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困境中的出口對策

時間:2022-03-26 03:37:00

導語:中小企業困境中的出口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困境中的出口對策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和現狀

中小企業就是規模相對較小的經濟單位,美國1953年頒布的“中小企業法”規定:凡是獨立所有和經營,并且在某一行業領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業均為中小企業。在我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發展迅猛,以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的區域發展的實踐證明,產業專業化集群發展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國主要體現在珠江三角,長江三角兩個產業集群,事實證明,這兩個產業群落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中小企業和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到2006年底,中小企業數已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注冊的中小企業已達到430多萬戶。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出口總額和上繳稅收,分別占全國的58.5%、68.3%和50.2%,中小企業提供了城鎮就業人口75%以上的就業機會,并吸納了75%以上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外貿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中小企業日益成為我國出口和開拓國際市場的主體力量。

二、當前中小企業出口的困境和狀況

2007年國際經濟環境惡化,使得我國的外圍需求收縮、國內,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新勞動合同法》頒布、電荒、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和環保監控等都加劇惡化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另外中小企業還面臨國際貿易壁壘,信息化成都低,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企業的自生的資金少,產品相對落后等困境。中國中小企業出口的產品主要集中在輕紡,加工貿易行業,出口的產品的結構上表現為粗加工產品多、品牌產品少,這使得企業在產品結構、技術含量、品牌影響力方面都落后于發達國家,更需要企業找準市場,制定合適的營銷戰略。“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5%,而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左右,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戶國內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

三、中小企業產品出口的策略和創新

1.樹立國際國際化經營觀念,找準市場

赫爾曼·西蒙曾說:“不大的市場縫隙,即使是微乎其微的市場縫隙,擴展至全球時也會變得驚人的巨大”。中小企業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擴大出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為過剩的產品及生產能力找到出路。企業出口于企業的規模毫無關系,只要產品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就有出口的可能性,關鍵是將產品定位在合適的產品市場上,制定適合自己的銷售策略。

2.從企業集群,產業集群,信息集群到戰略集群

中小企業之間通過開展專業化協作、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使得交易費用降低,可提高企業防御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戰略集群就是可以是同一個產業或者上下游相關的產業同時開發一個市場,在營銷上,采取出口聯盟策略,實現多種形式的中小企業策略聯盟,由于是相關性產業可以建立上下游聯合售后服務中心,海外零售分銷策略聯盟如溫州企業為主在巴西開設的“中國商城”等。這些成功經驗表明,在海外設立商品專業市場,是帶動商品出口的有效方式,戰略集群可以減少單獨企業開發市場的風險,而且可以節約成本,相互促進行業的發展。3.多元化出口戰略

中小企業要根據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積極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和方向,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華商來加強開拓海外市場,學習他們的經驗;還可以聯手大型企業聯手出口,中小企業出口產品結構上與大型企業產品互補或相關,大企業有了中小企業的附加品,也更加具有競爭力,中小企業可以借助大企業成熟的出口體系和銷售網絡來開拓自己的海外市場。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的市場,以改變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的狀況,逐步實現以新市場為重點,以周邊國家市場為支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市場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市場結構。在確定出口的目標市場時,應該根據企業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做出考慮,小型企業應該做的就是將整個世界市場都考慮在自己的目標市場范圍之內,然后從中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機會。

4.積極利用政府的作用

從世界各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來看,中小企業的生存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出口的措施。例如建立高技術產品出口人才的培訓,組織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鼓勵外商參與中小企業的合資經營,擴大外資嫁接改造中小企業的規模,進而促成中小企業國際化;加強中小企業與專業外貿機構之間的合作,各個政府都積極地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出口環境,中小企業應該積極地利用政府的提供的環境,把握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機會。

5.積極開展電子商務貿易

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可達1萬億美元,未來10年三分之一的全球國際貿易將以網絡貿易的形式來完成。中小企業自生來說,電子商務可以節省經費、增加貿易機會、提高貿效率,降低了依靠中間商的帶來約束。對于海外買家,為了降低采購成本進而更加依賴電子商務的采購,網絡經濟下的電子商務能夠使企業最優規模有所下降,更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競爭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君:轉型經濟國家中小企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4(12):1~2

[2]朱劍紅:“首屆中國中小企業節”將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07~11~12

[3]王振孫琳:中小企業:日本經濟活力源泉[M].上海:上海財經出版社,2003(8):2

[4]方菲:跨國公司競爭優勢的變遷與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J].經濟問題探索,2003(8):70~73

[5]趙愛玲:出口放緩網商“拐點”[J].中國對外貿易,2008(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