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教學史料的作用
時間:2022-12-05 10:29:42
導語:淺談歷史教學史料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史料是構建歷史教學和探究歷史規律的基礎,真實有效的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來源,任何一部信史,都是史料的堆積和組合。真實的史料能客觀公正地反映歷史,還原社會。史料具有形象和直觀性。它通過真實的記述和直觀形象的描述使得學習者更加能詳細細致地了解某一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對豐富歷史教學和培養創新才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歷史教學;實物史料;直觀性
一般來講,歷史學科具有自身的學科特性和知識架構,如何真實客觀地反映和還原歷史,給學生以栩栩如生的感覺,回歸到歷史當中,探尋歷史和人類社會變遷發展規律,這是歷史教學中日常要面臨和思考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就離不開史料支撐和史料堆積。因此,在現代史學教學過程中,特別是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之中,必須要重視史料支撐和史料的引用,將其引入課堂,充分發揮史料的作用,使得我們的歷史教學走出傳統的死記硬背,走向一種帶有思考和探究式的學習狀態。
靈活使用史料對老師來說,史料引用得恰到好處,對歷史教學課程的順利開展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增加了歷史教學的趣味,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視野極大地開闊,這種多學科和多重思維的并用增添了歷史學科的色彩。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史料的取材都是有選擇的,這就需要歷史老師全面駕馭了,需要老師具有良好的駕馭史料的能力,這也體現出一個歷史教學老師的歷史素養和史學探究能力。史料的選取不可能面面俱到,是有取舍的,就一節課堂而言,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史料取舍的有限性。史料的選取一定要精,切記面面俱到。史料種類引用過多,就會使得學生關注史料而顯得教學主題分散,影響了歷史課堂教學效果。類型豐富而真實準確的歷史資料對歷史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史料的解讀本身就是學習和思考過程,對歷史資料的學習和解讀會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加跨學科知識。由于歷史資料大多與文獻學有密切關系,史料的運用鍛煉了學生文學素養和文言文知識,從普通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解和探索,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同時也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歷史學習調動了學生一系列知識的運用,在無形中加深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熏陶和教育是歷史課堂之外的收獲。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認識,就是體現在這一方面。通過不同史料的引入,使得學生運用自身所學的一系列知識來探究和認識,鍛煉了學生綜合判斷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的引入可以使傳授內容更加豐富,彌補教科書中對該問題的介紹和論述。通常而言,我們獲取歷史信息和解讀歷史的史料主要依靠傳統的文字資料,我們都知道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時代特色不一,反映各個時代的史料不一,這就需要選取最具代表這一時代特征的史料。如夏商周時期,我們需要借助考古出土的實物和遺址來解讀當時歷史,后來出現的甲骨以及簡牘等,都是教學的手段。實物史料可以訂正史書,辨別文獻資料記載的真偽。
由于年代久遠和社會動蕩,我國有不少古籍都已散佚,許多文獻資料上的記載無法得到核實,許多錯漏之處也無法得到糾正和彌補,因而留下了許多歷史疑案。這些疑案,有不少必須通過實物史料才能解決。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學研究已經成為各種科學方法的匯集,地質、地理、考古、生物等科學,無一不為歷史研究提供工具。實物史料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觀察與想象提供實物依據。實物的特點是立體感和直觀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對實物的觀察,學生的思維便可超越時空的界限,再現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因此,實物史料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從教學的直觀性來看,圖片不如實物,但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一般中學用于教學的歷史文物或文物模型畢竟有限,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而歷史實物圖片搜集起來比較方便,教材上也配有不少歷史文物和文化遺址的插圖,因此,運用歷史實物圖片是歷史直觀性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
作者:何斯玙 單位:寧夏紅寺堡區第一中學。
- 上一篇:論歷史教學的歷史想象
- 下一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