發達,政治穩定,再加上豐富的森林資源,將是我國林業企業建立非洲地區生產總部的理想場所,安全的環境和相對發達的經濟能夠使我國林業企業更好的擴大生產銷售,同時提升與當地相關利益集團之間的統籌協調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南部非洲國家為主,輻射其余部分非洲國家的投資布局,即利用南部非洲便利的交通網絡和現代化通訊設施,立足南部非洲,進而輻射各有利于資源開發投資的非洲各國的投資布局。同時,由于南部非洲歷史上同歐盟關系密切,其生產的大部分商品進入歐盟會享受免稅政策,一旦在南非投資辦廠,會對我國林產品的出口,尤其是家具等強勢林產品的出口歐美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中國對非洲林業投資對策建議

3.1中國林業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的微觀策略選擇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林業時,要綜合衡量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和投資目的國的資源、技術或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投資決策。從單個企業的投資決策來說,可能是千差萬別,但從廣義上來說,企業可以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3.1.1投資決策前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實地考察因為非洲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千差萬別,因此存在著由于差異性而導致的投資風險,如在科特迪瓦、尼日爾、喀麥隆、幾內亞進行投資的中國企業都發生過因為前期缺乏可行性論證而造成的虧損或者倒閉。因此在中國企業對非洲林業投資決策之前,有必要對當地的政治環境、宏觀經濟形勢、商業環境、外資政策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并爭取進行實地考察,真正掌握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盡量選擇政治穩定、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投資。

3.1.2利用“中非發展基金”的資金支持中非發展基金由國家開發銀行投資,總資金50億美元,主要目的為引導和支持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洲的直接投資。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致力于非洲發展的基金。截止到2009年6月底,中非發展基金已安排包括林業項目在內的對非投資項目2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金額5億多美元(中非基金網站)。有意對非洲進行投資的林業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中非發展基金的資金支持,積極開展對非洲的林業投資項目。

3.1.3借助發達國家對非洲的貿易優惠政策擴大市場目前,發達國家對非洲的貿易優惠政策逐漸增多,如美國在《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中規定超過7000種商品在進入美國市場時享有零關稅和無配額限制的優惠待遇。對于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到歐盟的商品(武器除外),歐盟均免關稅及配額。中國林業企業可以利用這些貿易優惠政策,在非洲發展出口導向型林業加工企業,從而更好地開拓發達國家市場。如果將發達國家作為在非林業企業投資的目標市場,要注意發達國家近年來對森林認證和森林合法經營等方面的一些要求,在經營策略上要適應有關合法經營規則。

3.1.4促進可持續性林業產業投資對非洲進行林業投資的企業應采取可持續性林業經營策略,即將資源培育與資源開發利用結合起來,使林業投資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避免出現像歐美林業企業那樣的掠奪性采伐。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可開發利用資源數量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與當地社會形成共生共贏的關系,從而保證企業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形成與投資目的國良好互動、互利雙贏的情形。用實際行動駁斥國際社會中關于中國對非洲投資是“新殖民主義”的謬論。

3.2政府推動企業對非洲投資的宏觀策略選擇為推動企業更快地發展對非洲林業投資,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提供一個公平競爭和完善的市場體系,加強對林業企業投資非洲的信息、咨詢、風險防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2.1加強中國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的宏觀規劃與管理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需要法律保護和支持,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法律,為了保護境外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證境外投資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國家經濟利益不受損害,我國應該建立一套符合本國實際情況和當代國際投資特點的對外投資法律體系。應盡快出臺《中國對外投資法》,將其作為調整我國境外直接投資關系的基本法,通過立法確定境外投資企業的地位和作用。用來協調東道國、海外投資企業與我國政府間的關系與利益,從而減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預,制定統一的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管理體制和行業規范,并加強對在非洲投資的中資企業的監管,促進中國企業對非洲投資良好地發展。

3.2.2建立林業企業對非洲林業投資的風險預警機制和保險體系中國林業企業投資非洲面臨著政治性風險、經營性風險和自然災害風險等諸多風險。其中自然災害風險是農林業投資所特有的風險,海外投資項目在實施進程中,除了要盡可能的實現用人、融資、設計本土化與多元化戰略以分散風險之外,還應建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報—風險排除預警系統,實現對境外投資風險的實時跟蹤、監督、預警與防范,將有效化解跨國投資過程中的各種商業和非商業風險。應當建立對非洲林業投資特殊的保險機制,特別是對投資企業海外的非商業性風險的防范和補償機制。

3.2.3建立林業企業對非洲直接投資的公共服務機構目前,相當部分非洲國家正處于經濟轉軌期,對其進行投資存在著巨大的風險,而單個企業又很難對非洲各國的情況進行系統性掌握,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與林業高校等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為赴非洲進行林業投資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的非官方組織,為國內林業企業提供對非洲林業投資決策所需的詳細信息和具體的咨詢服務,并建立專門為非洲林業投資信息咨詢服務的體系,并作出林業項目投資評估報告,提供給相應林業投資企業。同時還要建立對非投資林業企業數據庫,完善對林業企業投資非洲的后續服務;并協調在非洲的林業的企業投資行為,盡量避免盲目投資與無序競爭。綜上所述,中國企業對非洲林業投資已初具規模,并呈加速增長趨勢,現已成為我國對非洲直接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因為林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等行業特點,特別在面對國內外的機遇和挑戰的時侯,我們的林業企業更應該注意投資中的國家戰略與企業行為規范,利用好相關政府政策,使我國對非洲林業投資能夠快速、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