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借力學生生活經驗
時間:2022-06-12 08:07:46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借力學生生活經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要讓學生形成并內化正確的歷史觀,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條重要途徑。歷史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生活經驗對歷史教學的價值,并通過歷史探究等教學方式,將歷史觀根植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中。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生活經驗
初中歷史教學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讓學生有效地理解,并內化歷史知識。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形成歷史觀念的時候,不再是對已有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在有效的知識生成過程中,形成既符合主流價值觀,同時又能夠為自身所接納的歷史觀。研究表明,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借力生活經驗進行歷史教學的價值
很多時候由于應試的需要,歷史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變得“直截了當”,其結果是看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所謂的教學效率,但是這種忽略了學生認知基礎而建構起來的歷史知識,并不容易進入學生的長時記憶,學生的理解過程也就成了死記硬背的過程,學生應用歷史知識時容易死搬硬套。而要改變這一現狀,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有人從兒童(初中學生的年齡范圍在國際上公認的兒童年齡階段里)認知特點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初中歷史教學必須更新教學觀念,還兒童以主體地位,將歷史教學之根深植于兒童經驗之中,通過意義建構,使歷史與現實對接,進而使對歷史的體認服務于兒童經驗的改組,最終使歷史的教育意義見之于兒童的現實行為。而我在實踐中也發現,借力生活經驗進行歷史教學是有其價值的,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于學生生活經驗進行的歷史知識教學過程,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大。二是學生在自身生活經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歷史知識認知結構更為穩定。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建構出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歷史觀點。而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自主建構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學生的已有經驗。從這個角度講,歷史教學要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而根據信息加工理論,當學生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去理解歷史知識時,生成的歷史觀點也就有了生根開花的土壤,其記憶效果當然更好,所形成的認知結構自然也就更加穩定。
二、借力生活經驗之關鍵在于歷史探究
基于以上認識,我以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必然的。但要讓生活經驗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還需要教師精心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對于歷史觀點的形成而言,基于歷史史料進行探究無疑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之一。例如:在“偉大的歷史轉折”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我注意到現在初中學生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那個時代的好多事情并不清楚,這個時候,如果只是機械地去呈現那些史料,那學生就很難形成認同感。于是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的思路就是引導學生從現在的生活去思考,然后沿著歷史河流上溯,一步一個腳印地從現在走向過去,在這樣的歷史探究過程中,學生往往可以知道那個時代的社會特點、社會背景,從而也就能理解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意味著什么。印象較深的有這樣兩個細節:一是當我引導學生從現在使用的智能手機出發,到回到歷史中的手機發展史,而在往回看就是一個沒有無線通訊的社會,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都不能得到很好解決的社會,就是一個只顧爭論社會性質,而不顧生產力發展的社會……通過這樣的比較與探究,很多學生都會覺得當時的社會匪夷所思,可這就是那個時代國家領導人必須面對的社會現實,更重要的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立志打破“兩個凡是”,堅定推行改革開放……到了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認識到鄧小平的決定是正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實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二是學生在歷史探究過程中表現出對鄧小平的崇拜,用學生的話說,“當看到這樣的社會背景,就感覺用‘力挽狂瀾’四個字形容鄧小平當時的決定是恰如其分的”,我以為這種認同,就是對偉大的歷史轉折中何為偉大有了準確的理解。而經過這樣的歷史探究,也就實現了初中歷史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歷史課堂進行探索,為學生主體性的提升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借力生活經驗思考
初中歷史教學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看起來是一個普通的命題。但是當我們真正細心研究的時候,卻發現其中有著不凡的價值。比如說,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當中,哪些可以為歷史知識的學習服務?如果在學習某一個知識的時候,學生缺少生活經驗,我們又應當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為學生補充或者豐富這一生活經驗?從生活經驗向歷史知識的轉變,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是最恰切的?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在驅動我思考,也讓我明確了一點:初中歷史知識很簡單,但初中歷史的教學并不簡單,認識到這種不簡單又不意味著我們的歷史教學要復雜化。因此,如何借力學生的生活經驗,如何在歷史教學中以簡馭繁?都是值得永恒探究的話題。
參考文獻:
[1]周宏.歷史:一個必須融入兒童經驗的學習領域———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反思及探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S1):281—284.
[2]黃奇鴻.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現歷史與現實的結合[J].教育評論,2007(6):157—159.
作者:汪雪梅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馬塘初級中學
- 上一篇:通識教育中企業家精神的傳遞
- 下一篇:物流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探討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