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時間:2022-06-25 08:22:18
導語: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整個社會環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全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管理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農產品的質量,對于提升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增強農產品競爭力,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分析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1.農產品質量問題頻發。近年來,國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但仍有許多農產品安全事故發生,不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更動搖了公眾對我國農產品質量的信任,引起社會恐慌。2.化學農藥使用泛濫。為了提高農產品產量,許多農產品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過量的農藥,農用化肥和農藥殘留超標嚴重。與此同時,個體生產者也濫用抗生素和激素,比如用激素噴灑黃瓜,使其長得更久更綠,這對公眾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此外,在農產品加工中不當使用添加劑也威脅著人們的健康。3.公眾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與日俱增。隨著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提高,對農產品質量要求與日俱增。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觀念也在逐漸改變,無污染、自然、有機的農產品受到熱烈追捧,安全與健康的飲食習慣成為新時期的食品潮流,消費者自己已經從農產品的購買者變成了質量安全的監督者。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和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食品安全事故一經披露,往往各路媒體爭相報道,傳播的速度相當快,也很容易造成區域性或者全國性的社會恐慌事件。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對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
1.農村經濟蒙受損失。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嚴重危害民眾的身心健康,而且對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產生重大影響。一旦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此類農產品往往在較長時間內受到消費者抵制,導致價格暴跌。與此同時,相關公司的信譽、聲譽受到負面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作為農產品的生產者,農民的直接經濟收入將大大減少,也將降低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2.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除了農產品的價格優勢外,必須關注質量安全等問題。中國不僅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的出口大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出口到國際市場的農產品質量標準變得更加嚴格。然而,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藥殘留等問題使中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出口形勢相當嚴峻。3.造成農產品行業危機。隨著我國農產品生產逐步產業化,一旦個體的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將對整個相關產業產生巨大影響。例如,山東某個體戶以毒喂魚事件導致了消費者集體抵制山東大鯪魚,這不僅給相關企業造成了經濟損失,也打擊了整個山東鯪魚養殖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產業規模,當地的農業經濟收入大幅降低。此外,由于農產品質量不合格,也會給下游農產品加工企業造成損失,產品滯銷,貨物積壓,周轉資金緊張,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倒閉,整個行業陷入低迷。
三、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措施
1.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農業生產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不僅直接影響著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會制約農業、農村的經濟的發展,有時甚至是致命的因素,政府可以引導農業勞動者提升從業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農業、農村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政府應出臺相關措施,通過定期培訓的方式進一步轉變農民的生產觀念,不斷提高從業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農業生產從業者的文化素質與整體素質,創造農業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2.培育鄉鎮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好農產品深加工。由于大多數農產品的保質期短,容易變質,為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必須縮短農產品的儲存時間,及時處理農產品,以避免其營養流失。然而,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我國現階段對農產品的深度加工能力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因此,可扶持當地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使其具備及時加工、藥殘處理、保鮮處理等能力,進而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另外,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可以有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擴大農業產業鏈,農民直接參與農產品的增值過程,如生產、收購與銷售環節,分享部分利潤,促進農業發展的產業化,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3.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法律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依據,我國立法部門應與時俱進,不斷調整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可以委托農業部屬下的相關科研院所進行標準研究和制定工作,進而完善農產品質量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有關的食品安全標準,用科學的標準阻止不合標準的產品入市,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目前,我國現階段雖然對農產品的安全標準和類別進行了明確規定,但仍需根據農業的發展進行進一步完善,同時應參考借鑒發達國家標準,使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與國際接軌。應大力推廣國際質量標準體系,對農產品生產、運輸和存儲的整個過程實施農業標準化,通過一系列舉措,有助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強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4.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和巡查監督制度。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和巡查監督制度,積極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對農產品生產場所、生產工具與生產技術進行嚴格監控。農產品的銷售環節中,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派遣安全檢查和巡查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對農產品的運輸、銷售過程等環節進行嚴格檢查和巡查,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避免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應當順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趨勢,加快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網絡平臺,如阿里巴巴農超等方式來推廣質量安全高的加以品牌認證的農產品,進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5.建立農業協會,推進農業用地標識制度。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產品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機械化、產業化程度不足。這不可避免地給相應區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不便,不利于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因此,應鼓勵和支持建立相關的農業協會,通過農業協會搭建起農業從業者和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農業協會可通過以下措施充分發揮其作用,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制定統一的農業生產材料采購標準與質量標準,批量采購符合國家要求的農藥、化肥等。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安排技術人員推廣先進的生產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與衛生防疫工作。聯合農業生產者,推出品牌加盟制度,使用統一的商標與包裝,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競爭力,獲取更多經濟效益。6.發展農業農村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過度投放不僅會影響土壤和水的質量,也會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農村農業循環經濟與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為了進一步實現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應積極發展農業農村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利用生態學、經濟學原則來指導農業生產,保障自然資源的投入與生產垃圾的數量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時,積極試行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保障循環經濟路線的技術科學可行。擴大無公害農產品與有機食品的生產規模,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強農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四、總結
綜上,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也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政府、社會、農業從業者等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主體應各自從自身出發,積極探索,促進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明杰.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J].低碳世界,2016,(18):240~241.
[2]李璽.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新時期農業農村經濟的影響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8):360~361.
[3]王艷領.淺談如何從農村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J].農產品加工,2011,(11):65-66+68.
作者:遲升波 林曉梅 單位:1.萊陽市農業局 2.萊陽市龍旺莊街道辦事處
- 上一篇:農村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措施
- 下一篇:景罕鎮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考