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應用
時間:2022-11-16 05:39:21
導語: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是一門具有較強人文性、綜合性的學科,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歷史教師要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要求,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文章結合歷史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信息技術;教學理念;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開始嘗試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希望借助信息技術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關于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進行論述。
一、信息技術的內涵
何謂信息技術呢?李立申在《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中指出,信息技術是指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支持下用以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數值、圖像以及聲音信息,包括提供設備和提供信息服務兩大方面的方法和設備的總稱。信息技術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將其有的放矢地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可讓歷史教學更具現代性,更具吸引力,更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如今,歷史教師關于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研究并不在少數。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的多年實踐與研究,認為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具體可采取如下策略。
1.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實現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極為重要,它關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關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歷史教師大都注重新課導入。研究發現,傳統的新課導入方式過于枯燥乏味,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為提高新課導入質量,歷史教師可適時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實現新課導入。例如,執教“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時,教師是這樣進行新課導入的:運用多媒體呈現一些青銅器圖片讓學生欣賞。看到這些精美的青銅器圖片,學生們的目光也紛紛被吸引,嘖嘖稱贊。青銅器圖片呈現完畢后,教師說道:“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剛才呈現的都是什么圖片嗎?”“青銅器。”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道。“沒錯,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是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青銅器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均具有重要意義……”聽到教師精彩的解說,學生們也對青銅器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最后,教師說道:“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即為‘燦爛的青銅文明’,請同學們和我一起打開課本。”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一些青銅器圖片實現了新課導入,這也是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方式。多媒體圖片的呈現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新課學習興趣,讓新課導入呈現出更高質量。
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歷史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是有限的。為進一步豐富初中歷史教學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教材之外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應用信息技術有效豐富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例如,執教“三國鼎立”時,為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本課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在電視劇《三國》中截取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片段讓學生觀看。學生看完該視頻片段后,教師問道:“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視頻中看出了什么端倪嗎?”問題提出后,有學生立即回答道:“我覺得諸葛亮真是太聰明了,他在還沒出山時就已做出了三分天下的遠大戰略規劃。正是在這種遠大戰略規劃下,才有了后來的三國鼎立。”聽到這名學生這樣說,其他同學也紛紛表示贊同。對于學生的此種看法,教師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電視劇《三國》,通過電視劇《三國》的觀看進一步加深對“三國鼎立”的認識與了解。互聯網中有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教師完全可將這些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引入課堂,不斷豐富歷史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相關歷史學習資源時,應盡可能簡要且貼近教學實際,盡可能不要占用太多課堂教學時間。
3.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學生要想真正學好歷史,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教師可積極借助信息技術。例如,執教“科舉制的創立”一課時,教師執教完基本教學內容后,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等搜索與科舉制度相關的資料,并針對查詢到的相關資料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任務布置下去后,學生們放學后積極通過網絡查詢相關資料,通過查詢資料清晰認識到: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從此點來看,科舉制度的創立無疑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在談及對科舉制的看法時,有學生說道:“科舉制和當前的高考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科舉制度并不能說是完美的,但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卻又是相對公平的……”教師在具體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搜索一些與新課教學相關的歷史資料,并對其反復進行研讀和思考。學生通過長期堅持采用這樣的做法,歷史學習興趣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也養成了通過網絡學習歷史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4.利用信息技術在課余展開互動交流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與學生之間展開長時間的互動交流。事實表明,與學生展開有效互動交流是必要的,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之間展開廣泛的互動交流。例如,教師可建立一個QQ群或微信群,將班級所有同學都納入其中。在課余時間,教師可經常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與交流。教師可在QQ群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甲午中日戰爭會落敗?”問題提出后,有學生說道:“甲午中日戰爭中國一方的落敗是必然,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雖然當時很多國人已認識到這一點,且勵精圖治,但長期的腐朽很難在短時間得到改變……”學生們參與討論的熱情是高漲的。由于身處網絡空間,因此學生們的發言也更加無拘無束。教師還可鼓勵學生通過QQ群或微信群向教師提問。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也應及時準確回答。目前,很多歷史教師均采用了建立QQ群或微信群的做法,并在QQ群或微信群中與學生展開了積極且廣泛的互動交流。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教師完全可利用充足的課余時間與學生展開廣泛互動交流。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幫助他們發散思維,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歷史學習中。
三、結語
總之,新時代的歷史教師必須要學會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歷史教育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相關歷史知識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部分歷史教師并不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意識,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歷史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概率則更低。因此,教師應積極學習和掌握相關信息技術,并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歷史教學,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以更為積極的姿態參與到歷史學習當中,不斷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雪.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整合背景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07).
[2]王月芳.淺談初中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吉林教育,2014(01).
[3]榮寧.互聯網視角下歷史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
[4]張蕓.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整合研究十年:回顧、反思與展望[J].基礎教育研究,2014(21).
作者:余東海 單位: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都城鎮初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
- 下一篇: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策略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