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環境保護工作思考
時間:2022-11-08 08:49:25
導語:新常態下環境保護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闡述了人類環境會議的發展歷程和我國環境保護面臨的新的形勢和要求,從1972年、1992年到2002年三次會議的精神,最終確定了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追求,通過對如今的環境保護形勢分析,提出了做好新時期的環保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生態環保;防治對策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都生活在地球村里,地球上的自然環境就是人類周圍的自然界,經歷了大約45億年。從古至今,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縱觀人類發展的歷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腳步從未停息。
1關于環境與發展的探索歷程
1.1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環境問題始終伴隨著,考慮到需要統一思想,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人類環境保護歷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人類社會環境保護事業的新紀元。為了紀念這次意義非凡的會議,第27屆聯大把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2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
過了20年,時間來到了1992年,在當年的6月3日-14日,聯合國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了第二次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戰略和新觀念。回顧了20年來發展的歷程,重新對人類共有的環境做出承諾,大自然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不應當無償的使用和掠奪,而是要更加珍惜資源,有償索取,建立新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類之間和平共處的“全球伙伴關系”。
1.3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
又是一個20年,時間來到了2012年,人類進入了21世紀,在當年的6月20日-22日,還是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召開了人類可持續發展里約+20峰會。本次會議是在全球經濟和發展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召開的,首次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消費,實現可持續發展終極目標,為人類的前進方向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1.4綠色可持續發展
時代在進步,文明在發展,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指導我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甚至是更為長遠發展的科學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是對發展與保護的重要闡述,“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就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0年高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顯現,環境問題成為我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短板,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小康生活。
2.1生態良好是人民群眾對環境的基本追求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追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迫切的愿望,環境問題是發展問題,更是民生問題,它和老百姓的幸福安康緊密相連,過去要吃飽飯,求生存,現在要幸福,求安康,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迫切的要求,可見,現在的環境狀況還無法滿足這個需求。
2.2經濟發展方式還未實現根本性改變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鋼鐵、水泥、冶煉等裝備設施落后,存在著邊發展邊治理的狀況,能耗高、污染大、低效率始終伴隨中發展的全過程,走出一條能耗低、污染小、高效率的發展之路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這個矛盾現在依然存在。
2.3環境管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未能落實到位
環境管理責任制度是一項制度創新,歷史從未有過,在現實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地方政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等制度落實不到位,存在著壓力傳導不利,上邊雷聲大下邊雨點小的現象。為此,中央已經啟動了環境督查巡視工作,重點就是責任落實情況,相信隨著工作的開展,相關問題可逐步得以解決。
2.4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未實現雙贏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官員的升遷看重的還是GDP,環境指標在發展面前還是軟綿綿的、無力的,地方政府在發展中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有的讓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讓路,甚至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現象時有發生,綠色GDP還未從根本上替代原有的考核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道路還很漫長。
3今后環保工作的防治對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時代賦予了我們特殊的歷史使命,我們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積極自覺地行動起來,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
3.1打好三大戰役,改善環境質量
各地政府要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部署,向污染宣戰,著力打好國務院2013年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5年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制定的《土壤污染防治計劃》“三大戰役”,進一步分解落實細化責任目標,強化措施,嚴格獎懲,推進大環保格局的形成,努力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3.2嚴格環境管理,強化目標考核
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新《環保法》、新《環評法》的要求,嚴把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關、環保執法關、竣工驗收關、后評價跟蹤關等關口,全力保障群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要將環保責任目標逐級簽入政府目標進行考核,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權,對于在任期間造化嚴重生態破壞或環境質量惡化的區域,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追究。
3.3健全網格化管理,實現執法全覆蓋
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環境監管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各級各部門按照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認真落實環境監管“五定四清”要求,即對網格內所有污染源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的“五定”監管,實現轄區清、人員清、職責清、污染底數清的“四清”目標,確保環境監管網格邊界清晰、責任主體明確,不斷提升地方的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
3.4創新管理體制,嚴格執法監管
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是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垂直管理主要指省級環保部門直接管理市(地)縣的監測監察機構,承擔其人員和工作經費,市(地)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廳(局)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縣級環保局不再單設而是作為市(地)級環保局的派出機構。各地要在創新管理體制上積極探索,最終形成一個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監管、上級部門監察相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監察新模式,既保障了環境執法的效果,又遏制了地方保護主義。
3.5用嚴格的責任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制度,如《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對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改革做出頂層設計,構筑了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完整責任鏈條,為解決環境保護突出問題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強大的動力,為做好今后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3.6引導輿論宣傳,人人參與環保
要利用新聞媒體、新興網絡、環保志愿者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讓綠色文明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共同認知。建立環保公眾參與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形成人人關心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
4結束語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履行使命,勇于擔當,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我們是美麗家園的引領者和實踐者,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未來的家園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作者:劉景澤 單位:濟源市環境監測站
參考文獻:
[1]尹波.淺析網絡化環境監管對基層環保工作的重要意義[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06).
[2]張慶義.用嚴格的責任制度保護生態環境[J].中州環境.2015(11).
- 上一篇:高速公路沿線重要生態敏感區環境保護探討
- 下一篇:新形勢下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