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與分析
時間:2022-11-26 02:57:37
導語: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吉林省上市公司為例,從生態倫理視角研究環境績效評價,并對環境績效的現狀進行總體評價和分析,進而從政府、企業兩個層面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對策,旨在推動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實踐工作順利開展,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吉林省上市公司;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生態倫理;重污染行業
近年來,由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如何衡量企業活動的環境影響及企業應該承擔的環境責任,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目前,生態環境成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已達成共識,“經濟道德人”的企業新角色要求其重視生產經營活動的環境影響,這必然對企業績效評價提出新要求。
一、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內涵
(一)企業環境績效的概念。企業環境績效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由于環境保護和治理環境污染而取得的成績和效果,是企業生產活動的一種結果,是對企業績效的直接反饋,也是對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情況的一種衡量。(二)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概念。環境績效評價是一種開放且有效的環境管理工具,是企業環境管理的核心問題之一。環境績效評價作為監督和促進企業加強環境保護的工具,可為衡量企業環境管理過程和環境保護效果提供標準,為利益相關者作出決策提供有關環境方面的可靠信息。國外對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起初著眼于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的研究,把報告環境績效作為社會責任績效的一個重要維度。我國對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是伴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在我國的實施而開始的,在2000年以后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
二、生態倫理視角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
(一)生態倫理的內涵。生態倫理將傳統倫理觀念下的人際倫理拓展到人與生態環境的倫理關系,具體指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的倫理信念、道德態度和行為規范的觀念體系,是一種尊重自然的價值系統和權利的倫理價值系統,以道德為手段協調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生態倫理的發展影響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內容,要求企業將生態環境作為利益相關者,承擔生態責任。(二)生態倫理視角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維度。生態倫理視角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以企業生態責任為核心,堅持生態效益、生態友好兩大原則,以生態倫理體系中的清潔生產、綠色管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這四項規范為評價維度。1.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主要指企業生產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資源,并采取保護生態環境的生產技術和措施,包括清潔的生產和清潔的產品兩大方面。清潔生產的目的是使資源的使用效率達到最大化、污染的生產達到最小化。因此,這就要求企業最大限度地保證原料無害化,生產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所以,在該維度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主要以產品的生命周期理論為基礎,以定量指標為主,從原材料的采購、投入、使用的效率、耗費的程度和生產產品所產生的廢棄物等角度進行分析。2.綠色管理。綠色管理是指企業在政府政策監督和群眾監督下,能夠自覺地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觀念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在該維度下,主要是從企業產品的設計理念、營銷觀念、環保監督機構的建立和企業環境報告書的等方面進行分析。3.節約資源。由于自然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這使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注重資源節約,而資源的有限性又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讓資源的配置和使用達到最優。節約資源,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從而使企業實現綠色管理,清潔生產。在該維度下,一方面要考慮企業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生產經營理念、使用原材料的有害性及可再生性,另一方面還要考慮企業資源的耗用率和周轉循環率及產品的次品率、使用壽命、回收率等。4.保護環境。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是企業保護環境的主要體現,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生產經營利益的同時對環保進行投資,主動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在該維度下,主要從企業營銷方式的環保程度、環保培訓費投入力度、環保型設備投資占比、環保活動費用支出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上這四個環境績效評價維度是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的。清潔生產、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在企業在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的雙重體現,而綠色管理則是在企業文化制度層面的體現。
三、吉林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的總體情況
(一)吉林省上市公司概況。截至2017年3月31日,吉林省共有40家上市公司,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18家,在深證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22家。這40家上市公司行業分布范圍較廣,主要涉及汽車、水泥、房地產開發、生物醫藥、非銀行金融、電力、計算機軟件、通用設備、醫療器械、輸變電設備、零售、燃氣、公路鐵路、廣播與電視等。依據環保部2010年9月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重污染行業劃分標準,共有20家上市公司屬于重污染企業。吉林省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名錄詳見下表。(二)吉林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的總體情況分析。本文著重對吉林省上市公司中的20家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進行詳細調研。2013~2015年,在20家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中,單獨社會責任報告的有5家,分別是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轎車”)、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化東寶”)、吉林敖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敖東”)、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恩鎳業”)和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泰集團”),其他15家公司均沒有單獨社會責任報告,其有關環境績效方面的信息大都散見于年報中。依據2013~2015年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書中有關環境績效評價的內容,筆者做出如下分析。1.根據社會責任報告中的環境信息評價上市公司環境績效。通過仔細研讀一汽轎車、通化東寶、吉林敖東、吉恩鎳業和亞泰集團這5家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重點從保護環境、清潔生產、綠色管理和排污量、排污費及環衛費等相關費用方面做出具體分析。(1)一汽轎車。一汽轎車始終堅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環境保護,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排放指標,認真落實各項環保管理制度,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工作,追求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把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到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該公司所有生活污水和生產污水全部達到國家《綜合污水排放標準》二級標準。(2)通化東寶。2013年,通化東寶本著“兩個不做”(一是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事不做,二是破壞環境和損害資源的事不做)原則,對公共供電、供熱、供水系統不斷實施技術改造,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保障能源使用效率達到最大化。2013年,該公司每年減排SO23.103噸、COD2.6噸,節約用電20.1萬KW.H,年節約用水4.5萬噸,年節約燃煤1440噸標煤,排污費200016元,環境保護費245000元。該公司的環境發展理念是“建一座工廠,興一方經濟,保護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2014年排污費支出207660元,2015年排污費支出200016元。(3)吉林敖東。2013年,吉林敖東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該公司通過廢物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生產率和循環利用率,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積極利用經濟手段鼓勵各部室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排放。2014年,該公司秉承著綠色發展必須是不損害資源、不污染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舉,保持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統一和諧發展。2015年,該公司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不斷進行工藝改進和技術創新,加強生產管理,降低能耗,節約資源。(4)吉恩鎳業。2013~2015年,吉恩鎳業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按照“遵守法律法規,開展節能降耗,持續污染預防,綠色吉鎳品牌”的環境保護方針落實公司的環保工作,使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處置,不斷加大“三廢”治理力度,實現公司內部的循環經濟發展。2013年,該公司的排污費支出1722358元,環境衛生費支出13872元,工業廢水處理費支出2875000元。2014年,該公司減少了能源消耗,共節約資金120多萬元,先后在環境保護上累計投資5億多元,環境衛生費支出354682元,排污費支出18255555元。2015年,該公司環境衛生費支出311560元,排污費支出655558元。(5)亞泰集團。2013~2015年,亞泰集團以環境保護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針,注重履行環境保護責任。2013年,該公司減排氮氧化物123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1.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6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63萬噸,排污費支出14943474元,環衛綠化費支出28985434元。2014年,該公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6.4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7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0.85萬噸,排污費支出16573490元,綠化費支出4854516元。2015年,該公司的排污費支出1484287元,綠化費支出2521449元。根據以上分析可知,2013~2015年,上述5家公司對保護環境和清潔生產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對生產垃圾的處理和再利用都采取了相關措施,排污方面也達到了國家標準。雖然有的企業沒有明確列出相關的費用支出,但政府給予公司的環保方面補助金可以說明該公司在環保方面確實作了投資。在上文提到的生態倫理視角下的四個評價維度方面,這5家公司基本都做到了對環境信息較完整的披露。2.根據年報中的環境信息評價上市公司環境績效。(1)2013年,我國有12家公司在年報的重大事項中相關的環境信息內容,這12家公司分別為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奧集團”)、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電股份”)、長春奧普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普光電”)、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盛藥業”)、長春一東離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春一東”)、長春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春燃氣”)、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富維”)、金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園股份”)、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化金馬”)、吉林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鑫藥業”)、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化纖”)、吉林金浦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浦鈦業”)。其中,金園股份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政府環保補助40000000元;通化金馬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衛生及排污費2869950元;紫鑫藥業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政府環保資金補助30000000元;吉林化纖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排污及環衛費1177425998元,并且整個重大事項的內容都是關于節能減排、規范環境、清潔生產這三大方面內容;金浦鈦業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環??偣こ讨С?20000000元;吉電股份的重大事項中涉及的環保內容較多,如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等;長春燃氣的重大事項全篇都是關于環保的;奧普光電的重大事項的內容也都是關于環保的;通化金馬的重大事項中有超過一半的內容是關于環保的,其中還涉及衛生及排污費支出。(2)2014年,我國有11家公司年報的重大事項中有關于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這11家公司分別為通化金馬、金園股份、富奧集團、金浦鈦業、奧普光電、益盛藥業、長春燃氣、一汽富維、長春一東、吉林化纖。其中,金園股份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的內容為廠區綠化支出91259200元;長春燃氣的年報中有關收支內容為排污費支出3308678元,政府補助5600000元;一汽富維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環保費支出12000000元;益盛藥業年報中有關收支內容的為政府防污染補助25243元;吉林化纖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排污及環衛費支出3750537元,其他與環保相關的內容與上年無異;金浦鈦業年報中的重大事項的內容都是關于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的,且有其環保支出的內容;奧普光電有關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的內容與上年無異。(3)2015年,我國有12家公司年報的重大事項中有關于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這12家公司分別為金浦鈦業、通化金馬、吉電股份、奧普光電、益盛藥業、長春一東、長春燃氣、一汽富維、長春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奧集團、吉林化纖。其中,長春燃氣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排污費支出840423元,其他的重大事項中關于環保內容的與上年無異;吉林化纖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排污及環保費支出2344708元,重大事項中有關環保的內容與上年無異;金浦鈦業的年報中有關收支的內容為環境整治費支出2000000元,并有關于環保排污的支出說明;吉電股份年報的重大事項內容中大篇幅地提及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奧普光電年報的重大事項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近三年一直在增加。
四、吉林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筆者通過對吉林省40家上市公司的調查發現,接近20家公司沒有對環境信息做出披露,在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中,仍有一部分公司披露內容少,有敷衍之嫌,可見企業的環保意識還需進一步增強。(二)缺少規范的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由于環境績效評價沒有形成統一的范式,這使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實施困難重重,即使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公司,如吉恩鎳業在其單獨的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了足夠的環境信息,但從其披露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目前還沒有一套規范的環境績效評價體系作為參照,導致其披露內容缺少可比性。(三)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完整由于上市公司對環境績效評價的信息公布缺少統一的規范模式,企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存在選擇性傾向,導致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夠客觀和完整。比如,在筆者調查的屬于重污染行業的20家公司中,有很多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連續3年沒有做出改變和調整,且形式單一,能夠明顯看出披露內容不完整和不全面。
五、吉林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的建議及對策
(一)政府方面。1.完善環境法律法規體系。筆者認為,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是推進相關企業做出環境績效評價的最基本的保障,政府相關部門應逐步建立健全能夠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科技研發體制等。2.健全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政府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的同時,需協調財政部、環保部和證監會等部門,加強環境會計方面理論研究,制定環境會計準則,規范環境績效評價內容,以提高環境信息披露的質量,更好地監督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二)企業方面。1.順應時勢,轉變企業發展戰略。企業首先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在正確評價自身業績和規模的基礎上實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戰略。另外,企業應多借鑒國外的先進實踐經驗,促進技術進步,減少環境治理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2.建設企業環境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企業應建立環境管理機構,明確內部環境管理職位、分工以及運行流程和實施狀況。此外,企業還應將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與自身情況相結合,建立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企業規章制度,建立環保監督考核體系,實行獎罰分明制度,將資源節約與保護環境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曉媚,范英杰.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國內外研究綜述及展望[J].商業經濟,2014(5):18-20.
[2]金曉云.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價研究及影響探析[J].商業會計,2013(15):93-95.
[3]宋建設,李丹妮.企業環境責任與環境績效理論研究及實踐啟示[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27(3):80-86.
[4]徐晶,姜明慧.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維度研究[J].對外經貿,2014(5):101-102.
[5]李曉媚.生態倫理視角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維度研究[J].經濟師,2014(2):40-41.
[6]武玉鳳.基于環境績效評價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
作者:甄國紅 張天蔚 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 上一篇:淺談探究式教學讓體育課堂更快樂
- 下一篇:認知語言學對英語詞匯教學啟示
精品范文
10上市公司盈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