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爆發可能性論文

時間:2022-08-02 06:12:00

導語:貿易戰爆發可能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貿易戰爆發可能性論文

在中國農歷新年的時候,圍繞著美國財長蓋特納針對中國操縱匯率的指控,國際社會擔心在當前需要各方精誠團結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時刻,美中兩國卻爆發貿易戰。盡管白宮后來解釋說,未來美國針對中國的匯率政策有待研究,但蓋特納上任伊始,就對中國發難,不管其背后出于何種動機,這意味著美中兩國今后的經濟摩擦可能會加劇。對此,中國應該有心理準備,備戰而不求戰。但如果兩國真的因為匯率問題而爆發貿易戰,中國未必是個輸家,至少從長期來看,是如此。

先來看看美中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有多大。據說蓋特納的指控代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意思,在中國匯率問題上,奧巴馬的態度一向是很強硬的。他在擔任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時,就曾聯合提出議案,修改美國政府對貨幣操縱的定義及核準新的貿易報復措施;在競選總統期間,提出要動用一切外交手段,迫使中國按照美國的意圖升值人民幣。另外,奧巴馬剛入主白宮,對美中關系的重要性缺乏切實的感受,加之美國兩黨對人民幣低估的看法基本沒有分歧,許多國會議員早就呼吁制裁北京。因此,為兌現其競選期間對選民的承諾,奧巴馬政府極可能單方面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懲罰”。

當然,美中貿易戰是否打得起來,還要看中國方面的反應。但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回旋的余地不大。匯率問題作為一國的主權,北京不會容忍華盛頓盛氣凌人的公然干涉,況且,北京認為,即使按華盛頓希望的那樣人民幣升值40%,中美貿易順差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為受制度慣性和人口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力、土地和資源的價格不可能一下子大幅提高,而這些是形成中國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另外,導致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的一大原因是中美貿易結構的不對等,美國限制對中國出口高科技和武器,而在這兩方面,華盛頓是不可能對中國有較大松綁的。不排除在華盛頓貿易制裁的威脅下,北京會做出一些讓步,但北京讓步的底線是要看華盛頓索求什么。我個人認為,華盛頓最可能想得到的是以下三樣東西:一是在國際金融和經濟秩序重建中支持美國;二是要求中國更大的金融開放;三是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以支持美國的經濟復興。果真如此,還不如跟美國打一場貿易戰。即使輸了,損失也不會比這大多少;而從目前的時機以及長期來看,雖然美中兩國的力量對比,中國相對處于弱勢,但一切都是變化的,最后的贏家是中國也說不定。

首先,鑒于美國市場在中國出口中所占的分量,對中國來說,貿易戰最大的后果就是出口下降。這雖然會對中國的出口企業及其就業產生很大影響,大量企業可能會因此破產,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從去年下半年起,中國對美出口降幅已經很大,再壞也壞不到那兒去。相反,沒有了中國廉價商品的輸入,飽受危機之困的美國家庭恐怕會雪上加霜。美國當然可以有替代選擇。但結合各方面的情況看,能供應像中國這樣價廉物美商品的國家是不多的。因此,美國在這方面的替代選擇其實是很小的。一旦因中國商品的銳減影響到普通美國民眾的生活,我相信,它必然會反映到華盛頓的決策中來,使華盛頓在制裁中國時不能不慎重考慮,從而減輕制裁的程度。

退一步講,即使美國民眾出于愛國熱情,不用中國產品,美國在中國出口市場所占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但中國完全可以用拋售美國國債的方式進行報復。中國央行目前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占到外國央行持有美國國債總規模的35.4%,占美國可流通國債總額的13.3%。這是中國在貿易戰中對美國最有力的反擊手段。雖然拋售美國國債也會傷及中國自己,主要是外儲的貶值以及加劇出口困難,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美國陷入金融危機時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殺傷力將不可小視。

再從長期來看,貿易戰有可能促進中國真正從出口導向型的、以投資和外需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內需特別是消費為主轉型,從而改變中國被動依賴和受制于人的局面。客觀而言,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固然不對,但它指出的問題正是中國發展的軟肋所在。最近幾年,美國都在謀求中國通過提升國內需求以降低過度的儲蓄,以及通過改革金融體系來擴大消費信貸。造成中國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以及國際收支盈余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的根本原因,是發展方式問題,因此,解決中國經濟失衡的根本辦法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因此,當中美發生貿易戰時,中國出口的外部環境比以前遠為惡劣,指望外需來實現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是不可能的。在這個外部的壓力下,政府才可能會痛下決心,把發展的基點真正轉向內需,推進收入分配、削減政府權力等早應實施的改革,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只是說說而已。

貿易本質上是一種國家間的互惠行為,美中經濟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關系,因此,假如爆發貿易戰,遭受沉重打擊的,不僅有中國,也包括美國以及日益受惠于“中國引擎”拉動的全球經濟。此外,美國發動貿易戰還會動搖兩國經貿合作的基礎,并使得美國單邊主義的形象在國際社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這對正試圖挽救美國形象的奧巴馬政府是殊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