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匯率風險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28 08:47:00
導語:國際貿易匯率風險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始于2008年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的世界金融海嘯,在2010年進入了對實體經濟產生全面穩固影響的階段,即后危機時代。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實體經濟占主體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和經濟大國來說,在后危機時代所表現出的穩步快速增長,所依賴的是作為主體地位的宏觀經濟政策和適度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從而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內驅力。從外部環境來看,各國在國際貿易中都使用了保護主義等“猛藥”,使得全球經濟出現大病初愈跡象。不同程度的增長在世界各大主要經濟大國均有出現。美、日、歐三大經濟體逐步復蘇并走上正軌,然而,財政赤字劇增、失業率飆升以及消費不振等諸多問題仍然嚴峻,經濟全面復蘇由于經濟刺激計劃的收縮或退出而呈現出曲折而漫長的狀態。而從內部環境來看,我國國內投資增長具備潛力,但民間投資意愿不強;國內消費市場拓展空間廣闊,但難度較大;工業增長條件充足,但結構調整難度很大;穩定出口政策成效明顯,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財政和金融環境良好,但通脹預期逐漸顯現。對于外向型企業來講,金融危機影響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基于國內外不斷走低的經濟形勢所形成的成本風險、信用風險和管理風險,這些風險促動了國家宏觀調控通過人民幣匯率政策機制進行維穩,從而規避這種風險,旨在提高逆境中的企業經營績效。從現實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變動首先會影響到國家收支,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會造成長期的貿易逆差,而外向型企業由于過分依賴貿易順差而在逆差中往往一蹶不振。繼而,人民幣對內的貶值,會提高出口產品換匯成本,降低出口創匯能力。而相對低廉的進口產品價格自然會擴大進口需求。
二、外向型企業的業務特點及匯率風險的形成
(一)外向型企業的業務特點研究
外向型企業是那些設在境內而主要營銷國外市場的企業。從業務上來講,外向型企業主要是面對國際市場而展開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因此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的變化,因此相較內向型企業來說具有更大的風險性。而從業務類型上來講,主要以生產經營出口加工方式為基本的經營業態,其產品或服務的客戶主要以國外客戶為主,同時也兼營少量國內業務,因此過多的依賴國際貿易固有的經營模式。
(二)匯率風險的形成
可以說,風險性是外向型企業的特征內核。而要做到自覺地防范風險,就要明確風險形成尤其是針對外向型企業在國際貿易各種類型和格局中所面臨的風險可能。由于外匯市場匯率的不確定性,從而就提高了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匯率風險形成主要來源于匯率制度、財政貨幣制度以及國際貿易收支等。首先是一國的匯率制度。匯率變動規律不同往往取決于匯率制度本身,匯率上下波動成為習以為常,各國對法定貨幣含金量和匯率波動的上下限也不再做規定,這樣國際金融領域的動蕩和國際貿易、國際借貸及其他涉外經濟活動中的外匯風險無形中就加大了,從而增加了各種經濟、政治因素常常使外匯匯率在短期內動蕩的幅度和可能。同時,各國中央銀行為將匯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從而頻繁干預外匯市場,浮動匯率制賦予各國自主決定匯率的權利,目的在于對本國經濟發展產生正向激勵,尤其是主要貨幣國加強貨幣合作,對匯率波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共同干預外匯市場。其次是一國的財政貨幣制度。在一定條件下,匯率由兩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決定,如果一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降低通貨膨脹率,在對應國家貨幣價值不變的情況下,本幣將升值,繼而降低外匯匯率。對于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匯率的波動。總之,財政政策可以通過稅收和財政支出兩大政策手段調整整個社會的貨幣需求。如果財政赤字擴大,貨幣需求增加,在貨幣供應不變時,將提高利率,從而引起匯率的改變。
三、匯率風險應對措施研究
(一)合理選擇交易中的貨幣
對于處于在不穩定國際貿易格局中的外向型企業來說,盡量使用合理的貨幣形式,如多使用軟貨幣來進行對外支付,而在收匯時則應多使用硬貨幣。而在對外融資領域中,為了減輕債務負擔應該爭取多使用軟貨幣。而從當前國際貨幣的基本格局和走勢來看,歐元的強勢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美元將會延續弱勢,而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也將長期維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就應在國貿交易中力爭取用歐元、英鎊等硬貨幣作為收入結算的貨幣,而以美元在對外貿易中作為融資和支付的貨幣,而最終要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
(二)積極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選擇合適的外匯交易品種
外向型企業規避匯率風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匯率保值操作主要有外匯期貨、外匯遠期和外匯期權等形式。因此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就要掌握外匯避險工具,而首先就是要加強外匯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從而使外匯風險管理能力得以不斷積累,還可以采取適當措施應對匯率波動。同時,對于外幣資產與負債的幣種匹配也要保持足夠的重視。如一個外貿企業既有美元支出也有美元收入時,同時又有進出口業務,這就能夠在進行對美方貿易進行時,無須涉及貨幣的兌換,直接以美元報價、結算,用出口收入的美元直接支付進口中的美元貨款。
(三)選定有效機遇定位合同價格和結算方式
對于出口業務結算貨幣貶值時,可以根據結算貨幣的匯率走向選擇提前或推遲結算,如果預測結算貨幣相對于本幣貶值,進口企業可推遲進口或要求延期付款,而出口企業可及早簽訂出口合同收取貨款,反之,進口企業可提前進口或支付貨款,出口企業可推遲交貨或允許進口商延期付款。同時結算貨幣升值時,可要求境外出口商降低進口商品價格;還可以適當提高出口價格,或與進口商約定按一定比例分擔匯率損失。另外,在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如能將滿足進口付匯需要之外的外匯收入以現時匯率結匯,就能防止因人民幣升值而帶來的匯兌損失。
- 上一篇:區環境提升年工作責任追究辦法
- 下一篇:市區社保資金自查自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