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罕鎮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考

時間:2022-06-25 08:26:00

導語:景罕鎮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罕鎮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考

【摘要】筆者在深入了解分析景罕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對景罕鎮近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農村經濟;經濟發展

位于隴川縣壩區腹地中心地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低熱盤壩地區,地理位置為東經97°52′至97°53′北緯24°15′至24°16′,最高海拔為2038米,最低海拔948.5米,地形以平壩為主,山壩結合。氣候受南亞大陸西南風季風的影響,屬南亞熱帶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8.9℃,年日照時數2334小時,年降雨量1544mm,全年無霜期340—350天,主導風向以南風和西南風為主,年均風速1.5米/秒。轄區雨量充沛,適合種植甘蔗、水稻、蠶桑、煙草、冬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轄區內有一所州直熱帶植物甘蔗科研所,滇西南最大的日榨量為1.1萬噸甘蔗的景罕糖廠。景罕鎮國土面積有250.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00306畝,其中,水田面積47764畝,旱地52542畝,人均耕地4.17畝。森林面積有15646公頃,植被覆蓋率為45.9%,下設8個村委會100個自然村129個村小組,現有人口5780戶,24032人,其中農業人口24032人,非農人口2678人。現有漢族10913人,少數民族人口22524人。因此,抓好景罕鎮轄區農業發展是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基礎性工作。為此,要始終不斷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領導,千方百計增加投入,積極認真抓好農業產業的發展,不斷使景罕鎮鎮產業向著多元化、深層次的方向發展。

1景罕鎮轄區的農業農村經濟現狀

2017年,景罕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經濟社會統攬全局,闖出了一條發展邊疆民族地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子。1.1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抓產業就是抓根本。自脫貧攻堅啟動以來,累計投入產業扶持資金362.1萬元,發放小額貸款8272.1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貼息413.605萬元,用于支持貧困戶發展種養殖業,共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1634戶次,貧困群眾產業扶持實現全覆蓋。一是傳統產業發揮了基礎作用。瞄準傳統產業的基礎作用,結合實際大力發展和鞏固主導產業,共發展甘蔗6.23萬畝和煙草0.99萬畝。發展肉牛養殖,建成12個肉牛標準化養殖小區,成立9個村級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二是新興產業起到了帶動作用。大力培育發展蠶桑產業,新發展0.32萬畝桑園,種桑農戶達516戶,其中建檔立卡戶214戶,種植面積達0.12萬畝。1.2安居工程到村到戶“愁吃愁穿能解決,愁住問題難解決”。把堅決啃下建檔立卡貧困戶民房建設這塊硬骨頭作為脫貧攻堅的著力點,不等不靠不觀望,自我加壓,迎難而上,以清除C、D級危房為目標、以貧困戶為基礎、以原址重建為原則,整合各塊幫扶項目,開展農村安居房建設。自脫貧攻堅啟動以來,共實施C、D級危房改造1320戶(建檔立卡戶695戶、非建檔立卡戶625戶),累計投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民房建設資金2384.51萬元,已脫貧767戶貧困戶房屋結構體系整體安全穩固,均達到A、B級標準。1.3教育扶貧到村到戶自脫貧攻堅啟動以來,投入教育補助資金18.745萬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84人次,實現幫扶資金全覆蓋。通過實施東西協作、“雨露”行動計劃等教育扶貧項目,實現脫貧戶中適齡青少年兒童教育幫扶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情況發生。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所,在校學生30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83%,無輟學學生;初中毛入學率為109.3%,輟學率為1.7%;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4%。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后通過州、省、國務院教育督導委評估驗收。1.4健康扶貧到村到戶全面貫徹落實《云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對建檔立卡戶實施精準幫扶。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縣財政實行全額助繳,參合率達100%。嚴格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機制,鄉鎮住院醫療個人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5%,家庭醫生簽約率達100%。村衛生室硬件設施、醫療器械、均已達到規定標準。1.5社會兜底保障到村到戶聚焦特殊人群,開展城鄉低保對象精準識別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動態管理,經識別后共有農村低保對象710戶1942人,其中建檔立卡對象1259人(其中20人精準落實特困人員供養救助政策,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41人全部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安排專項資金0.94萬元,助繳建檔立卡無能力繳納養老保險人員,實現了建檔立卡戶家庭成員100%參加農村養老保險。1.6生態補償到村到戶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整合各類林地管護項目,利用國家生態公益林、天然林保護、未成林造林保護工程資金,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落實生態護林員12名,每名生態護林員每年補助資金1萬元。抓好經濟林提質增效,支持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經濟林果,累計發放生態效益補貼資金1.25萬元,涉及建檔立卡42戶。積極鼓勵支持發展林果特色經濟,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1.7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大力實施道路硬化、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公共活動場所、電力、通訊和衛生室等基礎設施建設。硬化行政村道路51公里,硬化自然村道路213公里。8個村委會全部通硬化道路,20戶以上村小組通村道路全部硬化。135個村民小組全部建成文化活動室,并配有相應設施設備。實施11個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近期發展農業生產的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會議精神,抓住一帶一路、隴川通用機場、騰隴高速公路建設機遇,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快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好脫貧攻堅摘帽、基礎設施提升、產業培育壯大、城鄉環境治理、社會管理創新、民生事業改善,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確保財政收入增長10%以上。持續實現社會安定,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

3重點要抓好以下工作

3.1著力抓好脫貧攻堅工作脫貧工作是頭等大事,只有奮力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充分調動各民族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因此,要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建立健全“掛包幫”長效機制,強化幫扶力度,加大幫扶投入,實施好脫貧出列后續幫扶規劃,推動扶貧成效長遠發展。一是全力幫助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嚴格按照鎮有主導產業、村有骨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思路,依托資源優勢,以實現貧困對象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抓好甘蔗、煙草、畜牧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蠶桑后續產業,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至2個產業項目,每個貧困戶至少有1個產業增收項目,拓寬銷售渠道,切實解決群眾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做好貧困人口轉移就業,擴大貧困人口增收渠道。二是傾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以整村推進、連片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繼續抓好以交通、水利為首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農村道路通暢工程,建立村組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深入實施生態保護工程,推進天然林保護、水生態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向貧困地區傾斜,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平。三是持續提高勞動者素質。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兩手抓兩促進,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內在動力,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培訓方式,消除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大力宣傳脫貧典型、講好脫貧故事。四是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能力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教育、醫療扶助政策,防止因貧輟學、因病返貧。大力推進社會保障扶貧,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行動態條件下應保盡保。加大臨時救助制度在貧困地區落實力度,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水平,改善供養條件。落實殘疾人救助政策和特殊群體關愛服務工作。3.2狠抓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綠色經濟把精準脫貧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抓好蠶桑產業發展,使之真正成為群眾增收渠道之一。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加大科學養殖的培訓力度,努力把景罕鎮建設成為蔗糖、卷煙原料供應基地、蔬菜供應基地和禽畜肉類供應基地。繼續抓好生物特色產業的開發,不斷擴大核桃、堅果等林果面積,做好綠色經濟文章。一是要堅持“傳統產業保穩定,特色產業促發展”的發展理念,鞏固、提升傳統產業,轉變管理經營模式,增加附加值。二是要加快新興特色產業的推廣力度,通過大力培育和發展生物特色、蠶桑和畜牧養殖等新興特色產業,拓寬農業產業發展渠道。三是著力抓好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明確產權關系,進一步理順土地承包、使用經營權屬,使農村土地權屬逐步向著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邁進。3.3狠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集鎮功能抓住芒市-瑞麗-隴川-盈江城市群建設和隴川通用機場、南麻水庫、騰隴高速公路建設、朋生目瑙發詳地、景罕玉兔佛塔和雙坡山天宮目瑙文體園民族特色旅游項目機遇,加快中心集鎮建設,不斷推進美化、綠化、亮化、凈化進程。同時,抓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興邊富民、扶少整村推進、扶貧整村推進、美麗鄉村等項目實施。努力抓好一批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大項目的申報,重點抓好機耕道路、水利溝渠、國土整治、新農村建設等工程項目的實施,不斷夯實新農村發展基礎。3.4狠抓綠色發展,著力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以建設生態文明鄉村為工作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氣爽”美麗景罕。深化環境綜合整治,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地,生態林、水源林確保飲水安全。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加強鄉村環境整治,積極探索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加快城鎮及周邊區域垃圾無害化處理進程。3.5狠抓民主法治,著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鎮有機統一,推動各項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全面推進依法治鎮,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教育,增強全民法治意識。深入持久開展禁毒防艾人民戰爭,遏制與艾滋病危害,鞏固提高禁毒防艾成果。加大“平安景罕”建設力度,營造穩定、安寧、和諧的社會環境。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力維護轄區和諧安寧。3.6加強廉政建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越接近,任務越艱巨,我們將堅持不懈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政府自身建設的新成效,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一是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干事,著力建設法治政府。以法治作為政府運行的基本準則,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二是堅持從嚴治政,干凈干事,著力建設廉潔政府。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強化“一崗雙責”,扎實開展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教育活動,持之以恒抓好作風建設。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堅持科學理政,高效干事,著力建設效能政府。建設學習型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嚴格目標責任考核,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努力營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切實提升政府執行力、落實力和公信力。

作者:周生有 單位:隴川縣景罕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