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響芭蕾的歷史心得
時間:2022-08-20 04:07:01
導語:中國交響芭蕾的歷史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交響芭蕾
眾所周知“交響芭蕾”與誕生蘇聯有深切的聯系,當然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源于蘇聯。它是由蘇聯著名編導費多爾•洛普霍夫首次統提出的。其實,交響芭蕾的誕生在芭蕾藝術史上也是慢慢進化逐步成長起來的。由于交響芭蕾長于以虛擬、寫意手法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的多種多樣。因此舞蹈形象與音樂形象有著類似的特性,舞蹈的結構也可以借鑒音樂(特別是交響樂)的結構。這種類似性在原始音樂和原始舞蹈之間已存在。這當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格局形勢密切相關,二戰結束后還不是特別明顯,尤其是兩極格局的消亡,形成了多元化發展的情況,文化映照著新的政治經濟格局,交響芭蕾又重新受到注意,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新創作的舞劇中,使音樂和舞蹈水乳交融,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變異和升華。這種態勢,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密切相關。二次大戰結束尤其冷戰結束后,多元發展成為時代主流,新的政治經濟格局反映在文化現象,則呈現多元、互補。這時的交響芭蕾采用交響舞蹈的手法,可以使芭蕾本身超越一般的抒情,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與唯美的畫面,有利于充分發揮芭蕾本身的特性與美感。
與上述發展態勢我們可以看出,在20世紀芭蕾的創作觀念和手法呈現出以下三種明顯的變化:(一)交響芭蕾的悄然興起并迅速走紅;(二)與現代舞的關系的由對立、排斥走向交融合作;(三)戲劇芭蕾得以升華。交響芭蕾源于一些芭蕾編導的藝術創新,他們引入交響樂曲來編舞,最早產生于30年代。通過這種方法在音樂與舞蹈之間建立起一種的新的結構關系,從而產生了這種新的芭蕾舞種──拋開戲劇因素來表現音樂,即為交響芭蕾。交響芭蕾不再刻意地區說明什么,而是把芭蕾藝朮帶到一種嶄新的環境,觀賞者可能任由自己的想象翱翔,曲線上藝術的自有之美。西方往往只把根據非舞蹈的交響音樂作品(交響曲、協奏曲、音詩等)編成的舞蹈稱為交響芭蕾。從這概念出發,常常有陷入機械仿效音樂結構,不去深入理解音樂的內涵和藝術形象的危險。有些“交響舞蹈”只是一堆追求形式效果的毫無內容的技巧動作的組合,缺乏應有的藝術形象和意境。但也有的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好的交響芭蕾作品中完美而和諧,恰似一支技藝精湛的交響樂隊,獨舞、群舞、雙人舞、各種舞蹈、在同一節拍、同一時刻中,交相錯映令人目不暇接。透過優美的舞姿形態形象化的描繪出無形的音樂圖景,為人們展示出豐厚的意蘊,傳達由樂與舞編織的詩意情感。交響芭蕾作品極為酣暢淋漓里地舞個不停,沒有炫技性的表演插舞,但卻能舞動出曼妙的身姿與唯美的場景。演員著裝十分簡便,樸素、自然,不會特意的矯揉作態,追求浮艷,作品舍棄堂皇富麗的布景,追求自然魅力的藝術表達。交響芭蕾的出現是對傳統芭蕾藝術結構的一種反駁,它不再圍繞一個核心故事展開表演,而是把舞蹈同故事從某種程度上剝離開來,使之抽象而變得更加詩意。
二、我國的交響芭蕾史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舞劇創作一直以來都深受蘇聯戲劇芭蕾的牽制影響,這也就是說我國基本上承襲蘇聯戲劇芭蕾舞劇的模式并運用蘇聯戲劇芭蕾的藝術創作手法,這并不是源于我們民族自身,成長發展起來的一門藝術,這也對我國交響芭蕾的成長與創新造成了一定的禁錮,使得我國的交響芭蕾發展較為緩慢,這是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特別選擇,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在這樣的外界條件下,我國的交響芭蕾也得到了一些長足的進步與發展,而且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舞劇作品,這些作品我們仍然記憶猶新,印象深刻,像早期的經典作品《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雖然它們都帶有很深的時代印記,表現的大多都是當時社會狀況下的市井現象以及勞動場面,但今天看來仍不失為佳作。觀看我國早期的優秀舞劇作品,腦海中仍會浮現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這充分的體現出了我國交響芭蕾的寫實性。如今,交響芭蕾已經引爆全球,它以勢不可擋的魅力迅速得到最為廣泛的應用和普及。我們沒必要再繼續墨守成規,落后下去,更沒必要認為自己根基淺,沒有跟別的國家可以相提并論的資本。采用交響舞蹈相結合的手法,可以使舞蹈超越一般意義上的抒情圈子,創造出詩一般典雅精致的意境,可以充分發揮舞蹈本身的藝術特性。然而舞蹈界有人卻認為交響芭蕾只能營造純音樂的、無情節的形式的抽象性作品。因此得出交響芭蕾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說法。如果對交響芭蕾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的話,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深入了解交響芭蕾可以知道,優美寫實的舞蹈配以動聽華麗的交響樂可以展現出無數的動人情節與恢弘的場面,通俗易懂,畫面唯美,情感表達細膩,因此交響芭蕾是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并且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交響芭蕾的興起對芭蕾的發展走向深刻影響,打破了傳統創作模式,擴寬了芭蕾的創作思維。交響芭蕾是指在復雜的沖突性或對比性的戲劇結構上加以變化和發展的舞蹈形式。蘇聯編導們一方面為了避免交響芭蕾單一模式的存在而追求多變的編創手法,一方面由于理解到交響樂隊創作舞蹈形象的意義,因此將芭蕾的思維原則運用到舞蹈藝術中來,使造型主題隨著芭蕾音樂主題一同發展。而這并不是簡單的借用,不是吧交響樂法則機械的搬到芭蕾中來,而是積極尋找適應芭蕾的可能性并充分利用這些可能性,靈活掌握交響法則。芭蕾的創作要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既尊重音樂,但又不能成為音樂的附屬品。
因此,20世紀不論何種形式、何種風格的芭蕾創作,交響化的追求與體現都是他們創作的原則之一。交響芭蕾是芭蕾舞的表現形式之一,它是交響音樂的一種延伸,按照交響樂的結構規律編排組創的舞蹈,準確地說是一種通過虛擬、寫意的手法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表現生活的藝術表現方式。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舞蹈形象與音樂形象才有著類似的特性和共鳴,它們的結構相互之間可以借鑒使用,互助發展。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在原始音樂和原始舞蹈之間,這種類似性的關系就已存在了,這是千百年來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到了古典浪漫芭蕾時期發展的更為迅速,如春柳吐絮一發而不可收拾。比較著名的作品《天鵝湖》中的群鵝翩翩而舞的場面、《吉賽爾》中女鬼的舞蹈、《舞姬》中的幽靈王國一場舞戲、《海俠》中的花園片段、《胡桃夾子》中的小雪花舞蹈的一場,等等,這些都采用了交響音樂式的創作手法。當然一些大的著名交響音樂家的作品也給予了編導們很大的啟發,如格拉祖諾夫、柴科夫斯基等大家的交響音樂。交響芭蕾擁有強大的藝術表現優勢一方面,其音樂——舞蹈的特殊戲劇結構能夠十分清晰明了地表現劇情,另一方面,它罕見而又純正的舞蹈形象令人咋舌,我們往往令人驚訝于交響樂鮮明地人物性格以及作品深厚的思想內涵。在交響芭蕾的展現過程中創作者淡化了一定的情節,而淡化情節是交響芭蕾的一大特點。較“情緒”而言,“情節”是芭蕾藝術難以展現其真正的魅力,限制了芭蕾發揮的空間,但芭蕾還必須有情節的支持和音樂的完美融合。盡管作品具有音樂的非具象性和虛擬性特征,但我們還是能夠探求到歷史的真相和規律,并且能從中感受到現實生活的某些具體含義與概括性的深刻哲理。
所以中國應該做的恰恰是更好地去掌握交響舞蹈藝術,在不斷地探索中,使得形式上和藝術形象和意境齊頭并進,避免那些機械模仿和流于表面的創新的誤區,我國的交響芭蕾藝術沒必要墨守成規,打破芭蕾藝術高度規范化的傳統觀念,我們應該選擇在傳承中勇于嘗試創新與摒棄,繼續加強演奏技巧,注重藝術家的演奏熱情對作品的解讀與氣氛的渲染,使樂曲演出的節奏更加清晰和富于變化,這樣才會使芭蕾的展現更加細膩,貼近生活并高于生活。“在芭蕾創造中,借鑒交響音樂的思維邏輯,以舞蹈也有的規律為主,力求達到音樂與芭蕾的高度統一”,我們稱這種創作方法為交響編舞法。盡管交響芭蕾的編創理念與思想是在蘇聯初期首次以書面的形式提出,但我國藝術家利用這種編舞法結合我國特有國情編創出很多優秀的作品。近年來中國的交響舞蹈教學實驗也獲得了可喜的成果,我相信不管是舞蹈編導還是舞蹈演員必然能夠迎來交響芭蕾的春天。
三、小結
中國向來追求詩樂舞的完美統一,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現代人的物質精神追求已經大大改變人們對傳統的藝術興趣已不再那么濃厚,一門藝術的存活不僅依靠優秀的藝術創作者,還必須有觀眾的鼎力支持,人們越來越沒有詩意,人們的心也變得浮躁到難以坐下來用心去看去欣賞藝術,吸引人們的是大俗而非大雅的東西,充滿現代氣能夠息的東西才能跟得上大家的現代化節奏。這就意味著大批觀眾的流失,許多有才華的藝術家也轉而走向別的藝術道路為了生存去盡力迎合大眾的口味,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難以由上層的交響芭蕾藝術作品出現,那些優秀的舞者也有令人憂愁的地方,因此近年來交響芭蕾的發展現狀并不樂觀。
首先對于觀眾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向往通過一些不能錯過的作品燃起大家的興趣。芭蕾舞在短短數百年的歷史中,留下了許多豐富的保留劇目,有些作品還是值得大家去細細品讀的,如柴可夫斯基三部經典舞劇《睡美人》、《天鵝湖》、《胡桃夾子》。除此之外,作品的欣賞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劇目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我們可以去觀賞《羅密歐與朱麗葉》去體味一出完整的故事,去領略戲劇芭蕾和古典芭蕾的魅力。如果想去嘗試一些新鮮奇特的芭蕾舞藝術《,春之祭》《牧神的午后》等現代芭蕾最不錯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想見識一下如何用肢體語言來表達音樂的優美旋律和豐富內涵,那么交響芭蕾就是你的必然選擇,強烈推薦《四種氣質》和《主題變奏曲》。如果你想體會交響芭蕾中的生活那么向您推薦《寶石花》第一幕中的《訂婚》一場,是最優秀的段落之一??ń萘漳扰c達尼拉在森林里共跳愛情雙人舞,當舞蹈接近尾聲時,舞臺深處的房間背景才慢慢顯露出來。成群的青年男女涌上舞臺,于是,雙人舞不知不覺地加入到集體的舞蹈當中,一場訂婚禮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從愛情表達自然過渡到訂婚儀式,顯得親切自然,格外的貼近生活。
其次對于創作者,那些富有才華的藝術家們,他們可以為交響芭蕾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當然他們也是交響芭蕾的發展關鍵。創作者要審時度勢,掌握好交響芭蕾藝術內在的發展技巧,從而創作出優秀而經典的作品,交響芭蕾在探索中向前踏進。其實品論一部作品是否優秀主要有三點著眼點這也是作家們應當遵守的創作原則:(一)創新是一部藝術作品永葆生命力的靈魂,它之所以經典也在于它能夠不斷創新;(二)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在乎它是否擁有華麗的外表,而在于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情感內蘊,以及它展現的廣闊文化背景;(三)藝術作品一方面要與社會發展保持密切聯系另外更要與符合觀眾的內在精神需要。
最后,一門藝術要發展必須在海納百川,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得對外國的營養形成依賴,我們應當做到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同時,對待外國經驗時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從而在創作上達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效果,中國的交響芭蕾一樣可以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華美而翩然的舞姿。
- 上一篇:封閉轉向開放的歷史教學路徑
- 下一篇:歷史教學文本閱讀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