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研究
時間:2022-11-22 03:17:14
導語: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常態的概念和特征
新常態是搭建在新經濟發展系統內的新政治經濟發展環境以及模式,它屬于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采用的是全新的管理方式,本質為經濟體制的變革。從經濟管理層面看,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范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新常態經濟是與GDP導向的舊經濟形態與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經濟形態與經濟發展模式。新常態的本質是“提質增效”,它所指向的是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新常態經濟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速度,新常態經濟逐漸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趨于平穩;二是經濟結構,要求不同行業要不斷優化升級自身的經濟結構;三是經濟內驅力向創新方向發展,即要變要素驅動、投資驅動為創新驅動[1]。
2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創新的意義
農村經濟管理所涉及的范疇較廣,要收到實效,必須解放思想、緊扣時展脈搏、提升危機意識、改革農村內部經濟體制。在新常態下,革新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具有重要意義。2.1順應時展步伐。在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市場化更加突出。相對于國內平穩的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相對滯后。這和農村的經濟管理體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農村的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缺乏相應的經濟管理法律作為支撐,而新常態為農村經濟體制管理的革新指明了方向。在新常態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新的技術、產品如雨后春筍,投資機會增多,市場向著質量型、差異化方向發展。革新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勢在必行,也唯有如此,才能順應時展的步伐。2.2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在新常態下,革新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以全新的經濟管理思想來保證經濟管理模式的順利運行,方可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以產業發展為例,以往農村產業走的是低成本路線,而在新常態下,這種優勢不再明顯,相反要通過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來帶動農村產業的發展,以此拉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3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體制改革任重而道遠。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踐來看,其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經濟體制改革將是重中之重[2]。在新常態下改革農村經濟體制,不僅能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也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新常態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創新的對策
3.1創新財務管理體制。在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增長逐漸平穩,增長動力向著多元化發展發展,前景更加廣闊。農村經濟在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變方面都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在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對市場的需求不但不會減弱,反而會增強,這也就要求不斷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并在這個過程中創新農村財務管理體制。目前,村級財務委托制度逐漸完善,部分地方開始引入第三方組織來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創新管理將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3.2優化制度管理方式。在新常態下,要結合農村經濟發展規律,優化經濟管理制度,以此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如民主理財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村賬鎮制度、一事一議籌資制度等。要切實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優化每一項制度,以制度來保證經濟活動的落實。3.3強化新技術的運用。新常態所呈現的本質特點是“新”,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呈現。在廣大農村,新的產業在不斷興起,一些小微企業也得到了健康發展。要實現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還得以新的技術作為支撐。在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中,新技術的應用需以互聯網為載體,在規范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促使管理方式向智能化、專業化方向轉變[3]。
4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管理創新實踐
在新常態下,昭通市昭陽區北閘鎮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大膽創新,全鎮經濟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201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9.3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農業生產總值完成1.91億元,增長7.9%;工業生產總值完成0.46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完成0.56億元,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76.6元,同比增長13%。外出務工人員9238人。耕地總面積2110hm2,農作物種植面積6758.5hm2,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044hm2,總產量2993.6t,比2015年增長2.4%,人均占有糧食54.07kg,比2015年增長5.2%;烤煙種植面積26.67hm2,比2015年增長1.6%,產量61.91t,比2015年增長1.6%;蔬菜產量12038t,水果產量24286.9t。畜牧業產值1.03億元,林地面積4733.3hm2、林業產值0.08億元,漁業產值0.01億元,全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03.3hm2。4.1全力推進工商業發展,綜合實力迅速提升。緊緊圍繞北閘鎮實際,強化工業強鎮意識,堅持以項目推進為重點,突出發展工業不動搖。一是穩固重工業。作為全區傳統工業重鎮,北閘鎮在積極探索“產業轉型”的同時,重點兼顧對全鎮1家油庫、2家大型水泥廠、6家頁巖磚廠、4家合法煤礦、13家糕點小作坊、20家煙花爆竹經營零售店和16家砂石料廠的監督和管理。二是培植新產業。2016年新增個體工商戶140戶,新注冊規模以上企業137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47家、個人獨資企業25家、合伙企業3家、內資公司62家,一大批新型企業的出現,在不斷優化全鎮產業發展結構的同時,也在帶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上作出突出貢獻。4.2全力推進農業發展,各項指標持續攀升。鎮政府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切實抓好種植業、養殖業兩大主導產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工作。一是農業生產全面提高。北閘鎮農作物種植面積6758.5hm2,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044hm2,總產量2993.6t,比2015年增長2.4%。二是畜牧養殖業穩步發展。2016年,全鎮生豬出欄8.03萬頭,年底存欄3.93萬頭;年底肉牛出欄0.1萬頭,存欄0.2萬頭;肉羊出欄0.49萬只,年底存欄0.52萬只;家禽出欄14.38萬只,年底存欄4.78萬只;全年肉類總產量5.4萬t,禽蛋產量200t。三是林業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年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109份,新增永久性標語46條,發放戶主通知書3000余份,省長防火令60余份,市長防火令50余份。2016年全鎮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事故。4.3全力推進民生建設,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一是認真落實“教育興昭”戰略,進一步深化全鎮教育改革,增強北閘鎮教育發展動力。2016年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對北閘、鄧子、塘房和新田幼兒園等學校教學綜合樓進行拆除重建,新建巖腳小學教師周轉房,徹底消除板房,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也保障了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使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堅持“文化強鎮”理念,有序推進鄉鎮文化站工程建設。積極組織開展“世界讀書日”和“全民閱讀”征文比賽等活動;進一步加強對村級文化室扶助和管理。新建文化廣場1個,進一步解決群眾文化生活匱乏問題;組織參加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歌詠比賽、第五屆“大家樂廣場舞”比賽和昭陽區第一屆農村文藝匯演。三是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主動適應并積極探索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圓滿完成計生服務中心與衛生院合并工作。四是逐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完成新參保登記、保費征繳等工作,續保率達97.35%?;A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鞏固和發展農村新型合作醫保,2016年參合人數共47619人,資金共571.428萬元,參合效率達到了100%。
5結語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遵循的發展。在新常態下,西部農村迎來了改革的春天。新常態為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機,在新常態背景下,要不斷革新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以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新的技術來加強對農村經濟的管理,這樣才能讓農村得到快速發展。
作者:郝仕季 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北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尹秀琴.新常態下我市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15.
[2]陸岷峰,虞鵬飛.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國金融業發展策略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5,35(1):3-9.
[3]劉麗.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研究[J].經貿實踐,2016(16):101,103.
- 上一篇:淺談農村經濟跨越發展
- 下一篇: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