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的應用途徑

時間:2022-06-22 02:40:27

導語: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的應用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的應用途徑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強調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主要涉及中外歷史發展事件。七、八年級教材內容主要講解中華五千年來的發展;九年級教材內容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涵蓋了大量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知識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和人文素養。筆者在歷史教學中一直找尋有效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夠構建歷史高效課堂,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在此背景下,筆者結合多年的歷史學科教學經驗,分析小組合作模式初中歷史高效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提出一些有效見解。

關鍵詞:小組合作模式;初中歷史;高效教學

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與總結,筆者認為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激發課堂的活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高效學習。因此,筆者對初中歷史高效教學中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指出小組合作模式應用的價值所在,其次指出相關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提出一些有效見解,為廣大教育同人帶來一些啟迪,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小組合作模式的應用價值

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必須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當從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主控者”變成“引導者”,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之中有自主學習的機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歷史學科的魅力,愛上歷史學習。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與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在小組合作模式之中,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輔助者,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小組成員彼此之間合作交流,既能夠不斷完善彼此的學習技能,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合作意識。“眾人拾柴火焰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夠產生頭腦風暴,不斷優化學習方式和技巧,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成長,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水漲船高”,教學成績將會有明顯提升。此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緩解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間的隔閡感,將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歷史高效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做好準備工作,合理創建小組

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要做好基礎準備工作,也就是說需要合理創建小組。教師需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地分析和把握,然后在了解本班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前提之下,對學生的成長狀態、心理狀況、學習成績等進行充分掌握,科學合理地創建小組。一般來說,初中歷史教學中創建的小組為4人左右,最多可以是6個人一組。如果小組成員過少的話無法進行合作交流,突顯不出小組合作的優勢所在;如果小組成員過多不利于課堂管理,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可能會存在著一些障礙性問題。當分好組之后,需要在小組中確立小組長,教師可以鼓勵小組成員進行民主投票選舉,從本組中選出大家都比較認可的一個人當組長。小組長的確立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意愿,但是也不能完全依照學生的想法,還需要教師考慮組長的學習成績和領導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確立。另外還需注意的是,每個小組中小組成員的學習狀況應當是比較均衡的,不能過于兩極分化。例如,筆者在講授《北宋的政治》一課時,筆者以6個人為一組的方式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每一組的學習狀況和具體情況基本差不多,一組中既有學習成績較好的,也有學習成績相對較低的。在選取小組長的時候,鼓勵小組成員進行投票選舉,大致上每個小組選擇出來的小組長都是歷史成績比較優異的,但是有個別小組選擇出來的小組長能力有所欠缺,可能無法帶領組員進行議題討論和歷史問題的解決,所以筆者進行了干預,讓該組同學進行重新選舉。只有“領頭羊”選的好,才能“水漲船高”,帶領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二)明確“導航”目標,設計教學任務

在確立小組和小組成員之后,需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任務。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無法進行深層次的自主學習,所以還需要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引導,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討、合作交流。在設計教學目標和任務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需要具有針對性,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計小組完成的學習任務,如果沒有設置明確的任務和目標,學生雖然進行了小組討論,但是整體的學習狀態比較散漫,沒有圍繞課堂的中心內容,學習效果較差。例如,在學習完“唐朝繁榮與開放的發展”的相關內容之后,提出“對比漢朝與唐朝興盛的原因”這一問題。這樣的小組學習任務很明確,學生可以對于唐朝與漢朝興盛原因進行對比,找出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興盛的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鞏固了新的知識。第二,設計小組任務的時候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學生認為歷史學習比較枯燥無味,因為歷史學習是對以往歷史事件的分析,要了解歷史事件的影響等,不少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小組活動的開展效果也并不是很好。針對此現象,筆者在設計小組任務的時候融入趣味性,借助學生的興趣來優化課堂,促進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例如,鼓勵小組進行討論,想一想利用怎樣的方法可以快速記憶各個朝代的更替順序。第三,設計小組任務還需要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隨著教育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強調教育要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不能只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中的刻板知識,要讓學生在課本學習的過程中開闊知識視野,擴充知識量。例如,可以借助時事政治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討論當下比較火熱的時事問題,然后聯系歷史知識進行解析。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帶來開放性的討論,便于學生參與其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和思維能力。

(三)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維持課堂正常進行

在小組合作中雖然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不能過于放縱,也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維持課堂紀律,保障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施。在應用歷史課堂小組合作模式的時候,筆者發現有部分學生難以管控,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所以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狀態不佳。所以教師要發揮其引導作用,維護課堂教學的秩序。同時,教師要善于指導小組長,讓小組長發揮其組織作用,保障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課的教學中,鼓勵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分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意義與影響。首先,引導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逐條合作探討。在小組中,小組成員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例如,除了小組長以外還需要有監督員和記錄員,還有概括總結員等,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發揮作用。在開展小組討論環節中,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參與到其中,巡視課堂紀律,隨機抽查小組的討論情況,可以監督學生之間的合作情況。當小組討論中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教師可以主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尺度”,既不能過多的干預,還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需要在實踐教學中掌握這一“尺度”。

(四)設置評價環節,重視合作成果的反饋

除了以上策略之外,初中歷史教師還需要重視評價環節的設置,以便為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設計一個“完美結局”。評價環節是整個課堂當中看似無足輕重的一環,但其實,評價環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能夠提供課堂教學的反饋,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結果的評價,及時反饋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情況,便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更為科學地調整、完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逐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第二,幫助教師設定相應的教學標準。讓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夠設置相應的評價標準,讓評價環節更加優化,使得教學環節更加科學、合理;第三,能夠助力教師全面地審視初中歷史教學過程,讓教師明確知曉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可行,教學效果是否達到相應的目標,哪些環節需要改進等,一目了然,方便教師及時做出調整;第四,能夠準確評估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準確反映學生對歷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情況,方便教師今后能夠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借助相應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課堂的參與率。因此,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歷史教學之時,除了將課堂大部分時間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之間彼此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之外,還需要重視學生合作的成果反饋。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以幫助學生樹立合作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在今后的歷史學習活動當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并能夠借助自己和團體的力量分析、探究、解決歷史問題,增強學生的歷史素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模式,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合理創建小組,設計教學任務;保證教學任務的針對性、趣味性、開放性和包容性;在小組合作教學之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小組合作模式的重點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之中自主學習與合作,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但是仍舊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筆者在研究本論文的過程中,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還存在一些疏漏之處,希望廣大教育同人能夠加以斧正。當然,還需要不斷優化初中歷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有效激發,希望可以為歷史教學帶來新活力,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彩霞.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學周刊,2019(29):105.

[2]婁麗娟.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109.

作者:宋和琳 單位:沈陽市育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