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戶理財模式分析
時間:2022-12-13 10:01:07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下農戶理財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加。但農村家庭傳統的攢錢觀念和不合理的理財方式導致農村理財狀況不佳。本文以魚臺縣農戶為訪談對象,對魚臺縣農民的理財模式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對農民理財模式的改進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村居民;理財模式;理財建議
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為了進一步降低貧富差距,國家也越來越注重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并不斷地出臺一些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使得農村經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農村居民長期受到傳統理財理念的制約,農村居民的實際理財狀況與其收入增長狀況并不協調。農村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將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對于如何完善我國農村居民的理財模式,提高我國經濟的整體健康度,是目前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魚臺縣農民經濟收入現狀
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周樓村現有農戶100余戶,村民近500人,以種植大蒜、棉花、玉米、小麥等為主,還有很多農戶以種植蔬菜、喂豬養羊為輔業。此外,很多農戶在閑暇時會外出打工,甚至還有一些常年在外打工。因此,他們的收入包括務農收入和務工收入兩部分。無論是純農戶還是外出打工者,2013年到2014年其收入整體都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外出打工者的收入要比純農戶高一些。通過對農戶訪談可以發現,2014年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2013年的人均收入,其中種植業仍然是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另外,隨著近幾年養殖業熱潮的推進,周樓村一些農戶還通過飼養豬、羊以及各種家禽來進一步擴大收入,由于飼養規模并不是很大,其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小,所以收入也比較穩定。
本文通過訪談的形式,對周樓村居民如何處理可支配收入進行了調查,總結出了幾種主要的理財模式,其中包括銀行儲蓄、房屋投資、保險、民間借貸、股票等??偟膩碚f,農村居民理財方式選擇現狀具有其明顯的特點。
1、銀行儲蓄在農村居民的理財模式中仍占據著
不可撼動的地位據統計,將近95%的受訪者都選擇了儲蓄這一方式,幾乎每個家庭都離不開儲蓄。農村居民之所以將儲蓄作為其首選的理財工具,一方面是因為農村居民的收入低,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而儲蓄又被認為是最安全穩定的理財工具,具備風險低、手續簡單方便、變現能力強、收益穩定的優勢;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形式不夠穩定,相比銀行儲蓄,其他的一些理財方式風險較大,對于思想普遍保守的農村居民來說,對于其他的一些理財方式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
2、選擇投資房產
隨著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有一部分農村居民,尤其是年輕一代居民都陸續在城里購買了房產。他們之所以選擇在城里購買樓房,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分年輕人不愿再從事田間勞動而選擇進城務工,并且在城里生活更方便快捷;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幾年的樓市給了他們信心,隨著近幾年房價的不斷上漲,雖然國家出臺了相應的限價政策,但對于那些小縣城的房價幾乎是沒有什么限制,房價依然是逐年上漲,因此這讓很多農村居民認為,買房子總是不會吃虧的,從而選擇投資房產。
3、農村居民的保險意識逐漸提高
保險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投資方式,近些年受到農村居民的普遍追捧。保險實際上是對未來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轉移,以減免對個人或家庭帶來的財產損失。目前農村居民選擇的保險種類主要有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意外保險等。雖然在農村居民的理財活動中,保險投資并沒有占據很大的份額,但確是普遍存在的。因為農村居民普遍意識到,意外無法預知,而一旦意外發生,其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他們難以承受的,為了減少意外給他們帶來的損失,他們愿意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一份保障。尤其是對于那些家庭收入較低的居民而言,保險顯得更加重要。
4、民間借貸逐漸活躍
民間借貸作為一種特殊的理財模式,普遍存在于農村地區。其手續簡便、靈活,不受時間、地域等的限制,只要經過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即可實現快速借貸。由于農戶之間收入的不平衡以及特殊狀況的發生,一些農村居民自有的資金可能一時無法滿足其生產或生活的需要,這個時候民間借貸就起著調節平衡的作用。與正規的金融機構相比,民間借貸手續簡單,期限靈活,可以任意約定借款數額和借款期限,且交易費用少、要求門檻低,主要以信用為基礎,很少需要抵押或擔保,因此受到廣大農村居民的歡迎。
5、股票投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也逐漸了解到了一些其他的投資方式,如股票。股票投資收益率比較高,流通性也比較好,使得那些不滿足于儲蓄增值的農民也投身其中,但較高的回報伴隨著較高的風險,也需要比較豐富的理財知識作為支撐,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年輕人選擇這種投資方式。而且,他們在進行投資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理財知識,往往是靠運氣和跟風購買,因此承擔著較大的風險。
三、農村居民理財的影響因素
影響農村居民理財行為和理財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居民家庭本身的條件,如年齡、職業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市場和政策都能夠對其理財行為和理財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1、收入水平是決定理財模式的最主要因素
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影響著他們的理財程度和理財方式,而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理財的資金來源于其資金閑余部分以及農村居民外出務工的收入,這都為農村居民理財提供了資金保證。而不同層次的收入水平對居民的理財方式有很大影響,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也有很大區別。對于那些高收入者,由于他們的結余資金較多,生活壓力較小,因此他們愿意嘗試不同的理財方式和新鮮的理財產品,除了儲蓄外,他們還會選擇保險、購買房產,甚至是股票,因為較高的風險也伴隨著較高的收益。而對于那些低收入者,其生活支出本身就占據了他們收入的大部分,因此他們能用于理財的資金較少,相應地他們承受風險的能力也較差,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只能選擇一些收益低但較為穩定的理財方式,如儲蓄。
2、不同年齡段的農村居民具有不同的投資理財行為
在農村居民投資理財中,青年群體占絕大部分。一方面,青年群體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他們的收入水平處于穩步提升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的投資理財提供了資金來源;另一方面,青年群體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對理財市場認知較多,做事比較大膽激進,因此大多主要選擇房產、股票這類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而那些中老年群體,由于文化水平較低,且受傳統保守思想的影響,他們多選擇一些穩健的理財方式,如去銀行儲蓄或購買醫療、養老保險等。
3、受教育程度也會對居民選擇理財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高學歷居民的理財意愿更容易受專業金融機構廣告的影響,而對于學歷較低的居民,他們更多的是盲目跟從,理財行為更容易受到親戚朋友的影響。通過訪談發現,選擇投資股票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學歷較高的年輕人,而那些學歷較低的居民大多選擇儲蓄、保險等。分析其原因,高學歷居民由于自身的一些知識儲備,使得他們愿意并且有能力去研究一些金融業務,也會去試著了解相關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的情況;而學歷較低的居民由于自身知識上的一些欠缺,使得他們很難對一些金融業務有較準確的認識,為了保險起見,他們只能選擇一些穩健的理財方式。
4、市場和利率水平對農村居民對理財模式選擇的影響
隨著加息進程的推進,農村居民的儲蓄意愿不斷上升,考慮到利息所得稅和上漲的物價指數,目前銀行存款的實際利率為負,但是由于農村居民對于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指數并沒有清楚的認識,使得農村儲蓄存款仍然持續上升。
四、改善農村居民理財狀況的建議
1、提高農民居民的學習意識,不斷充實自身文化素質
為了改善魚臺縣農村居民現有的理財水平,首先應該讓農民朋友認識到知識對投資理財的重要性,讓他們能夠自覺地去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從而為自己今后選擇正確的理財方式奠定基礎。尤其是對于年老的農村居民來說,由于時代的限制,導致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這就需要加大對其的基礎知識教育,比如在子女的引導下學習科學的理財知識。
2、基層政府和金融機構積極加強對投資理財的宣傳、教育
首先體現在理財觀念上,地方政府應當重視對農村居民理財觀念的宣傳教育,為農民朋友灌輸新的理財知識,轉變他們的投資理財觀念。比如政府可以組織聘請專家為農民朋友開辦一些培訓課程,促進他們對其他投資模式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金融機構也應當重視農村居民的理財行為,向農村居民大力宣傳適合他們的理財產品,使農村居民對其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促進農村居民理財觀念的轉變和理財意識的提高。
3、根據農民的理財需求,設計符合適宜的金融產品
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對農村居民的知識水平、理財觀念和資金狀況進行充分地調研了解之后,并結合農村居民收入支出季節性強、抗風險能力低等特點,制定出符合他們需求,迎合他們心理的理財產品。比如開發操作手續簡單,風險較低、收益相對穩定、能隨時贖回的金融理財產品,如短期債券、基金等,讓農村居民輕松理財,穩定收益。
4、規范理財市場,打擊違法行為
隨著理財手段和理財工具的日益繁多,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進入人們的視野,在泥沙俱下的情況下,不免出現一些假借“理財工具”之名的虛假信息。由于農村居民本身知識水平有限,對理財知識理解甚少,且辨識真偽的能力欠缺,使得他們很容易被所謂的高額回報蒙騙,從而蒙受巨大損失。為此,政府應對于違法的理財渠道,如違規高息攬儲、博彩和六合彩,加大打擊力度,沒收其不正當收入,遏制其不良風氣的傳播,對于不明真相的群眾,采取教育和批評的方式,引導農村理財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五、總結
農村居民理財水平的提高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其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狀況的優劣。我國農民數量多,社會普及面廣,如何做好農戶理財的改革和實踐,教會農民理財、服務農民,并在此基礎上保障農村收益的持續增長,需要相關工作者和農民的共同努力,完善農村理財模式,提高實際操作水平,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增長。
作者:薄建奎 周明明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欒宇:慶安縣農戶理財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13(6).
[2]王欣堂:提高農民經濟意識:構建和諧農村的戰略選擇[J].長江大學學報,2010(2).
[3]于雯:居民理財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6.
- 上一篇:農業政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探討
- 下一篇:信息化手段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