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時間:2022-03-24 03:41:10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初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促使教師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要求教師積極進行對歷史課程的分析研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創設各種教學方法,形成有效的歷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潛力,引導學生進行對各種問題的深入探究,鼓勵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促進學生的歷史素養培養。本文首先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作用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重點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問題和具體策略進行深入的探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歷史素養;具體策略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在現代教育階段對創新性人才的需要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更是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利用各種教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問題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積極進行對目前歷史教學現狀的分析研究,根據學生問題意識培養要求,實施有效的歷史課堂改革。利用各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對各種問題的分心探索,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過去的初中歷史課程中教師大多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對學生進行各種歷史知識的灌輸講解,讓學生只能進行被動學習和記憶,或者為了應對考試而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太過單調,再加上歷史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距太遠,使得學生根本不是有效理解這些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就可以利用各種教學創新,形成各種新型的教育方式,給學生一定的問題探索空間,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記憶各種歷史知識點,還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鍛煉學生的各種素質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探究,讓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產生問題意識,對各種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形成探索的欲望,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探究,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三)有助于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效率。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處于叛逆期,好奇心較強,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就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1]從而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在初中歷史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主動進行對各種知識的挖掘和研究,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各種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觀念,促進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問題

(一)應試教育影響了歷史教學的發展。雖然在如今的教學改革下,教師們都非常注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利用各種教學措施實施高效教學,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但是應試教育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沒有改變,學生們依然需要考試才可以完成升學任務。在這種背景下教師需要在固定的條框中進行教學,[2]學生也需要對各種知識點進行記憶背誦,以應付各種考試要求。這樣就逐漸影響了歷史教學的發展,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也逐漸忽略,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也是以考點為主,盡可能地讓學生拿高分,而沒有重視學生思維的鍛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有效思考,影響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二)傳統文化觀念影響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歷史課程本身就在我國傳統文化的范疇中,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3]更是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但是這其中有些問題化思維也影響著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認可各種歷史知識和評價,具體的教育環境也是以灌輸式為主要方式,對學生進行重點知識和案例的講解,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知識進行記憶,本身思維沒有得到鍛煉,固定的學習模式,使得學生根本不能在發現問題時進行有效的探索,不利于學生獨立思維的養成。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創新歷史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對學生展開歷史指導,大多都是以教授學生各種歷史知識點為主,安排學生學習和背誦各種歷史事件,而不注重學生自身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問題意識沒有得到有效鍛煉。而在教學改革的影響下歷史教學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據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創新歷史教學模式,深入挖掘初中歷史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創設各種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促使學生自主產生對歷史的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努力進行問題探索,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促進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提高。(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在歷史教學中學生發現相關問題,才是進行對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措施,學生通過對各種問題的發現,產生相關的學習好奇心,從而進行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備課時進行有效歸納總結,講一些設置好的問題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對各種知識問題的分析產生新的問題[4],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或者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進行提問。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課程中關于“秋收起義”的相關知識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可以通過對具體情境的創設,將各種歷史事件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先對秋收起義的資料進行搜集,也可以尋找一些影視資源,在課堂上將相關的內容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動力,進而自主產生各種問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秋收起義的原因、經過,討論秋收起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影響,從而有效引導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學生對秋收起義知識的理解。(三)指導學生研究問題,提高學生的問題質量。教師要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注意對學生提問質量的鍛煉和提升,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深入分析歷史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因此在歷史課程中注意對學生的指導和強調,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和歷史基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問各種問題,[5]并針對學生的各種問題組織互動討論,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和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課程中關于“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導入相關的歷史常識,利用信息技術或者各種著名事件,給學生解釋各種歷史知識,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歷史的探索欲望,對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進行互動提。比如安史之亂的原因、經過,并討論為什么安史之亂可以造成唐朝的衰亡,讓學生可以自由討論,形成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夠合理地解釋各種歷史知識。(四)結合各種趣味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歷史課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需要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具有足夠的歷史探究能力,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進行持續的學習和探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對各種趣味性問題的設置,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組織學生進行自由探索,也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個性思維,開展各種實踐性的教學,鍛煉學生的歷史解釋和理解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初中歷史課程中關于“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的內容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歷史學習的內容,對我國古代歷史君主權力的情況進行深入的總結歸納。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安排小組學生在課下對這些歷史資料進行搜集和研究,這種問題對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鼓勵學生在研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并形成系統化的認識和理解,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問題探究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問題學習興趣,組織學生針對各種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問題探索習慣,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丁世珍.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2]楊玉樓.試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20(5).

[3]胡捷.問題意識,創新培養: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才智,2020(9).

[4]胡文芳.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5).

[5]葛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4).

作者:旦知草 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