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財政支持農村扶貧問題探索
時間:2022-09-15 11:22:53
導語:新形勢下財政支持農村扶貧問題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財政扶貧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與貧困現狀相比,財政扶貧力度有待加大,財政扶貧資金缺口依然很大。在分析財政支持農村扶貧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議,以推進農村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財政支持;農村扶貧;管理
1z市現狀分析
1.1基本情況。z市是個典型的農業大市、人口大市,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總人口900.56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8.4%。目前,全市9縣2區中有6個貧困縣(國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3個),占全省貧困縣的11.3%,占全市縣區的54.5%;全市農村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的17%下降到2016年的8%;全市貧困村約600個,占全省貧困村的7.4%;貧困戶約11.03萬戶,貧困人口37.8萬人,占全省貧困人口的6.6%。其中:因缺資金技術致貧25.7萬人,占總貧困人口的68%;因病致貧4.7萬人,占總貧困人口的12.4%;因缺勞動能力致貧3.1萬人,占總貧困人口的8.2%;因居住在不適宜生存的山區、庫區及生態脆弱區等致貧4.3萬人,占總貧困人口的11.4%。1.2成因分析。經過走訪發現,各貧困戶情況千差萬別,致貧因素也不盡相同,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先天因素。一方面從古到今,自然環境的優劣是制約人們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個人身體素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二是制度因素。為確保糧食安全,守住糧食紅線,作為糧食主產區的z市必然加大土地整治、環境治理力度,這對z市來說不僅失去平等發展的機會,而且也失去彎道超車的機會。三是人為因素。經濟落后地區的人們雖然也有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強烈愿望,但也存在盲目攀比、從眾心理等不良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制約著經濟發展。
2z市財政扶貧取得成效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z市財政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全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107.53萬人銳減到目前的37.8萬人,減少69.7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1年底的15.24%下降到目前的8%;農民人均純收入2016年比2011年增加3370元,增長58.1%;財政科技扶貧項目2016年是2011年的11倍;農村公路、安全飲水、職業培訓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得到不斷改善等。但按照邊際效應遞減原理,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尤其攻堅階段,財政扶貧資金邊際效應遞減現象將逐漸顯現,即每單位扶貧資金所帶來的貧困人口的減少、貧困發生率的下降呈現減緩的趨勢,脫貧速度趨緩。這主要由于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交通相對便利、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較快、有一定基礎的脫貧戶在財政扶貧的幫助下迅速脫貧,而那些交通閉塞、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嚴重滯后地區既無勞動能力又無資本或常年患病的貧困戶,靠現有的財政扶持,還不能達到脫貧目的,這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扶貧力度,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和幫助。
3z市財政扶貧存在的問題
3.1資金供求矛盾突出。近年來z市不斷加大財政扶貧力度,但與貧困現狀相比,財政扶貧力度有待加大,財政扶貧資金缺口依然很大。據統計,2011~2016年z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合計337.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合計1346.1億元,而期間財政扶貧資金累計14.04億元,分別占一般預算收入的4.16%、一般公共支出的1.04%。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十二五”期間扶貧資金需19.86億元,資金缺口達5.82億元。若考慮邊際效益遞減規律,隨著扶貧工作的推進,財政扶貧資金缺口將進一步拉大,資金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凸顯。3.2政策制度問題。總所周知,在目前行政體制下,財政扶貧資金和項目是由多層次、多部門管理,且使用不同的預算支出科目。以以工代賑扶貧為例,從縱向看,涉及貧困村、鄉、縣、市、省多級部門;從橫向看,會涉及扶貧辦、發改委、財政、農業、林業、交通、水利等部門和機構。多層次、多部門管理,必然造成資金管理分散,難以形成合力,財政扶貧效益最大化難以顯現等問題。3.3資金管理問題。一是財政扶貧資金分配不夠規范。財政扶貧資金的分配本應按照效益優先、公平分配原則,依據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發生率及貧困程度等參數進行分配。實際上,資金分配時多是撒胡椒面,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沒有得到體現。二是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不夠科學。一方面扶貧項目選擇時缺乏長期、科學規劃,導致財政扶貧資金沒有起到統籌全局的作用。另一方面扶貧項目選擇缺乏科學論證,少部分扶持項目未建成就被市場淘汰,造成扶貧資金浪費。三是財政扶貧資金監管有待加強。由于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鏈條較長,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造成資金委托人、資金使用單位、資金監管、審計、新聞媒體等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使部分扶貧資金游離監管之外,增大貪腐風險。
4完善財政扶貧的建議
4.1科學定位,明確職責。財政作為國家重要經濟管理部門,對農村扶貧攻堅工作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在農村扶貧攻堅過程中,單靠財政扶貧資金還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扶貧攻堅需要,需要各方資金的共同參與,需要進一步明確財政在農村扶貧攻堅中的職責。一是積極參與農村扶貧工作。財政部門(尤其上級財政部門)應該積極配合扶貧辦,制定實施農村扶貧政策,并根據國家貧困標準,加大地方貧困人口摸底排查力度,實施精準扶貧。二是優化財政扶貧資金傳遞途徑。簡化撥付層次,提高行政效率,確保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減少項目審批環節,下放審批權限,賦予縣級更多選擇權和項目決定權。三是加強溝通與協調。農村扶貧攻堅涉及到方方面面,加強與扶貧辦、民政局及相關涉農主管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的溝通與協調尤為重要,不僅有利于調動各方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提高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效率。4.2加大投入,優化結構。一是加大上級財政資金轉移力度。受經濟下滑壓力影響,市縣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扶貧資金缺口較大。因此,中央、省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貧困縣區傾斜力度,完善專項扶貧資金轉移支付制度,切實為脫貧攻堅提供必要資金保障。二是加大市縣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市縣財政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扶貧攻堅任務,完善調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結構,加大扶貧支出比例,在保障扶貧項目配套資金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扶貧資金比率。三是充分發揮社會資金扶貧作用。扶貧攻堅離不開社會資本的參與。因此,在加大財政扶貧資金的基礎上,應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形成扶貧資金多渠道的扶貧資金籌措機制,切實彌補財政扶貧資金的不足。4.3加強管理,提升效益。一是加快扶貧資金整合進度。為最大限度發揮扶貧資金效益,各級政府應積極落實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扶貧投入新格局,提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實現四兩撥千斤的目的。二是優化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加強財政扶貧資金預算管理。各級財政部門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要將上級補助、本級安排及其他扶貧資金統籌納入預算管理,并將扶貧專項資金細化到具體執行單位和項目,切實提高年初預算執行率。實行財政扶貧資金集中支付制度,簡化主管單位扶貧資金審批劃撥環節,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三是加強績效管理。按照扶貧指標體系加強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并以績效考核結果為依據優化調整下年度扶貧資金分配方案,切實促進財政扶貧資金向管得好、漏出少、效益高的縣區、項目傾斜。4.4強化措施,加強監督。一是實行陽光扶貧。按照公正、公開、高效原則,通過新聞媒體、網絡、會議、宣傳單等方式,第一時間將扶貧政策、扶貧項目、扶貧資金等相關信息公布與眾,自覺接受政府監管部門、新聞媒體、貧苦戶等社會監督。二是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對符合招投標條件的扶貧項目,不論資金來源、項目大小一律實行公開招投標,最大限度的節減財政專項資金。三是加大監督力度。充分發揮財政監督檢查職能,切實加強對扶貧項目資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力度;充分發揮財政投資評審作用,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與審計部門溝通協助,實現信息共享。四是完善問責機制。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終身負責制,加大對違規使用扶貧資金、挪用扶貧資金、侵貪扶貧資金等懲處力度,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覆蓋的監督問責機制。
作者:孫海霞 單位:河南省平輿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參考文獻
[1]王亮.財政扶貧國際經驗借鑒及啟示[J].經營管理者,2013(12):7.
[2]張燕.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07(6):108.
[3]李坤英.對新時期遼寧財政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2009(6):99-100.
[4]張悅玲,徐彩華.加強河北省農村財政扶貧資金運作管理的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8):32.
- 上一篇:“3+2”產業扶貧互助社發展探索
- 下一篇:創業中的項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